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勵志故事有哪十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當今社會教育孩子已經不再滿足於口頭的教育了,想要更好的教育孩子,不如多看看教育孩子的故事吧。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的十個勵志故事,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的十個勵志故事

  1、高斯破解數學難題

  1796年的一天,在德國哥廷根大學,一個19歲的青年吃完晚飯,開始做導師單獨佈置給他的每天例行的兩道數學題。像往常一樣,前2道題目在2個小時內順利地完成了。但青年發現今天導師給他多佈置了一道題。第三道題寫在一張小紙條上,是要求只用圓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邊形。他也沒有多想,就做了起來。然而,青年感到非常吃力。

  開始,他還想,也許導師特意給我增加難度吧。但是,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第三道題竟毫無進展。青年絞盡腦汁,感到自己學到的數學知識對解開這道題沒有什麼幫助。困難激起了青年的鬥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來!他拿起圓規和直尺,在紙上畫著,嘗試著用一些超常規的思路去解這道題…當視窗露出一絲曙光時,青年長舒了一口氣,他終於做出了這道難題!見到導師時,青年感到有些內疚和自責。他對導師說:“您給我佈置的第三道題我做了整整一個通宵,我辜負了您對我的栽培……”導師接過學生的作業一看,當即驚呆了。他的聲音都顫抖了,說:“這……真是你自己……做出來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著激動不已的導師,回答道:“是的,但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個晚上才做出來。”

  導師讓他坐下,取出圓規和直尺,在書桌上鋪開紙,叫青年當著他的面做這道題。青年很快就解開了這道題。導師激動地對青年說:“你知不知道,你解開了一道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數學難題?牛頓也沒有解出來,阿基米德沒有解出來,你竟然一個晚上就解出來了!你真是天才啊!我最近正在研究這道難題,昨天給你佈置題目時,不小心把寫有這個題目的小紙條夾在了給你的題目裡。”後來,每當這個青年回憶這件事時,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道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數學難題,我可能就無法解開它。這個青年就是數學王子高斯。

  點評:孩子大都少有循規蹈矩思想,少有畏懼心理。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難時,孩子往往能夠做得更好。其實,畏難情緒害怕的不是困難,而是害怕自身,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以自己的眼光把畏難情緒也灌輸給孩子;應該鼓勵孩子敢想敢做,建立自信。

  2、油燈的光芒依舊

  一名學生因為怕麻煩老師,所以總是不敢問問題。這個老師非常細心,經過長時間和學生們的相處,老師終於發現了這個現象,就問他原因。學生說:”老師,很抱歉。您給我的答案我又忘記了。我很想再次請教您,但想到我已經麻煩您許多次了,就不敢再去打擾您了!“老師想了想,對他說:”你先去點一盞油燈。“學生照做了。老師接著又說:”再去多拿幾盞油燈來,用第一盞燈去點燃它們。“學生也照做了。這時老師笑著對他說:”其他油燈都是用第一盞燈點燃的,但是第一盞燈的光芒有損失嗎?“學生回答道:”沒有啊!“老師又對他說:”和你們分享我所擁有的知識,我不但不會有損失,反而會有更大的快樂和滿足。所以,有問題的時候,歡迎你隨時來找我。“

  點評: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一個人的知識是很有限的,但經過多人長時間的互相討論、請教,他們的知識和底蘊都會有所提高,所以,如果遇到什麼問題你不會不懂,就去問別人。請教也是一門學問,每時每刻都可以去請教,只是請教的物件不同,有直接,有間接。可以向書本請教,也可以向同學、老師和家長請教。沒有請教就沒有進步,就沒有成功。

  3、讓計劃讓位於行動

  奧馬爾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他的頭腦裡充滿了智慧,而且穩健、博學,為人們所敬仰。有一次,一個年輕人問他:”您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剛—開始您是否就已經制定了—生的計劃了呢?“奧馬爾微笑著說:”到了現在這個年紀,我才知道制定計劃是沒有用的。“當我20歲的時候我對自己說:”我要用20歲以後的第一個10年學習知識;第二個10年去國外旅行;第三個10年,我要和一個漂亮的姑娘結婚並且生幾個孩子。

