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攝影技巧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無論對於新手或老手,無可否認風光攝影是其中一個最受歡迎的題材。尤其對於新手而言,風景照可能佔了相片庫中的大部分,若果多數靜態的風景照也拍不好,會大大影響學攝影的信心和動力,那麼在拍攝風景時有什麼技巧可以學習的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靈活使用光圈

  一般來說,風光攝影要將從前景到背景的景物都拍得十分清晰。比起長焦鏡頭,廣角鏡頭能拍出更大的景深;比起大光圈,小光圈能拍出更大的景深,而準確對焦十 分重要。我們都知道,光圈收得越小,景深就越大,清晰的部分越多,因此,一般建議使用非常小的光圈,比如f/16和f/22。但是,光圈收得過小反而會有 損於影像的清晰度,這是因為一種叫“衍射”的光學效應的緣故。

  衍射,最簡單地說,就是當光線穿過鏡頭光圈時,鏡頭孔邊緣分散光波。光圈收得越小,在被記錄的光線中衍射光所佔的比例就越大,影像就變得越不清楚,結果影像裡顯現的細節就越少。

  一般來說,在以下情況下你就會開始看到衍射效應:ASP-C尺寸感測器的相機光圈收小到f/11以下;全畫幅感測器的相機光圈收小到f/16以下。

  二、理解快門

  我們通過拍攝水體來探討快門的選擇。

  如何拍攝水體的運動,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一些攝影師喜歡以真實的方式來捕捉水體,使用高速快門速度來“凝結“水體的運動。另一些人喜歡有意將水體“模糊 化”,以營造運動感。這兩種技術在合適的場合都能產生好的效果。重要的是,兩者定要取其一,如果介於兩者之間的話,水體既不模糊也不清晰,那就往往會給人 以凌亂感和無意識感。

  如果你希望停住水體的運動,一般得使用1/500秒或更高的快門速度——確切的快門速度要視水體的流動速度而定。

  風光攝影師一般都是用小光圈***大f/數***來獲得足夠大的景深,使前景和背景細節都合焦清晰。這樣一來,通常就要採用相對長的曝光時間,尤其在弱光條件下。

  很多攝影師喜歡走另一個極端——使用長時間曝光來使流水模糊化,其中的一個原因是,對於觀者的眼睛來說,這種“模糊化”的效果為影像增添了活力和動感,所以更加賞心悅目。

  三、用“手動模式”徹底掌控相機

  在大部份情況下我們都用慣了光圈先決和快門先決模式,一時要轉用手動模式難免令人卻步,但手動模式帶來的操控性和創作性絕對令你無悔。應用方面,在換成手動模式後,為了調較合適的曝光設定,先留意你的被攝物和前設希望做出的效果,這是曝光設定中最重要的基準。

  在光圈設定上,最好的設定應是保留畫面最佳的銳利度,以及有足夠光度為準。不同於光圈先決模式,在手動模式下我們需要不斷自行改變曝光設定,特別是在 “黃金時間”***在清晨和黃昏前的半小時***也就是一天中陽光最柔和最金黃的時間。這段時間拍出來的相片感覺相當夢幻,但環境的光度也會不斷改變,這刻拍成了一張,下一刻可能又要再調曝光了。

  四、為畫面構圖作好準備

  低光拍攝往往需要不斷嘗試,加上長時間曝光,才能更到成果。因此拍攝過程所需的時間一般較長,故拍攝前必須多做準備。

  拍攝日落或夜景時,都必須在日落最少前一至兩小時到達現場,準備拍攝器材和找尋合適的畫面前景。要是拍攝星空,則須找一個最不受光線影響的拍攝位置。在心中想好構圖後,下一步便是準備所需的鏡頭來表達出你所想的。

  可能你需要長焦鏡以把主體拍攝得更突出和把黑色的區域儘量減少。也可能你需要廣角鏡,凝造出你想表達的氣氛。在拍攝前先想好構圖,拍攝時多嘗試不同的設定,終有一天能找到自己最心目中的方向。

  五、安排前景

  我們都知道,世界是三維的,而照片是二維的。風景照片拍攝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照片無法傳達我們眼睛所看到的那種深度感。幸運的是,我們還可以使用一些構圖技巧來克服這個相當讓人不快的小問題。

  創造照片深度一個有效的方法是攝入一個有力度的前景,通常要使用廣角鏡頭來拍攝。用這種方式突出前景,就為眼睛創造一個“進入點”,將觀者拉入場景中,賦予照片一種距離感和規模感,這樣就為照片添加了深度。

  廣角鏡頭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原因在於它能延展透視,將靠近鏡頭的成分進行誇張性的展現,從而打開了前景以遠的景緻。

  但是,你得留神,這樣做會使中距離景色看上去有空洞感,缺乏趣味。一個彌補的辦法就是採用低視點拍攝。這就壓縮了中間的距離,構圖中就不會出現太多的空白空間。你還需要使用小光圈,仔細調焦,以達到最大景深,使前景和遠處景物都焦點清晰。
 

奢侈品進境稅率提高***購物應該慎重
鐳射全息攝影介紹
相關知識
風景攝影技巧介紹
另類風景攝影技巧介紹
經典攝影技巧介紹
旅遊攝影技巧介紹
人像風景攝影技巧
風景攝影技巧彙總
風景攝影技巧入門
風景攝影技巧
微距攝影實用攝影技巧介紹
風光攝影與風景攝影技巧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