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落梅短篇散文3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3日

  白落梅短篇散文 茶緣,一個從容不驚的過客

  尋陸鴻漸不遇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唐皎然

  這些年,總會有一個奢侈的念頭,就是開間茶館,或稱作茶坊、茶莊。當然,茶館應該落在江南某個臨水的地方。而茶館的名字,叫雲水禪心,或是茶緣過客。雲水禪心,這幾個字,帶著一種大風雅、大寂寞的潔淨。似乎皆與有佛性、有慧根的人相關,而紅塵俗子,大凡都不忍心去驚擾。茶緣過客,卻帶著淡淡的煙火,讓路過茶館的人,都想要停下腳步,走進去,喝一壺茶,撣去一身的灰塵。是的,我要的茶館,不僅是為了自己築一個優雅的夢,更是為了眾生在那裡,可以安寧地棲息。

  每一天,都會有許多不同的客人,他們品嚐一壺自己喜愛的茶。而茶,卻甘願被客人,用沸騰的水沖泡,在杯盞中開始和結束一生的故事。茶館裡應該有被歲月洗禮過的門窗、桌椅,以及款式不一的茶壺、幾幅古老的字畫、幾枝被季節打理過的野花。茶館的生意也許很清淡,浮華被關在門外,只有幾束陽光、細微的塵埃,靜靜地落在窗臺、桌上,還有茶客的衣襟上。客人喝完茶,又要匆匆地趕往人生的下一站,無論前方是寬闊的大道,還是狹窄的小巷,都風雨無阻。而我卻不要趕路,這茶館,就是我的棲身之所,讓我可以安穩地在這裡,靜守簡單的流年。

  夜落下帷幕,世事歸入風塵,茶館裡的每一件物品,都卸下了白日的淡脂輕妝。而我,也可以用真實的容顏,與它們相看茶館的光陰。恍然間,才深刻地明白,茶有茶的宿命,壺有壺的因果,過客有過客的約定,世間萬物,都有著各自的信仰和使命。所有的相聚,都是因了昨日的萍散,所有的離別,都是為了尋找最後的歸宿。品茶,就是為了品一盞純粹、一盞美好、一盞慈悲,我們就在茶的安靜、茶的溼潤裡,從容不驚地老去……

  喝茶,自然會想起陸羽,他是茶業之祖,被世人稱為茶仙、茶聖、茶神,著有《茶經》,其間涵蓋了太多的茶文化以及壺文化。千百年來,歲月的爐火一直燃燒著,青翠的茶葉在山泉水裡綻放著經年的故事。多少舊物換了新人,品茶的心境卻始終不曾更改。想起陸羽,亦會想起一位與他不相伯仲的人,一位被稱為詩僧、茶僧的佛學高僧,皎然。他的名氣顯然不及陸羽,但他與陸羽是生死相依的忘年交,正是在他的提攜與幫助下,陸羽才完成了中國茶業、茶學之鉅著《茶經》。這世間,有許多無名高人,他們願意被歲月的青苔遮掩,守著自己的一寸光陰,足矣。

  換一種心情,讀皎然的詩,那縷清新的自然之風,從唐朝緩緩拂來,讓人心動不已。籬笆小院,三徑秋菊,幾聲犬吠,山深日暮,此中意境,猶如清風明月一般的溫朗。像是品嚐一壺秋日剛落的茶,脣齒間縈繞著白菊香、茉莉香、桂花香。而浮現在我們腦中的畫面是,一位眉目爽朗,風骨清俊的高僧,踏著夕陽行走在山徑,于山腳下一間簡潔的籬笆院前駐足,叩門無人應答。只有幾束未開的菊花,在淡淡的秋風中,低訴搖曳的心事。

