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一篇關於資訊科技教育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論文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學常見論文一詞,謂交談辭章或交流思想。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今天小編給大家以資訊科技教育為題的論文模板,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當今世界,資訊科技是最活躍、發展最迅速、影響最廣泛的技術領域之一,各國競相發展資訊科技產業,資訊產業的發達程度也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標誌。而我國資訊科技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實施情況卻不容樂觀,儘管國家有諸多條文都一再特別強調了加強資訊科技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也制定了一些有利於資訊科技教育的教育方針,但字面的政策規章與實際的施行操作卻是不能並肩而行的。由於受到思想認識薄弱、師資力量欠缺、教學資金匱乏、教育制定束縛等因素的制約,有很大一部分學校和教師,甚至是學生沒有對資訊科技教育給予足夠地重視。所以,本小組希望通過“選修模組化教學”方案的調研,能給資訊科技教育帶來些許良好的改觀。該方案有別於現行的通識教育的理念,它是將資訊科技的內容加以整合,然後以模組為單位來進行劃分,學生根據本身的興趣選擇需要學習的教學模組,從而實現資訊科技課程的針對性教學、小班式教學、興趣主導的教學。此舉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營造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自主挖掘知識,培養學習能力,為專業的資訊科技人才夯實基礎;另一方面是根治當下資訊科技教學內容冗餘枯燥的詬病——多而不深,泛而不精,梯度模糊,總口難調。

  1 資訊科技教育教學現狀

  為了獲得充分的一手資料,本小組綜合考慮教學硬體設施、師資力量、生源素質等方面的差異,選取了西安長安區第一中學、長安區第二中學、長安區第四中學、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陝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和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學為調研樣點。以問卷調查、半結構式訪談等調研形式對15位資訊科技教師及近100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和採訪,並與資訊科技教師進行了深入交流,還實地觀摩了資訊科技課堂。問卷調查的結果***如下圖所示***表明:學生對資訊科技課的態度還是令人堪憂的!

  資料表明,對資訊科技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是制約資訊科技快速發展的一大攔路虎。造成這種認識不足的原因是多樣的,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第一,部分教師、教學單位***包含部分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缺乏資訊化教育理念,沒有認真貫徹國家關於發展資訊科技教育的方針,沒有真正把現代資訊科技作為學校基礎教育長遠發展的目標,甚至存在挪用國家對資訊科技教育的專項撥款的情況。在分析調查結果的過程中,我們也注意到有64.6%的學生認為學校重視度一般,還有24.5%的學生覺得學校完全不重視,僅有10.9%的學生認為學校重視度較高。需要特別強調的一個數據是:有高達68.2%的學生認為,資訊科技課上學不到想學的內容;第二,應試教育大體制下,資訊科技課作為非升學考試科目,免不了要被學校“打入冷宮”,尤其是高中階段,資訊科技課的課時被壓縮、被佔用,課堂教學散漫,學生態度冷淡等現象已經變得習以為常;第三,社會和家庭對資訊科技的誤解和不重視也是重要影響因素,有些人甚至覺得資訊科技課就是讓學生“玩電腦,打遊戲”,拖了孩子學習的後腿;第四,在教學裝置、師資以及考核方式上也存在一些問題。硬體設施方面,多數學校的計算機數在100臺左右,且計算機裝置效能低、相容性差,硬體裝置維護方面欠佳。而在師資力量方面,由於重視程度普遍不足,每個學校的資訊科技教師平均數量為3-5個人,也就是相當於一個年級有一到兩名教師,其實算上幾乎不搞教學的,那麼實際教學的資訊科技教師少之甚少。考核力度不強也造成了一些教師,還有學生敷衍了事的上課態度。