  在最後的10年裡,我將在鄉村地區,過著隱居生活,思考人生。“終於有一天,在前10年的第7個年頭,我發現自已什麼也沒有學到,於是我推遲了旅行的安排。在以後的4午時間裡,我學習了法律。並且成了這一領域舉足輕重自的人物,人們把我當作楷模。這個時候我想要出去旅行了,這是我心儀已久的願望。但是各種各樣的事情讓我無法抽身離開。我害怕人們在背後斥責我不負責任,後來我只好放棄旅行的想法。等到我40歲的時候,我開始考慮自己的婚姻了。但總是找不到自己以前想像中那樣美麗的姑娘。直到62歲的時候,我還是單身一個人,那時候我為自己這麼大一把年紀還想結婚而感到羞愧。於是我又放棄了找到這樣一個姑娘並且和她結婚的想法。後來我想到了最後一個願望,那擾是找一個僻靜的地方隱居下來。但是我一直沒有找到這樣一個地方,如果患上疾病,我連這個願望都完成不了。這就是我一生的計劃,但是一個也沒有實現。”年輕人,不要把時間放在制定漫長的計劃上,只要你想到要做一什事就馬上去做。放棄計劃,立刻行動吧!“奧馬爾最後說。

  點評: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與其給孩子制定漫長的學習計劃,不如督促孩子立即開始行動,把握好當下的時光。在具體行動中,或許會有新的發現,或許會有新的想法。如果適時做出調整,或許能夠找到更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發展的新辦法和新途徑。

  4、留心孩子的特長

  有一個落魄的青年流浪到了巴黎,他期望父親的朋友查爾斯叔叔能幫助自己找一份謀生的差事。”數學精通嗎?“查爾斯問。青年羞澀地搖頭。”歷史地理怎麼樣?“青年還是不好意思的搖頭。”那法律怎麼樣?“青年窘困地垂下頭。查爾斯接連的發問,青年都只能搖頭告訴對方——自己似乎沒有任何長處,連絲毫的優點也找不到。”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寫下來,我總得幫你找一份事做。“查爾斯最後說。青年羞澀地寫下自己的名字和住址,轉身要走,卻被查爾斯一把拉住了:”你的名字寫得很漂亮嘛,這就是你的優點啊。“把名字寫好也算一個優點?青年在對方眼裡看到了肯定的答案。我能把名字寫得叫人稱讚,那我就能把字寫漂亮,能把字寫漂亮,我就能把文章寫得好看……受到鼓勵的青年,一點點地放大著自己的優點,他的腳步立刻輕鬆起來。數年後,青年果然寫出了享譽世界的經典作品。這個年輕人就是家喻戶曉的18世紀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

  點評: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給予鼓勵和自我激勵。發掘一項優勢潛能,能夠極大地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擁有一些諸如”能把名字寫好“這類小小的優點,但家長卻常常忽略了。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特長“,就要留心孩子有哪些愛好,有哪些長處可以發展為”特長“,然後在這方面刻意增強孩子的興趣。

  5、小約翰拼地圖

  牧師正在準備講道的稿子,他的小兒子卻在一邊吵鬧不休。牧師無可奈何,便隨手拾起一本舊雜誌,把色彩鮮豔的插圖——一幅世界地圖,撕成碎片,丟在地上,說道:”約翰,如果你能拼好這張地圖,我就給你2角5分錢。“牧師以為這樣會使約翰花費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這樣自己就可以靜下心來思考問題了。但是,沒過10分鐘,兒子就敲開了他的房門,手中拿著那份拼得完完整整的地圖。牧師對約翰如此之快地就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圖感到十分驚奇,他問道:”孩子,你怎麼這樣快就拼好了地圖?“”啊,“小約翰說,”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個人的照片,我就把這個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後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麼,這個世界地圖也就是正確的。“牧師微笑起來,給了他兒子2角5分錢,對他說:”謝謝你!你替我準備了明天講道的題目:如果一個人是正確的,他的世界就會是正確的。“

  點評:解決同一問題有多種途徑、方法。孩子的思維是活躍的,也富於聯想,他們能想出很多成人想不出的東西。所以,家長要善於把握孩子的這個特點,注意孩子思維的寬闊、靈活,抓住事物之間的相關性,鍛鍊發散思維能力,並引導他不斷向前發展。

