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獨立的方法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是每一位家長的心願。為此,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要獨立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要獨立的方法

  1、鼓勵孩子多問問題

  孩子是否愛問問題,很大一部分取決於他的問題得到了怎樣的反饋:是被認真對待了,還是被敷衍搪塞了;是招惹來了更多說教,還是引發了有趣的談話;是讓他感到自豪、被認可了,還是讓他感到難堪出醜了。因此,認真、真誠、饒有興致、充滿熱情地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就是對孩子問問題最好的鼓勵。

  2 、不直接告訴孩子問題的答案

  認真、真誠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並不代表在遇到任何問題時都要直接告訴孩子問題的答案。當孩子能夠輕易地獲取答案,時間長了,就會對父母產生依賴心理,不自己動腦思考,也就難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對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和思考能力都沒有好處。

  聰明的父母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會嘗試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孩子從中學會獨立思考。比如,當家裡的電視突然沒有影像和聲音時,爸爸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看看是電源的問題,還是電視機自身的問題。孩子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鍛鍊了自己的思考能力,積累了經驗,當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時,會充滿成就感,思維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

  父母還可以通過把大問題簡化成多個小問題,把難度降低,引導孩子去主動思考,甚至教給孩子簡單的分析推理的過程。就好比孩子的問題是個大山,我們不是直接給清理出一條路來,而是把大山劈碎,變成小塊,讓孩子自己去開出一條路。

  3、掌握不同的提問技巧

  孩子開始會說話後就是個小小“十萬個為什麼”,這時如果可以掌握一些提問技巧,啟發孩子進行更多的思考,對孩子形成獨立思考能力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比如讀繪本故事的時候,媽媽可以嘗試結合幾種不同的提問方式,一步一步深入提問,把每一次親子閱讀都作為一次小小的思維訓練:

  記憶式 可以針對書中的基本資訊進行提問。例如:“小紅帽住在哪裡?” “小紅帽在森林裡遇見了誰?”

  理解式 可以讓孩子在理解了故事的基礎上回答問題。例如:“為什麼大灰狼會出現在奶奶家裡?” “為什麼小紅帽要穿過森林?”

  這兩種是最基本的提問方式,如果孩子再大一些,還可以“進化”出一些更復雜的問題:

  比如應用層面的:“ 如果小紅帽是和朋友一起去看外婆的會發生什麼呢?”“ 小紅帽是走這穿過森林的,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其他方式她也可以到外婆家?”

  這個層面的提問精髓在於,啟發孩子把其他場合學到的知識拿來運用到當下這個場景,從而起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再比如分析層面的:“如果你是小紅帽,你做的會和她有什麼不同?”“為什麼獨自走過小樹林很危險?”

  這個層面的提問給孩子提供了不同的場景,鼓勵孩子跳出故事情節本身,對自己掌握的知識重新組合,挑選出重要的資訊來得出自己的結論。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在學校參與的辯論就是這個層面思考能力很好的鍛鍊方式。平時在家,父母也可以有意識地和孩子進行這樣的“辯論”遊戲,而且可以在遊戲中時不時地進行角色交換。

  4 、結合具體情境,教孩子辨證思維和推理歸納演繹等思考方法

  對3歲以上的孩子,我們可以逐漸教給他各種思考方法。比如,讓孩子看到任何事情的積極和消極的一面;讓孩子換位思考;讓孩子想想,有沒有其他方法,為什麼現成的辦法不一定是最好的辦法;怎樣歸納演繹推理,等等。

  我們看看國外孩子在學校中進行的一些結合解決實際問題,非常簡單的思維練習,一起感受一下:“兩條街上各有一個超市,同一種麵包在這兩家超市的價格差1美金,請問你需要考慮哪些因素才會決定去哪個超市買麵包?”在老師引導下,孩子們也許會考慮到這些因素,比如:距離、路上時間、麵包保質期、店裡其它商品的價格、每家店的聲譽,還有自己的個人偏好等 ...

  “你的朋友戴比上學老是遲到,她想改變這個糟糕的情況,請你提建議。你需要從戴比那兒獲得哪些資訊才能給她一個好的建議?”在老師引導下,孩子們會重點考慮:為什麼戴比會經常遲到?或者說,讓她遲到的因素有哪些,這些因素哪些能有改變,哪些無法改變?能改變的因素,改進方法有哪些?等等。

  怎麼樣,也並不抽象吧?不要低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當你結合具體事情去講解分析時,孩子很容易會理解的。

  多問些為什麼,從多一些角度去考慮問題,說話要有根據,對待世界上大多數人和事情保持客觀理性的態度,不輕信、不盲從、不武斷,這就是當今社會中孩子們最需要的能力。

  教育孩子要獨立的建議

  1、 給孩子機會自己做決定

  較年幼的孩子能通過日常簡單的決定,開始循序漸見地學習如何做出決定。“你想穿紅色T恤還是藍色的?”你把兩件衣服都展示給孩子讓他仔細考慮。多數孩子憑著衝動和時刻變化的喜好去做這些最初的決定。幼兒一開始並沒有能力把這些瑣碎的決定都考慮清楚,但他也在練習。

  小學生們開始能在更多不同的領域做自己的決定。細小的日常維護事物是孩子們鍛鍊決策技能的絕佳領域,例如食物、著裝,以及娛樂活動。在這些領域中可以採取多種方法給孩子提供選擇。你可以提供簡單的二選一,兩者都是你可以接受的:“麥片還是吐司麵包?”“你想先幹什麼,做作業還是刷碗?”“你想現在打掃你的房間還是午飯後?”

