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第八冊語文第一課教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古詩詞三首》是小學四年級第八冊語文課本的第一課,通過古人留下的詩文,我們可以知道古時候的孩子們是怎樣生活的,那麼老師要如何設計教學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四年級第八冊語文第一課《古詩詞三首》的教學設計,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四年級第八冊語文第一課《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學會“籬、疏、蝶、吳、蓮、徐、剝、鋤、蓬、賴、媚、簷”十二個生字。

  2、理解詩句意思,瞭解古代兒童的生活樂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教材分析】

  古時候兒童的生活情景是怎樣的呢?我們通過閱讀古人留給我們的詩文就會知道。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詩人楊萬里,他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兒童追春圖。新市,古縣名,在今湖南省攸縣北。徐公店,即姓徐的人開的店。詩人留宿在新市的徐家客店,用他那善於觀察的眼睛,發現了這樣具有詩情畫意的一幕。

  “籬落疏疏一徑深”。籬落,籬笆。疏疏,稀疏。徑,小路。深,幽深。這句的意思是:稀疏的籬笆下,一條小路伸向遠方。

  “樹頭花落未成陰”。未,沒有。陰,樹陰。這句的意思是:樹上的花落了,但是葉子還沒有長茂密。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急走,奔跑。這兩句的意思是:兒童奔跑著追逐黃色的蝴蝶,黃蝴蝶飛入黃色的菜花之中,再也找不到了。

  這首詩描寫了南方農村的暮春景色。在一派田園風光中,穿插了兒童追捉蝴蝶的場面,寫出了兒童的天真爛漫,富有兒童情趣。這首小詩突出特點在於設色:黃黃的蝴蝶,飛進大片的金黃的油菜花中,一下子看不見了,這是一種絕妙的不同事物的色彩融合。面對這樣一種情景,追趕蝴蝶的頑童會是一種怎樣的神態?對照前面“急走”的情形,我們不難想象,孩子是多麼希望捕捉到那美麗的蝴蝶!然而,蝴蝶更加頑皮,它置身大自然這一切生靈的守護神的懷抱中,是大自然的博愛掩護了那嬌小的蝴蝶。這時,孩子會有些惆悵,但小詩給我們讀者留下的卻是盎然的春意,別樣的情趣!

  《清平樂》的作者是宋朝的辛棄疾。這首詞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江南生活勞作的圖景。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茅,茅屋。溪,小溪。這句的意思是:茅屋又小又低,小溪上長著綠油油的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醉,酒醉。吳音,具有南方口音的話語。媚,柔媚。好,問好,閒談。這句的意思是:酒醉中,有人用柔媚的南方話語相互問好、閒談。

  “白髮誰家翁媼?”翁,老翁。媼,老婆婆。這是誰家的老翁、老婆婆呢?

  “大兒鋤豆溪東”。這句的意思是:大兒子在小溪的東邊鋤豆子。

  “中兒正織雞籠”。這句的意思是: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無賴,無聊,無所事事。這句的意思是:最可喜的是小兒子感到無聊,趴在小溪岸邊剝著蓮蓬。

  今天讀到“茅簷低小”“白髮翁媼”時,我們眼前出現的畫面也許有些淒涼、衰敗,但和“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以及三個兒子的活動聯絡起來,傳達給我們的則是一幅溫馨、充實、和諧。辛棄疾用極其簡練的文字,勾畫了一幅古時南方農人依山水而居,勤於農時,滿足、悠閒的生活畫面。

  【教學建議】

  1、揭示本單元的閱讀主題——追尋、享受童年的快樂。

  “童年是一張白紙,可以繪出最美的圖畫,可以寫出最感人的詩文。童年是一片土地,可以種出各種莊稼,開出各種鮮花,也可以長出茂盛的森林。”這是音樂家劉熾對童年的一段描述。其道出了童年的美好,也暗含了童年的多彩和多變。現在和古時候的孩子相比,中國和國外的孩子相比,也許會有不同。下面,先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回到八百多年前的宋代,看那時候的孩子玩些什麼。

  2、這兩首古詩詞除個別語句之外,大部分詩句並不難懂,因此,完全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自主讀書、交流討論。

  ***1***教師揭示古詩,請學生自己閱讀,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請同學老師幫助。

  第一首詩中“籬落”“陰”“急走”不容易理解,教師要格外關注。

  第二首詩中“茅簷”“醉裡吳音相媚好”“無賴”不容易理解,教師可作必要指導。

  3、讓學生說說讀了詩句,自己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古人的哪些生活情景讓自己感覺很有趣?

  閱讀著詩句,我們會覺得一幅幅優美的田園風光圖歷歷展現在了我們眼前……

  籬笆疏疏,小徑幽深。籬笆一旁的樹木,枝頭正吐露著新芽。不遠的油菜地上,油菜花金黃一片,蝴蝶翻飛,到處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就在這樣的情景之中,一雙兒童正追逐著飛舞的蝴蝶。而黃花與黃蝶的視覺上的錯誤,給兒童造成的“飛入菜花無處尋”結果,可謂是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的點睛之筆,這是春樹、春花、春蝶與青春年少的兒童構成的完美與和諧。

  辛棄疾的詩詞以豪放見長,而這首《清平樂·茅簷低小》卻呈現出自然清新的風格。它不僅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宋代農村的生活圖景,更把一種生活的情趣蘊涵其中:酒醉中和老婆婆打招呼“相媚好”的老翁,還有“溪頭臥剝蓮蓬”的小兒,都具有非常鮮明的性格特點,使得我們也禁不住想走進詩句,走進畫面,與那老翁,與那小兒攀談一番……

  4、朗讀、背誦古詩。

  5、擴充套件閱讀一些描寫兒童生活的其他古詩詞,培養孩子閱讀古詩的能力。如楊萬里的《稚子弄冰》,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

  6、建議本課教學兩課時。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設計反思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複雜性活動,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反思。作為語文老師,如何才能真正理解高效課堂並真正實現高效課堂呢?通過學習與實踐,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高效課堂的幾點淺薄的認識。

  一、課堂導語設計的有效性。

  在我的高效課堂模式裡,匯入是一個重要步驟,而我也覺得導語的設計是否有效,往往關係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成功的導誤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激發興趣,設定懸念

  孔子曾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很豐富,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時空,使學生處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

  2、突破重點,切忌生硬

  導語設計切忌“作者生平”、“時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內容的簡單羅列,過於冗長機械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還容易使學生疲勞、厭惡甚至注意力不集中。

  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1、課堂問題設計必須有效

  首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其次,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提問方式的有效性

  好的提問方式應把注意力放在激發學生的思維過程上,提出一些能夠與學生基礎相適應並能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給學生創造思考的條件,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開闊,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結果。如果僅僅只要求回答是與否,浪費時間也沒有效果,因此,課堂提問不在數量,而在提問的思維含量。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方式選擇得當,能活躍課堂氣氛、啟發思維、發展智力。

  3、問題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三、引導學生選擇有效的學習方式。

  首先,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面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後,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

  其次,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如有一次做完課堂練習,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們互相學習,發現別人的優勢,我讓學生互相參觀試卷,然後說出自己認為練習做得最好的同學,學習差的學生說了優生的名字,同樣學習優的學生也有說學習差的學生名字。他們都在找別人的閃光點。這樣的學習形式有利於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當老師容易,當好老師就不容易了,上課很簡單,但要上好高效課堂就不簡單了。影響課堂的因素很多,為了使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能更有效直至高效,還不僅僅要以模式和理論作指導,更需要不斷探索。

小學三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
相關知識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複習課教案設計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觀潮的教學設計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六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