  6、他是最聰明的孩子

  著名成功學家拿破崙·希爾從小曾經被認定是一個壞孩子。母牛走失了,樹莫名其妙被砍倒了,每個人都認定是他做的。甚至父親和哥哥都認為他很壞。人們都認為母親死了,沒有人管教是拿破崙·希爾變壞的主要原因。既然大家都這麼認為,他也就無所謂了。有一天,父親說要再婚,大家都擔心新媽媽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希爾也打定主意,根本不把新媽媽放在眼裡。陌生的女人終於走進家門,她走到每個房間,愉快地向每個人打招呼。當走到希爾面前時,希爾像槍桿——樣站得筆直,雙手交叉在胸前,冷漠地瞪著她,一絲歡迎的意思也沒有,”這就是拿破崙,“父親介紹說,”全家最壞的孩子。“

  令希爾永生難忘的是繼母當時所說的話。她把手放在希爾肩上,看著他,眼裡閃爍著光芒。”最壞的孩子?“她說,”一點也不,他是全家最聰明的孩子,我們要把他的本性誘匯出來。“繼母造就了拿破崙·希爾,她相信他是個好孩子。對一個人有這種信心,他就會成功。

  點評:不是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家長怎樣對待孩子,將決定孩子不同的命運。可是,當孩子表現不好時,許多家長卻往往一味地指責,抱怨孩子這也不好,那也不行,而很少想過自己的責任,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結果,很多父母把原本活潑可愛、朝氣蓬勃的孩子,變成了沒有志氣、沒有理想、自暴自棄、平平庸庸地度過一生的人。

  7、我的女兒百裡挑一

  高考前的第一次模擬考試,女兒的成績不理想,她愁眉苦臉地對父親說,老師讓她根據自己成績在班裡的排名計算一下自己在全校的排名,在全區的排名,在全市的排名,孩子說這樣一算,她可能上專科都懸。父親馬上說:”我的女兒百裡挑一。“女兒疑惑不解。父親於是算了一筆賬:初中畢業時全市近14萬人參加中考,只有3萬多人能上高中,能上市重點中學的只有幾千人,我女兒的學習成績在班裡一直保持在班級人數前1/3內,這樣算下來不是百裡挑一嗎?經父親這麼一算,孩子的眼睛頓時就亮了,臉上也綻開了笑容,撲上來摟著父親:”爸爸,你的賬跟老師的賬不一樣。“

  點評:每一個人都是有個性的,人沒有絕對相同的。因此”人與人相比“毫無意義可言。對孩子的缺點,不去隨意談論或指責,而是用另一種方式幫助孩子改正缺點、克服心理障礙,這才是成功父母的上上策。懂得孩子心理的父母就會用積極的態度進行比較。

  8、我想做比爾·蓋茨第二

  在一次英語口語課上,老師叫孩子們用英語逐一說出自己的夢想。有的說,我想當護士;有的說,我想當演員;有的說,我現在什麼也不想;有一個叫鮑勃的孩子大聲說道,我想做比爾·蓋茨第二。有人在下面小聲議論:能做到嗎?每當鮑勃跟父親談到自己的理想時,總是神采奕奕、信心十足。這個時候,父親也非常樂意做個忠實的聽眾,跟孩子一起分享他對未來的憧憬,聽著聽著,父親最後也會被他感動。有一次鮑勃的英語考試只得了69.5分,以致他不敢把試卷拿出來。父親知道後並沒有責備他。但是,鮑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對英語不再有興趣。於是,每天睡覺前,父親跟孩子一起躺在床上炭彼此的夢想。父親告訴兒子,爸爸、媽媽都為他擁有這樣的夢想而自豪和高興,也相信他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夢想。有一天,鮑勃說,我一定要把英語學好,比爾·蓋茨的英語可不是蒙人的。後來,父親給他買來英語課外讀物《書蟲》,經常跟他一起閱讀,並鼓勵他每天用英語寫一篇短小的作文,堅持了一段時間後,他的英語水平便上來了,期末英語考試還得了滿分。經歷過這件事,鮑勃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點評:幾乎每個孩子都對自己未來有關好的設計,儘管他們不知道夢想實施起來有多麼艱難。但不可否認的是,夢想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具有巨大的激勵作用。