  通過日常活動中給孩子各種選擇,你能夠幫他學到在行動前如何審慎地思考。此時他練習得越多,在將來的人生中做出更大更重要的決定就更加容易。

  2、抓大放小

  當你試圖給予孩子選擇的自由時,可能會發現自己面臨著讓孩子享有何種程度的自由的艱難決定。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他做了錯誤的選擇,最壞的結果是什麼?假如後果是微不足道的,是你可以接受的,那麼就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例如,如果你的孩子想自己挑選上學穿的衣服,最壞的可能性是什麼呢?也許他會在下著雨的寒冷天氣裡穿上了短袖。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呢?他可能會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感到冷。你能接受嗎?也許你能,那麼挑選穿著的自由是可以允許的。

  假如這些選擇你都可以接受,並且糟糕的決定也不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那麼是時候告訴孩子:“你自己決定吧。”

  3、和孩子分享做決定的過程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跟他們一起分享思考的過程,一起分析哪些是資訊,我們怎樣整理這些資訊,得出怎樣的結論。一些我們認為是想當然的事情,對孩子來說,都需要學習。聽大人們講述做決定的過程,能夠讓孩子收益。

  例如孩子問:“我們今晚能出去吃飯嗎?”

  媽媽可能會回答:“我們昨天中午才出去吃過飯,而且我買的漢堡包就放在冰箱。如果今晚我們還出去吃,漢堡可能就會壞了,這樣多浪費錢。但我想如果把漢堡放在冷凍層,那麼到週四也還能吃。但是週四我們邀請了外婆來吃晚飯,漢堡會不夠吃。或許我們出去時,可以再多買些食物回來。好,那今晚我們出去吃吧。”

  你會發現,這樣看起來囉嗦的長篇獨白,比起父母簡單地回答“是”或“否”,能讓孩子學到更多有關決策的知識。

  不論我們自己是多麼高效的父母,孩子和我們終究是不同的人。最終,他將會為自己做決定。我們的任務是在他年幼時抓住每個機會教他如何做出好的決定——並告訴他為什麼要做出好的決定。幫孩子建立內心的準則,引導他們成為更有能力、更負責的人,這是所有父母最重要的任務。

  教育孩子要獨立的技巧

  ●鼓勵孩子自己動手

  我們家長總感覺孩子還很小,需要嬌生慣養,不需要幹太多的活,但是,如果什麼都不幹,孩子就缺乏動手實踐的能力,啥都不做的情況下,獨立當然很難形成。孩子在自己想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只要不是特別危險的,我們就要鼓勵孩子大膽的去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的事情我們大人要看著,當他的衣服可以自己洗的時候,我們就教他們洗衣服,當他們可以學習做一些教務的時候,就讓他自己做,當他會疊被子的時候,自己的被子自己疊起來,養成好的習慣,獨立才能慢慢形成。

  ●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我們都知道,溫室裡面的東西面對真實的環境的時候,很難存活,我們人也一樣,不能總是生活在溫室裡面,我們的家長就是把孩子看的太緊,什麼都擔心,啥都不敢讓做,過分的溺愛孩子,要啥買啥。這樣,孩子怎麼會獨立呢?

  ●讓孩子面對挫折

  我們的孩子在學習上或者在學習一些其他的事情的時候,遇到了挫折,孩子可能會發脾氣,我們就不要去訓斥他們,讓他們自己發脾氣,然後告訴他們,你這樣可以解決問題嗎?然後引導他進行正確的面對挫折,養成好的心態。

  ●學會給孩子任務

  有些時候,孩子希望得到鍛鍊,但是父母不給機會,我們在做飯的時候,需要一些材料或者早上買菜出去買一些饅頭,我們就可以教給孩子,給他們錢,讓他們自己出去買東西,學會自己面對,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性。

  ●允許孩子的提問與選擇

  我們的孩子在成長中,會有我們想不到的問題與選擇,我們不要阻撓,只要不是有危害的,我們都可以進行的,對於問題,我們要學會讓孩子藉助工具來進行解答,對於選擇,我們要學會尊重孩子。

1.家庭教育十種有效的方法

2.家庭教育方法有哪些

3.父母家庭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4.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是什麼

5.老師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教育孩子要懂禮貌懂感恩的方法
教育孩子學習的方法與經驗
相關知識
教育孩子要獨立的方法有哪些
教育孩子愛學習的方法有哪些
教育孩子最成功的方法有哪些
教育孩子講誠信的方法有哪些
教育孩子最忌諱的方法有哪些
教育孩子最簡單的方法有哪些
教育孩子要孝順的古語有哪些
如何教育孩子學會感恩方法有哪些
如何教育孩子不偷東西方法有哪些
如何教育孩子不說大話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