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冊常見的酸和鹼教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學生對於酸和鹼的認識是從生活中開始,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常見的酸和鹼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幾種常見酸和鹼的主要性質和用途。

  2.初步學會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認識酸的化學性質。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習研究酸的性質的大致順序、通過實驗探究酸的性質,根據酸的性質思考其用途的科學方法。

  2.通過酸的化學性質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回憶、類推,歸納和小結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認真觀察、分析探究酸的性質的有關實驗,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學重點

  酸的化學性質

  三、教學難點

  根據實驗歸納酸鹼的化學性質。

  四、教學準備

  教學裝置***投影儀,計算機***、試管、紫色石蕊試劑、兩種待測液、稀鹽酸、稀硫酸、帶鏽的鐵釘等。

  五、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引入
2分鐘
[提問]:前面我們學習了酸鹼指示劑,不借助任何化學藥品,你能否使試管中的紫色石蕊試液變色?
[追問]:紫色石蕊試液為什麼變色?
學生自己操作,向試管中吹起,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採用挑戰性的引入,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為下面的探究學習做好鋪墊。
新課講授26分鐘 [過渡]: 除了碳酸,還有其他物質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嗎?
探究活動1稀鹽酸和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嗎?
[提問]:這些酸中的什麼成分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探究活動1:現有兩瓶未貼標籤的稀鹽酸和氯化鈉溶液,如何區分?
[小結]:NaCl溶液中有Cl-,而NaCl溶液不能使石蕊溶液變紅,那麼也不是Cl-的作用;應該是酸中的H+使石蕊溶液變紅。
[提問]:你能否將這種方法推廣一下,區別稀硫酸和硫酸鈉溶液,為什麼?
 
實驗得出:稀鹽酸和稀硫酸與碳酸一樣,均可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學生猜想:可能是鹽酸中的Cl、H、水使其變色,討論交流後首先排除水的作用,石蕊溶液本身含有水。
學生根據已有經驗討論出方案:1.分別向兩種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2. 分別向兩種溶液中放入潔淨小鐵釘觀察實驗現象
學生討論區分兩種物質的方法,歸納總結出酸具有相似性質是因為酸中的H+使石蕊溶液變紅。
學生親身感受酸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在大腦中生成了酸的印象。通過猜想、實驗驗證,體驗科學探究的步驟,將思維活動由認識知識提升到認識方法。
[過渡]:除了上述性質,稀鹽酸和稀硫酸還有其他共性嗎?
[提問]:根據同學們的表演,你能概括一下酸的這條性質嗎?為什麼具有相似的性質?
[小結]:酸只能與金屬活動順序表中H以前的金屬反應;是酸中的H+與活潑金屬發生了反應,放出氫氣,另一種生成物的陽離子是相應的金屬離子,陰離子是酸的陰離子。
[學以致用]:你能將學到的酸的這條性質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嗎?
回憶第八章所學的幾種金屬與稀鹽酸和稀硫酸的反應,形象的表演銅、鐵、鋅、鎂在稀鹽酸中的表現。
用文字表達式和化學方程式快速描述出酸與活潑金屬反應的性質,然後分析原因。
討論,形成多種答案,各組學生代表發言:不可將醋放在鍋中長時間烹調,不可用鋁製品調拌要放醋的冷盤。
用遊戲的方式巧妙梳理了舊知,對金屬擬人化的處理並及時聯絡生活,在學生理解知識的層面促進知識向運用層面轉化。
[提問]:剛才在實驗過程中提到了用潔淨的鐵釘與酸反應,為什麼不能用生鏽的鐵釘?如何清除鐵鏽?[追問]:如何用化學方法清除?
探究活動3稀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
[溫馨提示]:應當實事求是的彙報實驗現象,即是實驗失敗,也可以從失敗的實驗中得到教訓。
[提問]: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小結]:當酸不足或適量時,鐵鏽與酸反應;當酸過量時,與鐵鏽反應剩餘的酸就會繼續與鐵反應。
[提問]:從實驗、觀察、彙報及大家的討論中,你得到什麼啟示?
[提問]:鹽酸和硫酸為什麼有這些相似的化學性質?
學生想到鐵鏽會影響鐵釘與酸的反應;可用小瓦片磨鐵鍋、砂紙打磨生鏽的部位等。
有的學生可能會想到用稀酸除鏽。
學生分組實驗,可能沒有掌握好酸的用量,出現了多種實驗現象。開始時觀察到鐵鏽逐漸消失,溶液由無色慢慢變成黃色,當鐵鏽消失以後,鐵釘表面會冒出氣泡,溶液顏色變淡,最後由黃色變成淺綠色。
取用的稀鹽酸或稀硫酸的量不同造成實驗現象不一樣。
各小組派代表從酸的用量上和實驗的科學態度方面、酸的用途等方面回答。
學生討論分析出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是因為其陽離子只有氫離子。
學生在討論交流實驗過程中培養了主動參與的意識,團結合作的精神、實驗操作的技能、分析問題的思路、表達交流的技能等,學生更全面、深刻地認識了酸可以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的內涵。
[盤點收穫]:今天我們學到了什麼知識?掌握了什麼學習方法?明確了哪些道理? 學生從知識、方法、道理三方面跟大家分享本節課的收穫。 培養歸納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課堂小結2分鐘 一、酸的化學性質
1.酸溶液與酸鹼指示劑的反應
(1)紫色石蕊試液或藍色石蕊試紙遇到酸溶液變紅色;
(2)無色酚酞試劑遇到酸溶液不變色。
2.酸溶液與某些金屬反應
酸溶液 + (活潑)金屬 → 鹽溶液 + 氫氣
如:Zn + 2HCl = ZnCl2 + H2↑;  Fe + H2SO4 = FeSO4 + H2
3.酸溶液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
酸溶液 + 金屬氧化物 → 鹽溶液 + 水
如:CuO + 2HCl = CuCl2 + H2O;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總結:酸所具有的共同特點
酸在水溶液中都能電離出氫離子,因此酸溶液會具有許多共同的性質。