  其實,孩子的夢想實現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夢想孩子才會有所期望,從而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即使最終沒有成就自己的夢想,但至少孩子會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和發展空間。

  9、一本正經的小湯姆

  3歲的湯姆跟同齡的孩子一樣,喜坎吃零食,喜歡喝碳酸飲料,喜歡各種新奇的玩具。媽媽也是把他當成一個不懂什麼叫責任感,除了吃吃喝喝之外,其他都不會的小孩。不過,一次意外的機會讓她徹底改變了這種想法。

  那一年,湯姆家搬到了一個新的城市,湯姆也進了一所新的幼兒園。兩個月後,幼兒園要開家長會,湯姆媽媽也在被邀請之列。去幼兒園的路上,媽媽開玩笑地劉湯姆說:”兒子,媽媽還沒有完全適應這個城市,在你們幼兒園裡,媽媽更是一個人都不認識,到時候你可要幫我啊。“湯姆一本正經地說:”沒問題,媽媽。我認識那裡所有的老師和小朋友,包括每天接送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媽媽看他認真的樣子覺得很新鮮,但她也只是笑笑,沒有放在心上。到了幼兒園,湯姆開始履行他的承諾,他負責地陪媽媽到會議室,又嚴肅地把媽媽介紹給校長和其他老師,又認真地向媽媽介紹了幼兒園的每一個小朋友,最後告訴媽媽小朋友們的名字以及哪位是他們的爸爸或媽媽。接著,湯姆把媽媽帶到一個沙發面前,給她端來了一杯水,”媽媽,你先坐在這兒,我去趟廁所,一會兒就回來。“正是因為湯姆的媽媽在無意之中,表現出了對湯姆的尊重,這才激發了湯姆的價值感和責任感。

  點評:父母常常抱怨孩子缺少責任感。也有一些父母認為,責任心是成年人才能夠擁有的。其實,責任心是從小就應該培養的。一個人,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只有能夠得到別人的喜愛和尊重,他才能油然而生自豪的感受。在引導和放飛孩子夢想的過程中,相信孩子的自我認識和自我塑造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10、作家的基本素質

  希蘿用了很長的時間寫了一篇小說,然後送給一位著名的作家,希望能得到他的教誨。她來到了作家的家裡,作家很熱情地接待了她,因為作家眼睛不太好,希蘿就念給作家聽。很快,她就讀完了,停頓了下來。作家問:”結束了嗎?“”聽她的語氣,似乎渴望能有下文!“想到這裡,希蘿立刻產生了靈感,回答說:”沒有啊,後面的部分更精彩。“於是她就根據自己的想像繼續往下”念“。過了一會兒,作家又問:”結束了嗎?“希蘿心想:”作家肯定是渴望把整個故事聽完。“於是她就接著向下念。如果不是突然響起的電話鈴聲打斷了她的話,她會一直念下去的。作家因為有事需要馬上出門。臨走前,作家說:”其實你的小說早該收筆,在我第一次詢問你是否結束了的時候,就應該結束。何必畫蛇添足、狗尾續貂?看來你缺少作為一名作者最基本的素質——決斷。決斷是當作家的根本,拖泥帶水的作品怎麼能打動讀者呢?“

  聽了作家的話,希蘿後悔莫及,心想:”看來自己不適合從事寫作的事,還是放棄吧,為自己重新找—個方向吧!“很多年後,希蘿從事了繪畫的職業,但是她從心裡還是喜歡寫作,那是她兒時的夢想。但是自己偏偏不具備寫作的基本素質。人生真的是有很多不如意。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希蘿結識了一位更著名的作家,當希蘿和他談及當年給作家念小說的事情時,這位作家驚呼:”你能在那麼短的時間裡編造出那麼精彩的故事,真是不容易呀!這是作為一個優秀作家應該擁有的最基本的能力!而你放棄了寫作實在是太可惜了!“

  點評:同一件事情,在不同,人的眼中會有不同的觀點,即便他們是成功人士,在更多的時候,孩子需要相信自己,堅持定自己的路,因為別人的話不一定正確作為家長,在很大程度上要給孩子以自信心,自信心比其他什麼都重要。

