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老師蒙數教育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前,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通力合作已成為學前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許多規則,比如比賽規則、遊戲規則、進餐規則……這些規則給我們帶來了便利、有序、公平。然而,在幼兒園的一些活動中,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規則卻可能在不經意間禁錮了我們的思維,影響了幼兒活動的正常進行。其實只要我們稍稍把規則改變一點,不僅可以維護正常的秩序,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還可以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幼兒的自主發展。下面我通過具體活動來說明。

  規則改變一:

  一隊變兩隊?不知是因為教師在交代任務前作了相應的激勵,還是因為對幼兒完成任務後的安排作出了相應的承諾,這次孩子完成任務的速度明顯加快了。不一會兒,孩子們就陸陸續續地來向我報告了。“陸老師,我是第一個完成任務的,還得了☆+呢!”雯雯的臉上洋溢著得意的笑容。“陸老師,我最快,我也得了☆+!”幾乎是同時,穎穎也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興奮地叫了起來。偉偉、宇宇、瑞瑞等很快都完成了任務。“老師,我們什麼時候出去玩啊?”不斷有小朋友在提醒我該履行承諾了。“好,趕快排好隊,我們現在就出發!”“哦!走了!”孩子一邊歡呼,一邊按常規排成了一條長長的隊伍。穎穎個頭最小,照例排在了最前面。我剛準備帶著隊伍出發,突然雯雯一下子擠到了穎穎前面,一雙小手緊緊拉住了我的雙手。不料,沒等我有任何反應,穎穎迅速從我和雯雯拉著的雙手下一鑽,“噌”地擠在了我和雯雯的中間,又成了第一個。這下雯雯急了,使勁地想推開穎穎:“今天應該我排第一個,是我第一個做好的!總不能因為你個兒小,每次都是你排第一個。”穎穎死死地拉著我的衣角不鬆手:“本來就應該我排第一個!”“我排第一個!”“我排第一個!”就這樣,她倆誰也不讓誰,隊伍無法前進了。“她們都要排第一個,怎麼辦啊?”我把問題拋給了孩子們。“這會兒出去讓穎穎排第一,等會兒回來讓雯雯排第一,行嗎?”看看雯雯,還是一臉的不樂意。“要不這會兒出去讓雯雯排第一,回來時讓穎穎排第一,行嗎?”看看穎穎,也絲毫沒有接受的意思。“那就讓她們‘石頭剪刀布’吧!”看來這個主意還算不錯。可她倆就是誰也不肯先鬆手。就在大家都覺得棘手的時候,“老師,排兩隊行嗎?這樣她們就都排第一了。”偉偉的建議一下子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對,排兩隊!”雯雯、穎穎立刻向兩邊分開,一個拉著我的左手,一個牽著我的右手。就這樣,後面的孩子很快自動分成了兩隊,問題圓滿解決了。啟示:兩個人都要做“第一”怎麼辦?這是活動中經常碰到的難題。在該活動中,孩子們紛紛開動腦筋,獻計獻策,最終巧妙地將原來的一隊分成兩隊,讓兩個當“第一”的孩子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規則變二:

  一組變一家?遊戲活動的時間到了,我帶孩子們玩起了“狼和小兔”的遊戲。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孩子的瞭解,我將遊戲規則中要求幼兒“三人一組、兩人搭窩、一人躲進窩”作為本次活動的學習難點。遊戲前,我組織幼兒反覆練習了“三人一組、兩人搭窩、一人躲進窩”的動作。看到孩子們都能及時、順利地搭窩、進窩,我便信心十足地組織他們開始了遊戲。音樂聲中,“小兔”們在草地上玩得可開心了:有的採蘑菇,有的捉蝴蝶,還有的手拉手跳起了圓圈舞……隨著一聲“大灰狼來了”,快樂的“小兔”們一下子“驚恐萬狀”,四散逃開。“快搭窩,快躲進窩裡去!”在我的反覆提示下,“小兔”們忙碌了起來。“我不搭,我想躲在裡面。”“剛才我不是和你搭的,我是和他搭的。”“不對不對,只要兩個人搭,多了!”……聽著“小兔”們的爭吵,再看看亂糟糟的活動現場,沒有幾組“小兔”能順利完成搭窩、進窩的基本動作。是什麼環節出問題了?剛剛練習的時候不是挺好的嗎?也許是第一次玩這個遊戲,孩子們都太興奮了吧?或者是孩子們太投入了,被“大灰狼”給嚇蒙了……我在心裡這樣解釋道。於是,在幫助所有的孩子搭好窩、躲進窩之後,我又開始組織第二次遊戲。好像是有意跟我作對似的,這一次“小兔”們依然不能很好地合作。看著他們亂成一團,似乎總不能明確自己的任務,我突然靈機一動:如果給他們定好角色,孩子們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這種混亂的局面呢?於是,我讓孩子們重新自由組合,每三隻“小兔”組成一個家,有“爸爸”“媽媽”和“寶寶”,並讓他們自己商量:大灰狼來了,“爸爸”“媽媽”和“寶寶”該怎麼合作?第三次遊戲開始了,還是那聲“大灰狼來了”,“小兔”們又忙碌開了。“快快,快躲到窩裡來!”搭好窩的“爸爸”“媽媽”催促“寶寶”快進窩。“快,搭得高些!”為了讓“寶寶”進窩更順利,“爸爸”“媽媽”們互相提醒著。

  篇二

  曾看過這樣一則寓言故事:一個失落一小片的圓想找回完整的自己,到處尋找自己失去的碎片。由於它是不完整的,滾動得很慢,從而領略了沿途美麗的風景。由於它有缺口,經常被卡住,從而在困難中學會了解決問題的辦法……終於有一天,它實現了自己的心願。然而,作為一個完美無缺的圓,它滾動得太快,錯過了花開時節,忽略了蟲子,以致於失去了很多很多……如果將之和教學相聯絡,那麼可得出這樣的結論:一是教學需要慢節奏,唯有如此幼兒才能欣賞更多的風景,享受教學過程的美麗和快樂;二是真實的教學往往不圓滿,不能為了圓滿完成教學任務而忽略了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但在觀摩一些教師上的課時,經常看到的問題是節奏太快。幼兒還沒來得及思考或操作,就忙著趕下一個教學環節。

  【示例】在匯入語言活動“小馬過河”時,執教者:大家有沒有聽過故事?我也很喜歡聽故事,有一個故事叫《小馬過河》,聽過嗎?幼兒有的說聽過,有的說沒有聽過。執教者:既然大家沒有聽過《小馬過河》的故事,現在就來聽老師講一講好嗎?***執教者按預定計劃邊播放課件邊講故事***在講完故事後,執教者請四名幼兒分別扮演小馬、老馬、老牛、松鼠來表演故事,並讓其他幼兒做觀眾。但表演者不是忘了“臺詞”,就是情節轉換生澀,難以將故事再現出來。

  【分析】在這些教學過程中,幼兒就像被執教者上緊了發條的時鐘,一刻不停地從一個環節轉入另一個環節。海默特說:“教學就是讓人形成有活力的思想,而形成活力的思想需要時間。”《小馬過河》故事蘊含著豐富的哲理,要想讓幼兒理解並能表演故事,需要執教者留給幼兒適當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假如在幼兒說聽過這個故事時,執教者讓聽過故事的幼兒來講一講故事,並用肢體語言來輔助幼兒的講述,或許比課件更能吸引幼兒的興趣。假如在讓幼兒表演故事之前,執教者通過設問“為什麼老牛覺得水淺而松鼠覺得水深呢?”“如果你是小馬,你會回家問媽媽怎樣過河嗎?”等為幼兒表演故事做好知識性的鋪墊,或許幼兒就能將故事表演得生動形象、精彩紛呈。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為了執行預定計劃和圓滿完成教學任務,而加快教學步伐。這樣做的結果是縮短了幼兒主動接受和吸收知識的過程,以致幼兒常常會有這樣的不解與委屈:“老師,為什麼你剛提出問題就讓我回答?我還沒思考呢。”“老師,為什麼我還沒動手做一做,你就告訴了我結果?”“老師,為什麼我的話還沒有說完,你就急不可待地打斷我?”……其實,教學需要教師來點“慢鏡頭”……放慢操作活動、放慢教學程序、放慢語言節奏……唯有如此,幼兒才會擁有充分的自主活動空間和自由思考時間,在從容學習中挖掘知識和開發智慧,這樣的教學過程才能不斷湧動知識的魅力和煥發生命的活力。

