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米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粳米是大米的一種,常見的主食。在中國各地均有栽培,種植歷史已有6900多年,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特產之一。主要產於中國東北。那麼你知道粳米的功效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準備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粳米的形態特徵

  稻 一年生栽培植物。稈直立,叢生,高約1m左右。葉鞘無毛,下部者長於節間;葉舌膜質而較硬,披針形,基部兩側下延與葉鞘邊緣相結合,長5-25mm,幼時具明顯的葉耳;葉片扁平,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30-60cm,寬6-15cm。圓錐花序疏鬆,成熟時向下彎曲,分枝具角稜,常粗糙;小穗長圓形,兩側壓扁,長6-8mm,含3小花,下方兩小花退化僅存極小的外稃而位於1兩性小花之下;穎極退化,在小穗柄之頂端呈半月形的痕跡;退化外稃長3-4mm,兩性小花外稃,有5脈,常具細毛,有芒或無芒,內稃3脈,亦被細毛;鱗被2,卵圓形,長1mm;雄蕊6;花葯長2mm;花柱2枚,筒短,柱頭帚刷狀,自小花兩側伸出。穎果平滑。花、果期6-10月。

  粳米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g;或水研取汁。

  粳米的注意事項

  ①《綱目》:炒米湯不去火毒,令人作渴。

  ②《食療本草》:新熟者動氣,常食乾飯,令人熱中,脣口乾;不可和蒼耳食品店之,令人卒心痛;不可與馬肉同食之,發痼疾。

  粳米的功效與作用

  補氣健脾;除煩渴;止瀉痢。主脾胃氣虛;食少納呆;倦怠乏力;心煩口渴;瀉下痢疾。主治煩躁口渴,赤痢熱躁,傷暑發熱。

  ①《別錄》:主益氣,止煩,止洩。

  ②《千金·食治》:平胃氣,長肌肉。

  ③孟詵:溫中,益氣,補下元。

  ④《日華子本草》:壯筋骨,補腸胃。

  ⑤《滇南本草》:治諸虛百損,強陰壯骨,生津,明目,長智。

  ⑥《綱目》:粳米粥:利小便,止煩渴,養腸胃。炒米湯:益胃除溼。

  粳米的附方

  ①治霍亂狂悶,煩渴,吐瀉無度,氣欲絕者:淡竹瀝一合,粳米一合***炒,以水二盞同研,去滓取汁***。上二味,和勻頓服之。***《聖濟總錄》竹瀝飲***

  ②治赤痢熱躁:粳米半升。水研取汁,入油瓷瓶中,蠟紙封口,沉井底一夜,平旦服之。***《普濟方》***

  ③治受胎未足,初生無皮,色赤,但有紅筋:早白米粉撲之。***《聖濟總錄》***

  

冬蟲夏草如何食用有什麼事項
鮮棗的功效與作用
相關知識
粳米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雪蓮花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三葉青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用法用量
浙貝母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補骨脂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甘遂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醋泡蛋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小茴香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芹菜汁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
中藥刀豆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