  教育孩子的建議

  1. 耐心傾聽

  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但是這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管教孩子,關鍵是要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從源頭下手,把原因除去。

  此時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2. 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協商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但是這樣做往往會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這時,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總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3. 讓孩子去體驗後果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你再怎麼吼叫也是無用的。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4. 跟孩子講道理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

  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5. 給孩子另一個選擇當孩子犯了錯誤,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說教大道理,而是要給孩子另一個選擇。

  也就是說,不要只說“不可以”,請指出一條可以的路來給他走。大腦好像一個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條從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他走這條路,你要先牽他的手走另一條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舊路許久不走,又被長出來的草蓋住,便看不見了。

  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統一家庭教育陣線

  作為家長,在對待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庭內所有成員要達成一致,必須多溝通、交流、互相支援,千萬不能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把分歧暴露給孩子。有分歧沒關係,關鍵是我們要正確面對,達成一致,這樣才能給孩子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二:創設豐富環境

  環境是一本大書,環境更具有教育功能,而3—6歲的孩子正是在與環境相互作用過程中認識周圍世界,增長知識、發展能力的,創設有趣味的、有刺激的環境,以鼓勵孩子去探索,去尋找新奇和感興趣的事物。例如家長可在自家陽臺牆壁上貼上大白紙設計成“寶寶創作園地”,提供各種繪畫材料,如水粉顏料、蠟筆,水彩筆、蠟光紙、剪刀等,鼓勵孩子進行意願畫、想象畫等。

  三:構建“學習型家庭”

  要建立“學習型家庭”,必須確保“三優先”:為孩子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優先,在家庭中創造濃厚的學習氣氛優先,增加教育投入優先。建立這樣的家庭,有利於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有利於孩子的學習與成長,具有“全員、平等”的特點。家長應該帶頭學習和讀書,因為這是一種無聲但卻是十分有效的教育。

  四:鼓勵體育運動

  強調體育運動對孩子健康、智力、創造力、情感和社會性發展的意義。應該以多種方式鼓勵孩子進行各類體育運動來增進他們的運動能力。另外,對於運動中的安全問題,不應採取消極迴避的態度。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在運動方面受到鼓勵的孩子不光運動能力較強,而且事故發生率較低。

  五:激發孩子的進取精神

  沒有主動進取精神,就意味著一個孩子對生命沒興趣、對人生沒有興趣、對自我沒有興趣、對一切都沒有興趣,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習”是一種腦力勞動,而腦力勞動的特點是勞動者必須處於“主動狀態”才能學習好。如果沒有主動進取精神,孩子是無法學習好的。

  六:講究親子溝通的藝術

  親子之間的溝通不應被視為一種理論的實踐,也不僅限於言語上的表達,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表現出來的,除了文字的傳遞之外,它包含的方式很多,包括表情、手勢、姿態、聲調等等,在此強調:良好的溝通是以上各種方式的綜合靈活運用。

  七:良好習慣的塑造

  一次世界各國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集會,記者採訪,向他們提出同一個問題,即“在自己成長過程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什麼”。七十多位科學家不約而同地回答是上幼兒園時,老師教的坐要端正,走路要有秩序,飯前洗手,不亂扔紙屑,不欺侮小朋友等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習慣是他們做人和後來成就事業的基礎。由此可見,良好習慣的養成,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將來的作為,有著多麼重要的意義。

  八:強調非智力因素培養

  孩子在活動中是否具備了正確的動機、濃厚的興趣、飽滿的情緒、堅強的毅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即我們稱之的非智力因素。對於孩子的智力發展,家長們都很重視,但對於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別是興趣與自信的培養,則很容易被忽視。

1.適合教育兒童的勵志小故事

2.給孩子看的簡短勵志故事

3.教育孩子的經典勵志小故事

4.教育孩子的勵志小故事

5.教育孩子的勵志故事

教育孩子的十句話具體是什麼
教育孩子的十點忠告有哪些
相關知識
教育孩子的勵志故事有哪十個
家長教育孩子的勵志故事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勵志故事有哪些
關於教育孩子的勵志故事
名人教育孩子的勵志故事
教育孩子的勵志電影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勵志名言有哪些
適合教育孩子的勵志名句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勵志影片有哪些
對於教育孩子的啟發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