  這位高僧就是皎然,唐代詩僧、茶僧,俗姓謝,南朝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十世孫。他訪尋之人陸鴻漸,即是陸羽。兩人因茶而邂逅、相識。陸羽自小被家人拋棄,被龍蓋寺的主持智積禪師在西湖之濱拾得,帶回寺廟收養。陸羽十二歲時,因過不慣寺中日月,逃離龍蓋寺,到了一個戲班,做了優伶。後機緣巧合,結識了杼山妙喜寺主持皎然大師,陸羽才有幸結束了飄搖不定的生活,得以潛心研究茶道。

  皎然比陸羽年長十多歲,遊歷過廬山、泰山、嵩山、嶗山等許多名山,世間風物盡入眼底。他對名山古剎裡的僧侶飲茶頗有心得,所謂茶禪一味,茶在寺院裡早已成了一種習俗和文化,與僧侶的生活息息相關。純淨的茶湯、清香的茶味,給修佛者洗去塵慮,盪滌心情。一壺香茗,一輪皓月,一剪清風,幾卷經書,陪伴他們度過無數寂寞的歲月。而茶,也在他們的杯盞中,有了性靈,有了禪意。皎然將他所悟的茶理、茶道與陸羽交流,使得陸羽的《茶經》在盛世茶文化中,抵達至高之境。飲酒是自欺、自醉,品茶則是自醒、自解。世間之人,多半戀酒,認為一切煩惱之事,可以一碗喝下,卻不知醉後愁悶更甚。而飲茶則可清神,幾盞淡茶,似玉液瓊漿,品後煩惱自消。真正的好茶,來自深山,沒有塵埃,只浸染雲霧和清露。真正的好壺,卻是久埋的塵泥和水調製而成,被時光之火炙烤,再經過歲月的打磨。品茶的人,則是深邃純淨之人,在一杯清澈的水中,禁得起世間的誘惑。任憑世間風煙瀰漫,只在一盞茶的柔情裡,細數光陰的淡定。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世間總是有太多的繁華,撩撥我們本就不平和的心境。倘若浮躁或是疲憊了,必定會有一個嫻靜的茶館,將你我收留。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不同的心情,喝出來的茶,會有不同的味道。也許我們不懂得陸羽《茶經》裡那許多的茶文化,不懂得各式品種的茶所隱藏的玄妙,也不懂得壺中的日月,但在茶館裡只需要品一盞適合自己口味的茶,不為風雅,只為清心。再捧讀皎然的詩,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其間的詩韻,但是一定可以感受到,那份平實簡樸的意境。當世人都以為禪意高深莫測時,其實禪就是野徑的桑麻,是籬院的菊花,是一聲犬吠,幾戶農家。

  轉眼又是清秋時節,蓮荷褪盡了潔淨的霓裳,只餘殘葉瘦梗鋪陳在荷塘,守候未了的心事。無人的時候,還有幾枝秋菊,幾樹桂子,在陽光下孤芳自賞。如果你打天涯而來,恰好經過一間叫茶緣過客的茶館,請你記得,那裡有一盞茶,屬於你。

  白落梅短篇散文 山水,那段宿命的前因

  廬山東林雜詩

  崇巖吐清氣,幽岫棲神蹟。

  希聲奏群籟,響出山溜滴。

  有客獨冥遊,徑然忘所適。

  揮手撫雲門,靈關安足闢。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騰九霄,不奮沖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東晉.慧遠

  對於山水,我有著宿命般的眷念。多年前,去過廬山,在雲海松濤般的仙境裡,假裝許下誓言。這一生,只要了卻塵事,一定還會來到這裡,找個屋子,住下來,安靜端然於歲月的一隅。可隨著時光的流離,我把自己拋擲在荒蕪的日子中,曾經的盟誓隨風散去,已然無憑。後來我又去了廬山腳下的東林寺,與山水相同,我對古剎亦有著難解的因緣。悠遠寧靜的東林寺,成了我此生澄淨的牽掛。