  2 模組化選修式教學式課程

  針對資訊科技教育的現狀,本小組提出了有別於現行的通識教育的理念的模組化選修式教學方案。具體來說,就是對資訊科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分門別類”的整合和分離,然後以模組***例如高階程式語言模組、計算機硬體模組、常用軟體模組、網路資訊模組、網路通訊模組等等***為單位進行劃分,嚴格制度模組選修的要求***包含學生應具備的知識、模組包含的學習內容、學習安排、考核標準等***,而學生則根據相關的要求和自身的興趣和知識素養,選擇適合本身的模組進行學習。這樣學生可以在選擇本身喜歡的或者適合自身條件的學習內容,而不是擠“大鍋飯”,教師也可以實現“術業有專攻,術業有專教”,起到學生和教師同時減負的目的,還可以改善當下資訊科技教學內容冗餘枯燥的詬病——多而不深,泛而不精,梯度模糊,總口難調。另一方面此舉充分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營造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自主挖掘知識,培養學習能力,提高了資訊科技課的教學質量,為專業的資訊科技人才夯實基礎。

  調查資料顯示,學生對以上教學方式***如圖2所示***,多數持滿意態度。

  但是這種模式的實施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多方面的條件支撐。主要在教學裝置、師資數量上。通過與校領導及教師的深入溝通,他們中的多數人認為這種模式現在還無法實行,主要體現在教學裝置不足、師資較少兩個方面,另外,課程的安排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3 對資訊科技課的教學建議

  3.1 教育部門應正確引導

  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教育部門為了升學率而產生的對各學科之間的不公平待遇,是影響社會和學生對資訊科技忽視的重要原因。只有從思想上讓社會認識到在資訊社會中資訊科技的重要性,才是推動資訊科技教育不斷髮展的動力,教育部門的正確引導便是為這樣的思想認識開路鋪磚。甚至,本小組認為:教育部門可以出臺相應政策,提高學校的重視度,加強對學生資訊科技素養的考核。

  3.2 合理利用學生愛玩的天性

  資訊科技課應該是寓教於樂的課,作為每週只有一課時的“副科”,要給學生一個尺度,讓學生即會玩又會學,從而形成對資訊科技課的正確認識。其中,關於這個尺度的把握是至關重要的,如何在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不削弱學生愛玩的天性和學習的興趣,更不滋長和放縱學生貪玩的毛病,這是值得資訊科技教育甚至是課改教育去深思的問題。

  3.3 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並重

  此處所指的實踐活動,絕不是單純說課堂上讓學生本身動手操作,而是加入了社會實習等內容。資訊科技課是一門很特別強調技能的課,而技能的學習和掌握絕對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另外,讓學生參與社會實習活動,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又能激發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目前,科學技術多多少少總是要和資訊科技掛鉤的,讓學生通過資訊科技這個紐帶去接觸科學和科學技術,對國家培養科學技術人才的意義是非凡的。

  3.4 資訊科技教師的自我提升

  資訊科技的發展和淘汰速度是令人咋舌的,因此,資訊科技教師應該要具備很強的自我更新大腦資料庫的能力,能夠成為件和硬體方面可以“軟硬兼施”,在新興技術和基本理論方面可以“新老交替”的教學好手。所以,資訊科技教師需要不斷的進行培訓和自我充電,多去了解新興的資訊科技,努力去探索資訊科技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方向,善於汲取優秀的教學方法。

  3.5 注重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這是一個資訊檢索的時代,人人都需要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這也正是資訊科技課的課程目標。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不僅要掌握社會生活所必備的資訊科技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包含資訊獲取能力、資訊分析能力、資訊加工能力、資訊的創新能力、資訊的利用能力、協作意識和資訊的交流能力。資訊科技教學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有利於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培養學生使用資訊科技的意識和興趣,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4 結語

  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主的資訊科技,已在社會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並無形地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資訊科技的能力已經成為21世紀所需要的人才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技能和文化水平標誌。因此,資訊科技教學要在實踐中切實培養專門性人才。這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科交叉和發展、自主學習等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外加老師在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應該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從小培養對資訊科技的興趣,讓他們通過對資訊科技的不斷學習和了解,從而輔助其他科目及其知識的學習,這樣必將事半功倍。

高三生物的複習方法
教你如何做課堂筆記
相關知識
如何寫好一篇關於資訊科技教育的論文
如何寫好一篇關於愛情的文章
關於幼兒音樂教育的論文3篇
關於罪犯個別教育的論文
關於資訊科技教學心得感想
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關於資訊科技教研活動總結
如何寫好一篇好的英語作文
如何寫好一篇家對學校的建議
如何寫好一篇銷售個人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