  【示例】在匯入繪本故事《喜歡鐘錶的國王》時,執教者:今天,老師是從上海乘高鐵來咱們南京的,大家知道什麼是高鐵嗎?幼1:火車。幼2:很快很快的車。幼3:能高速行駛的車……執教者:我還以為是很高很高的車呢,看來小朋友們比我聰明哦。幼兒笑了起來。執教者:以前我從上海到南京要坐好幾個小時的車,現在坐高鐵只用了一個多小時。幼:好快呀。執教者:是啊,高鐵節省了我很多時間,讓我早點和你們交了朋友,時間對我們重要不重要啊?幼:重要。執教者:可是有個喜歡鐘錶的國王把全國的鐘表都徵收到自己的房間裡,以致國民們都不知道時間了,從而發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大家想不想聽聽這個故事?……

  【分析】執教者以高鐵為切人點,以“裝傻式”的幽默教學法,始終圍繞時間來調動幼兒的思考和興趣。比如,在讓幼兒思考什麼是高鐵時,執教者給幼兒留足了思考和作答的時間,從而為自己的“裝傻”蓄足了勢,也就更能發揮幽默的教學魅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握好“慢與不慢”的節奏,因為有意的“慢與不慢”才會觸發幼兒去思考、去想象、去操作,從而使幼兒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幸福的過程,一次快樂的“旅行”。

  篇三

  我認為:教育孩子有禮貌、尊敬長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身教重於言教。

  平時經常聽到有家長說:孩子怎麼在幼兒園很乖,很聽話,到家就一點也沒禮貌、不聽話。其實家長應該檢討一下自己做得怎麼樣?我們家希希在這方面就比較好,每次到鄉下爺爺奶奶家,都記得要給爺爺奶奶買東西,還沒進爺爺奶奶家門就聽到她的叫聲,見到老人更是爺爺長、奶奶短說個不停。有一次,吃過晚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水果,每人都有份,我們讓孩子從家庭成員中最年長的太太開始分,最後輪到她自己,如果遇到水果有大有小,我就跟她說:大的留給老人吃,小的留給你自個兒,就這樣在有意無意之中孩子形成了習慣。在客廳分零食,我即使在小房間她也不會忘記,每次她都會顧及全家所有成員。我的孩子也許在其他方面不怎麼優秀,但是在尊敬長輩方面讓我感到滿意。

  我想孩子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跟我們家長平時孝敬老人的行為是分不開的,因為在平時我們不管工作有多忙,總會抽出一點時間帶著孩子去看望幾位老人,每次去時也會買一些東西給老人吃,有時還把她們愛吃的東西親自送到她們的嘴邊,漸漸地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也慢慢成了習慣。

幼兒園大班老師隨筆
初二中學生語文暑假隨筆
相關知識
幼兒園大班老師蒙數教育隨筆
幼兒園大班老師個人工作總結範文
幼兒園大班老師家長會發言稿優秀篇
幼兒園大班老師開家長會發言稿
幼兒園大班老師自我介紹
幼兒園大班老師個人總結精選
幼兒園大班老師評語
幼兒園大班老師新學期個人計劃
幼兒園大班老師致家長的一封信
幼兒園大班老師培訓心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