  去的時候,我就知道,東林寺曾經居住過一個叫慧遠的得道高僧。我讀過他寫的廬山東林詩,感受過詩中山水的禪意。慧遠禪師在廬山修煉數十載,自從他來到廬山東林寺,此生就再也沒有離開。影不出山,跡不入谷,每送客散步,也只以廬山虎溪為界。著名的虎溪三笑,來源於此。虎溪在廬山東林寺前﹐慧遠禪師居東林寺時﹐送客不過溪。一日陶淵明﹑道士陸修靜來訪﹐與語甚契﹐相送時不覺過溪﹐虎輒號鳴﹐三人大笑而別,後人於此建三笑亭。

  慧遠,東晉時代人,俗姓賈,出生於雁門樓煩***今山西代縣***,世代書香之家。從小資質聰穎,敏思好學,十三歲就遊學各地,精通儒學,旁通老莊。二十一歲時,前往太行山聆聽道安法師講《般若經》,於是悟徹真諦,感嘆地說:“儒道九流學說,皆如糠秕。”他決意捨棄紅塵,落髮出家,皈依三寶,隨從道安法師修行。後來時局動盪,為避禍亂,慧遠途經廬山東林寺,被廬山秀麗的風景所吸引。東林此後成了慧遠禪師的修行道場,因為他,東林寺道風日盛。他在寺內鑿池遍種白蓮,讓整個東林寺成了蓮花勝境。

  我和東林寺就有一段白蓮之緣,時光彈指,剎那芳華,已是十年之久。當年和友人一同去的東林寺,在法物流通之處,想要給自己買一件開光的小掛墜。一朵小小白蓮,只和我有短暫的相視,友似乎聽到我和白蓮用心靈交談。未等我說出口,她已作主為我買下了,贈予了我。她遞在我手上時,臉上的微笑,似那朵白蓮,清淡雅潔,至今記憶猶新。這朵蓮,早已沒有佩戴於身,隨著往事,塵封在一個安靜的盒子裡。在這清淡人間,不只是名利,才值得重視,許多輕微物件,更讓人珍惜。

  沿著慧遠禪師修煉的遺蹟,遊東林寺,彷彿某個步履,可以跟他疊合,某個禪念,可以和他相通。這是一個奇妙的菩提世界,一花一木都成了至美的風景。層巒疊翠,林泉淙淙,竹影清風,佛塔林立,最喜山間的綠,明眼洗心。僧侶在禪房打坐誦經,或三五人相聚,煮茶品茗,共修禪理。樵夫在山崖伐薪,和一隻雲雀對話。隱士在雲中採藥,救下一隻受傷的白狐。河畔,有農女浣紗,清脆的嗓音唱著樸素的山歌,將人引向青春不老的去處。

  遠處的南山,還有幾間茅屋,那籬院裡的幾叢菊花,可是當年陶淵明所種下的?水邊的釣翁,可是那位一生眷愛山水的名士謝靈運?山水草木就是他的佛,春花秋月就是他的詩,他的澄明寧靜與心靈徹悟,與禪佛相生相連。慧遠是他們的良師,也是佛友,廬山是道場,他們和林間的一切生靈,一起修煉,不求成佛成仙,只在永恆中,擷取一段清遠的時光,夾在歲月的書扉裡,給平凡的你我,留下幾頁飄逸的箋香墨痕。

  一生一死,一起一滅,永隔一方,各自安好。多麼渺小的生命,在流光的滄海中萎落成泥,一絲痕跡也不留下。不知道,塵世的暖意,是否可以穿過黃土的涼薄,傳遞給他們不死的靈魂。可終究有不會消散的,他們將一生所悟的圓融境界、奇妙的禪思,寄與萬世不改的青山綠水。我們可以在花草塵土中參禪,在飛鳥蟲獸間悟道。從此後,讓自己活得更加謙卑和淡定。把繁蕪過濾掉,留下簡約;把醜陋篩選掉,留下美;把怨恨遺忘掉,留下善良。

