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教師讀書有利於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教學能力。那他們都寫了什麼讀書隨筆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1:《教師讀書要有五心》讀書隨筆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愚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教師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知道為何學習?從哪裡學習?怎樣學習?如果一個老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門門功課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因為這對於處在終身學習時代的人來說,不啻是一個致命的缺陷。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到底該怎樣讀書,武巨集鈞在他的《教師讀書要有五心》一文中,給了我們很好的闡釋。

  當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心為之所動。讀書確實需要五心。

  首先要有向心,就是說讀書人讀書要有方向,有選擇。所以我現在的目標肯定是讀些教育方面的書,但其它書也得讀,只是重點問題而已。希望通過讀書,能促進教學。第二讀書要專心。專心是讀書的第一要務,朱熹認為讀書要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實際上指的是專心。說到專心,我感覺到慚愧,因為讀書常是進不了狀態,三心二意,似學非學,看完就忘記。

  這兩天讀書的狀態還不錯,能有一點思考、一點領悟,但還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的水平。讀了這篇文章,才深刻體會到, 讀書需要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遠離喧囂塵世,靜下心來,一心一意去讀書,才能達到更高境界。第三讀書要有疑心。讀書貴能疑疑能得教益。就是說讀書最好是有疑問因為有了疑問就會得到益處或是好處。世界上有許多發明創造來源於“疑問”。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俐略的偉大成就,就是從敢於提出疑問開始的。所以我們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有自己的獨特的思索”,多疑多思多想,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把書上的內容內化成自己的知識。第四讀書要有恆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不斷讀書充電,是新時代教師職業賦予我們的責任與使命,我們教師能區別於其他行業的最重要的標誌,我們應該是一個讀書人,一個職業的讀書人。不過我真的懷疑自己能堅持多久來讀書,我想做好讀書計劃可能是恆心的起點。第五讀書要有慧心。一個人是否愛讀書,體現出他是否願意將自己的智慧發展到更高的水平。

  一個人只有熱愛讀書,他的經驗才能得到充分拓寬、智慧才能得到充分發展,並且能夠與時代發展、社會進步所同步。常讀書和常思考,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

  篇2:《教師讀書十問》讀書隨筆

  通過閱讀《教師讀書十問》,促使我靜心思考教師的讀書,認識到讀書應當成為每一個教師的習慣,甚至是信仰;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智者、大師在對話。

  曾有人這樣形容讀書:“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讀書,是教師專業底蘊得以厚實的路徑。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我們只有通過讀書,不斷地進行“充電”,才能使自己的職業生涯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裡。我們倘能如此讀書,知識何愁不淵博深廣,資源何愁不源源而來,教學何愁不富有新意。這樣的課堂,學生怎麼會不留連忘返、身心陶醉?這樣的老師,學生怎麼會不愛戴、尊敬?

  讀書不僅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還能滋養我們的人生底氣。教師是社會上最大的一個知識分子群體,雖然待遇較差,地位一般,但是社會看教師的眼光卻很高。人們往往把教師看作是有學識、有文化、有修養的人,無論說話做事,都得高標準,嚴要求,不能跟社會上的人一樣。一個有讀書習慣的教師,經過書籍日積月累的浸潤,氣質就會逐漸變得高貴而不媚俗,性情逐漸變得細膩而平靜,內心逐漸變得博愛而不自私,一句話,讀書可以使教師的靈魂變得高尚而偉大起來,這樣的教師,自然就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讀書三原則:即凡與安身立命、修身養性有關的書,要沉下心來仔細讀,儘量讀懂讀透,求甚解,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打基礎,為掌握服務社會的一技之長而下大氣力,花苦工夫,決不馬虎,謂之研讀;對於和自己的職業、工作、興趣有關的書籍,廣為蒐羅,一睹為快,要用認真的態度去讀,以求有所收穫,是為精讀;對於其他一些文藝作品、休閒讀物、科普知識等,則茶餘飯後,信手翻閱,目的是陶冶情操,開闊眼界,增加對新事物的認知,這權且稱為通讀。今天我們進入網路時代,讀書的形式又有所變化,然而,無論你面對的是書本,還是螢幕,都會有所選擇地閱讀。為了汲取更多的營養,不妨也試試“好讀書不求甚解”。

  “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的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們每個人要為此而努力,不斷地充實自己,成為一名真正的“學習型教師”

  篇3:愛的教育讀書隨筆

  讀完了《愛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愛的教育是什麼?我在書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質教育就是“愛的教育”,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

  《愛的教育》裡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教師……以及他們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裡充滿了愛。充滿了讓人羨慕的愛。

  在我們的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是何等的困難!首先,在大多數人的腦海裡沒有“愛的教育”這個概念。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沒有愛的教育。正因為我們缺乏愛的教育,才使我們的生活裡少了一些愛。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這是我們缺少的,這是我們需要尋找的。有了這些愛,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了愛。

  在《愛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學生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他們的愛裡有寬容,有謙讓,有親情,有友誼。《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


誠實與踏實隨筆
關愛隨筆
相關知識
初中美術教師讀書隨筆
幼兒園教師讀書隨筆
幼兒教師讀書隨筆
小學教師讀書隨筆6篇_小學教師讀書筆記
教師讀書隨筆
幼兒教師小班教師讀書隨筆
幼兒教師小班教師讀書隨筆
窗邊的小豆豆老師讀書隨筆
愛心與教育讀書隨筆3篇
愛心與教育讀書隨筆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