澤瀉的功效與作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澤瀉為澤瀉科植物澤瀉的果實。那麼你想知道是什麼嗎?下面小編給你詳細的介紹,一起來了解吧!那麼你想知道是什麼嗎?下面小編給你詳細的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是什麼?

  1.《本草衍義》:澤瀉,其功尤長於行水。 張仲景曰,水蓄渴煩,小便不利,或吐或瀉,五苓散主之。方 用澤瀉,故知其用長於行水。《本經》又引扁鵲雲,多服病人眼澀,誠為行去其水。張仲景八味丸用之者,亦不過引接桂、附等歸就腎經,別無他意。凡服澤瀉散人,未有不小便多者;小便既多,腎氣焉得復實?今人止洩精,多不敢用。

  2.《醫經溯洄集》:張仲景八味丸用澤瀉,寇宗奭《本草衍義》雲,不過接引桂、附等歸就腎經,別無他意。愚謂地黃、山茱萸、白茯苓、牡丹皮皆腎經之藥,固不待澤瀉之接引而後至也。附子乃右腎命門之藥,官桂能補下焦相火不足,亦不待乎澤瀉之接引而後至矣。唯幹山藥雖獨入手太陰經,然其功亦能強陰,且手太陰為足少陰之上原,原既有滋,流豈無益?且澤瀉雖鹹似瀉腎,乃瀉腎邪,非瀉腎之本也,故五苓散用澤瀉者,詎非瀉腎邪乎?白茯苓亦伐腎邪,即所以補正耳。是則八味丸之用澤瀉者非他,蓋取其瀉腎邪,養五臟,益氣力,起陰氣,補虛損之功。

  3.《本草蒙筌》:澤瀉,多服雖則目昏,暴服亦能明目,其義何也?蓋瀉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腎氣虛,故目昏。二者不可不知。

  4.《綱目》:澤瀉,氣平,味甘而淡,淡能滲洩,氣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洩下。脾胃有溼熱,則頭重而目昏耳鳴,澤瀉滲去其溼,則熱亦隨去,而土氣得令,清氣上行,天氣明爽,故澤瀉有養五臟、益氣力、治頭旋,聰明耳目之功,若久服則降令太過,清氣不升,真陰潛耗,安得不目昏耶?仲景地黃丸,用茯苓、澤瀉者,乃取其瀉膀胱之邪氣,非引接也,古人用補藥,必兼瀉邪,邪去則補藥得力,一闢一闔,此乃玄妙,後世不知此理,專一於補,所以久服必至偏勝之害也。神農書列澤瀉於上品,復雲久服輕身、面生光,陶、蘇皆以為信然,愚竊疑之。澤瀉行水瀉腎,久服且不可,又安有此神功耶,其謬可知。

  5.《本草匯言》:方龍潭雲,澤瀉有固腎治水之功,然與豬苓又有不同者,蓋豬苓利水,能分洩表間之邪;澤瀉利水,能宣通內臟之溼。澤瀉,利水之主藥。利水,人皆知之矣:丹溪又謂能利膀胱、包絡之火,膀胱包絡有火,病癃閉結脹者,火瀉則水行,行水則火降矣,水火二義,並行不悖。

  6.《本草通玄》:《別錄》稱其止遺洩,而寇氏謂洩精者不敢用,抑何相刺謬也?蓋相火妄動而遺洩者,得澤瀉清之而精自藏,氣虛下陷而精滑者,得澤瀉降之而精愈滑矣。

  7.《藥品化義》:凡屬瀉病,小水必短數,以此***澤瀉***清潤肺氣,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主治水瀉溼瀉,使大便得實,則脾氣自健也。因能利水道,令邪水去,則真水得養,故消渴能止。又能除溼熱,通淋瀝,分消痞滿,透三焦蓄熱停水,此為利水第一良品。

  澤瀉的鑑定方法:

  一、性狀鑑別

  塊莖類球形、橢圓形或卵圓形、長2-7cm,直徑2-6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有不規則的橫向環狀淺溝紋及多數細小突起的鬚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狀芽痕。

  質堅實,斷面黃白色,粉性,有多數細孔。氣微,味微苦。以塊大、黃白色、光滑、質充實、粉性足者為佳。

  二、顯微鑑別

  塊莖橫切面:外皮大多已除去,有殘留的皮層通氣組織,細胞間隙甚大,內側可見1列內皮層細胞,壁增厚,木化,有紋孔。中柱通氣組織中散有周木型維管束和淡黃色的油室。薄壁細胞含有澱粉粒。

  三、粉末特徵

  澤瀉呈淡黃棕色。

  1.澱粉粒甚多,單粒長卵形、球形或橢圓形,直徑3-14μm,臍點人字塊、短縫狀或三叉狀;復粒由2-3分粒組成。

  2.薄壁細胞多角形,具多數橢圓形紋孔,整合紋孔群。

  3.內皮層細胞垂周壁彎曲,較厚,木化,有稀疏細孔溝。

  4.油室大多破碎,完整者類圓形,直徑54-110μm,分泌細胞中有時可見油滴。

夜交藤的功效與作用
油柑子的功效與作用
相關知識
澤瀉的功效與作用以及選購方法
澤瀉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中藥澤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澤瀉的功效與作用
澤蘭的功效與作用
中草藥澤瀉的功效和作用
中藥澤蘭的功效與作用
澤瀉的功效和作用
番瀉葉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中藥番瀉葉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