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利政策概念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股份公司的股利分配方案通常由公司董事會決定並宣佈,必要時要經股東大會或股東代表大會批准後才能實施,那麼,有哪些?小編為您分享。

  

  股利政策是指公司股東大會或董事會對一切與股利有關的事項,所採取的較具原則性的做法,是關於公司是否發放股利、發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時發放股利等方面的方針和策略,所涉及的主要是公司對其收益進行分配還是留存以用於再投資的策略問題。

  股利政策方式

  剩餘股利政策***Residual Dividend Approach***

  是以首先滿足公司資金需求為出發點的股利政策。根據這一政策,公司按如下步驟確定其股利分配額:

  ·確定公司的最佳資本結構;

  ·確定公司下一年度的資金需求量;

  ·確定按照最佳資本結構,為滿足資金需求所需增加的股東權益數額;

  ·將公司稅後利潤首先滿足公司下一年度的增加需求,剩餘部分用來發放當年的現金股利。

  穩定股利額政策***Constant growth dividend***

  以確定的現金股利分配額作為利潤分配的首要目標優先予以考慮,一般不隨資金需求的波動而波動。這一股利政策有以下兩點好處。

  ·穩定的股利額給股票市場和公司股東一個穩定的資訊。

  ·許多作為長期投資者的股東***包括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希望公司股利能夠成為其穩定的收入來源”以便安排消費和其他各項支出,穩定股利額政策有利於公司吸引和穩定這部分投資者的投資。

  採用穩定股利額政策,要求公司對未來的支付能力作出較好的判斷。一般來說,公司確定的穩定股利額不應太高,要留有餘地,以免形成公司無力支付的困境。

  固定股利率政策

  這一政策要求公司每年按固定的比例從稅後利潤中支付現金股利。從企業支付能力的角度看,這是一種真正穩定的股利政策***但這一政策將導致公司股利分配額的頻繁變化,傳遞給外界一個公司不穩定的資訊,所以很少有企業採用這一股利政策。

  正常股利加額外股利政策

  按照這一政策,企業除每年按一固定股利額向股東發放稱為正常股利的現金股利外,還在企業盈利較高,資金較為充裕的年度向股東發放高於一般年度的正常股利額的現金股利。其高出部分即為額外股利。

  剩餘股利政策的理論依據

  剩餘股利政策的理論依據是MM理論股利無關論。該理論是由美國財務專家米勒***Miller***和莫迪格萊尼***Modigliani***於1961年在他們的著名論文《股利政策,增長和股票價值》中首先提出的,因此被稱為MM理論。該理論認為,在完全資本市場中,股份公司的股利政策與公司普通股每股市價無關,公司派發股利的高低不會對股東的財富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公司決策者不必考慮公司的股利分配方式,公司的股利政策將隨公司投資、融資方案的制定而確定。因此,在完全資本市場的條件下,股利完全取決於投資專案需用盈餘後的剩餘,投資者對於盈利的留存或發放股利毫無偏好。

  剩餘股利政策的優缺點及適用性

  1、優點

  留存收益優先保證再投資的需要,從而有助於降低再投資的資金成本,保持最佳的資本結構,實現企業價值的長期最大化。

  2、缺點

  如果完全遵照執行剩餘股利政策,股利發放額就會每年隨投資機會和盈利水平的波動而波動。即使在盈利水平不變的情況下,股利也將與投資機會的多寡呈反方向變動:投資機會越多,股利越少;反之,投資機會越少,股利發放越多。而在投資機會維持不變的情況下,則股利發放額將因公司每年盈利的波動而同方向波動。剩餘股利政策不利於投資者安排收入與支出,也不利於公司樹立良好的形象。

  3、適用性

  剩餘股利政策一般適用於公司初創階段。

  

汽車保險理賠案
試論新經濟時代會計假設的探討
相關知識
股利政策概念
剩餘股利政策名詞解釋
剩餘股利政策優點
股利政策優缺點
股利政策有哪些理論
簡述剩餘股利政策
剩餘股利政策的優缺點
簡述剩餘股利政策的涵義
剩餘股利政策的理論依據
什麼是股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