  最難忘的,是東林寺後山那條長長的石階,那條通向佛塔的幽徑。兩畔種植翠竹,入境則幽,那個過程,是從華麗穿越至清涼,一幕幕隨風掠過,漸至淡定從容。你的腳步會不由自主地放慢,很緩很輕,因為並排的翠竹,會跟你訴說東林寺裡,曾經的禪佛故事。只有等夜幕降臨,所有的過客,都各自歸入風塵,幾竿翠竹才會安靜下來,與過往的禪師,一起坐禪誦經,書寫自己的前世今生、因果宿命。

  站在和雲霞一樣的高處,俯看人間煙火,發覺那裡的一溪一河、一瓦一簷都讓人眷念。終於明白,自己不過是卸下了紅塵的濃妝,將喧囂暫時關在門外,來到山寺,和內心靜坐對視。捧著一本經書,假裝認真地讀著,書裡的墨香讓心沉醉,卻無法真正地悟透它的深意。儘管那些禪理,那麼無言又深刻地想要度化你我。不知道是它無法征服我們,還是我們不能征服它,或許不是征服,只是緣分還淺了些。這裡註定不是歸宿,下一站還有匆匆的旅程——儘管我們不想趕路,只願守著這裡的清淨,讓心如蓮花一樣,靜靜開放。

  有些禪理,有些人只需一剎那就可以悟透,有些人卻用一輩子都悟不到。慧遠禪師屬於前者,芸芸眾生屬於後者。暮鼓聲,是遊客下山的路,不知是誰,將千盞蓮燈點燃,是為了留住一些人,也是為了送走一些人。我註定是被送走的那一個,這麼多年,尋訪過無數深山古剎,都是蜻蜓點水般來去匆匆。是什麼時候開始,愛得懦弱,恨得卑屈,哭得遮掩,笑得虛偽?我欽佩那些為愛低首,為愛不顧一切的人。只有他們,敢於將內心的潮溼拉到太陽底下,狠狠地晾晒。

  我終究是清淡的,我應該在一個誰也不認識,也不認識誰的地方,和一個眼睛清澈的男子,安靜地過日子。在有生之年,用情感的磚瓦,壘砌一間幸福的小巢。不要天荒地老,只要一生,因為來世,我許諾過佛,要做他身邊的草木和塵埃。都說一笑泯恩愁,相逢和相離,也只是佛祖的拈花一笑。

  白落梅短篇散文 自在心

  讓我們放下肩上沉重的布袋,放下生活的包袱,忘記應該忘記的,留住可以留住的。如果你曾經有過鋒芒,那麼在刺眼的陽光下,請你遮掩,不要再去揮舞利刃;如果你曾經有過暗傷,那麼在寧靜的月光下,請你掩藏,不要輕易揭開晾晒。既然都是舊事,就應該塵封在古老的角落,不被人打擾。讓它們湮沒在歲月的長河裡,經過時光的磨礪,幻化為一沙一礫,不顯山,不露水。

  是到了該放下的時候了,做一個清淨的人,一葦渡江就可以抵擋人世的滄浪。陶淵明在南山修籬築巢,從此南山成了庸庸世人所神往的地方。其實這裡很簡陋,只是能夠以最近的距離和大自然擁抱。一年四季,花木遵諾而生,守約而死。又是秋深,草木皆枯,唯有菊花,枕著秋霜開在東籬,不招搖,不嫵媚,安逸而素淡。

  你是否有過,因為一章字、一幅畫、一首歌,或是其他,對某個未曾謀面的人,而心生牽念?也許你並不想記掛,可一份感動已經碰觸了心絃,迫使你總是會不經意地想起。甚至在夢裡還有過幾次邂逅,可儘管如此,你還是不敢輕易打擾。因為,許多的人,許多的事,夢著就好,倘若貿然去喚醒,不但驚擾了別人的平靜,更且攪亂了自己的安寧。