  九年級下冊常見的酸和鹼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授課,我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進行了反思,在總結經驗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不足。

  成功的地方: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本節從學生親身體驗入手引出問題,較好的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好本節打好基礎。

  本節課學習難度不是很大,學生可以親自設計實驗、動手探究,方便易操作現象明顯的實驗,親自體驗當魔術師的感覺,嘗試合作的力量,體驗解決困惑後的喜悅。通過實驗探究,初步學會用酸鹼指示劑識別酸和鹼,並通過對比學習濃鹽酸和濃硫酸的物理性質和它們的特性,也是為以後學習酸鹼做好輔墊。

  授課過程中,利用食物味道和回憶感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從而獲取對酸和鹼的感性認識;用小魔術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的熱情,體驗到收穫的喜悅。從而到出酸鹼指示劑,並會用指示劑區分酸鹼溶液;通過實驗探究和圖片的展示,幫助學生推理出濃鹽酸和濃硫酸的特性,同時在使用濃硫酸時,注意它的強烈的腐蝕性,從而提高學生觀察分析,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辯證思維的方法。教學效果比較好。

  不足的地方:

  在講授酸鹼能使指示劑變色時,有點雜亂。

  總之,教學傳授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只有認真進行反思,才能在今後的教學中得到不斷的完善,水平才能提高。
 

新人教版五上用字母表示數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年月日測試題
相關知識
九年級下冊常見的酸和鹼教學設計
六年級下冊語文綜合複習教學設計
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一課找春天教學設計
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三課筍芽兒教學設計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十六課絕招教學設計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十五課爭吵教學設計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十四課檢閱教學設計
七年級下冊地理澳大利亞教學設計
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五課畫風教學設計
西師大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六課草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