  也曾想過,剪一段夢中的記憶,織一件緣分的衣裳。只是這世間,不是所有的緣分,都恰如心意。就像一件你心愛的衣裳,穿在身上未必合身,可命運不是量體裁衣,它不能順應你的時候,就只好容忍它。有時候,選擇與寂寞為伍,讓偶起波瀾的心,漸漸地轉至一泓清澈而明淨的水,也算是修煉到某種禪境了。都說寂寞是情至深處而生出的一種悵惘,一個愛上寂寞的人,或許會厭倦風霜的世情,但是絕不會逃避自然山水。我們應當相信,這世間真有這樣的人,對營營名利視而不見,卻為山林的一朵無名野花,而心動不已。

  只有心,將萬千風景裝進心裡,無論你身處何地,都可以看到明媚的春光,可以折柳寄情。一顆弱小的心,可以裝下整個世界,我們做不了活佛,不能開悟,卻可以在心裡,看清真實的自己。也許我們不能卜算過去,無法預知未來,但是現在的一切,就意味著曾經與將來。做一個豁達的人,學會在山中插雲,水中栽月,在狹窄的天地間,海闊天空,在亂世紅塵裡,獨自清涼。

  是的,一個人的心,該有多麼的遼闊,可以擱得下永珍雲煙。日月星辰、高山流水,都藏在人心深處,每個人都可以用心去感悟世態,造化桑田。當季節的蓮,無法不隨時光零落時,也許只有心中的蓮,可以不分四季,盛放如初。這不是一種夢境,而是一種無量無邊的禪境。一顆聖潔的心,可以蓄養萬物,容納一切。迷惘的時候,就採擷一朵蓮花,以她的潔淨,會慈航普度眾生,所以我們不必擔心,會在廣袤的蓮塘沉淪。

  我希望有一天,我的心可以清如明鏡,而我可以在鏡前,看到自己兩鬢的華髮.還有老去的容顏,並且不會心生感嘆,而是平靜待之。我亦希望,有一天,我坐在雲崖水畔,垂竿閒釣自己的影子。哪怕忍受一生的寂寞,也願意,因為這只是生命的澄寂,而靈魂卻充實豐盈。那麼就這樣做安靜的自己,讓牽念的人,依舊放在心裡,不去驚擾。哪怕有一天在夢裡,為某個渺小的感動,淚流滿面,醒來後,也要假裝一切都不曾發生過。有些人,有些事,註定只能在夢裡相逢。

  就讓我做一剪閒雲吧,沒有來處,不知歸途,在寥廓的蒼穹飄蕩。有緣的人看見我,將我寫入詩中,描進畫卷,編進夢裡。無緣之人,就這麼擦肩,擦肩吧,擦肩並非是無情,而是讓緣分走得更久遠。

  江南就像一個夢,這個夢輕輕地落在每個人的心間,使得我們在有生之年,為這場夢而痴心不改。我自問是個清淡的人,卻依然無法逃脫夢的糾纏,為了一場杏花煙雨,為了一剪庭院月光,便揹著簡約的行囊,走在青石鋪就的小巷。

  來到水鄉江南,是為了圓夢,這夢就像是前世未了的宿願,在今生必然要以一種痴情的方式來完成。無論是人與人之間的際遇,或是人與風景之間的際遇,都是因緣註定。我們聽從於宿命的安排,將情感交付出來,愛著世間萬物,也被世間萬物所愛。王維是那個將生命託付給山水禪佛的人,他在空靈的詩韻中,看白雲靜水、清風朗月。

描寫女子的優美詩詞
描寫家鄉的好句子有哪些
相關知識
白落梅經典散文3篇
白落梅短篇散文3篇
名家白落梅經典散文
愛情短小散文3篇
白落梅優美散文
白落梅散文作品_白落梅經典散文
愛情的散文短篇散文3篇
愛情散文短篇散文3篇
安妮寶貝短篇散文3篇
畢業季短篇散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