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三地理複習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在地理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要掌握好每一個重點知識。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聚落的形成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可從形態上反映出來:平原地區,地形比較完整、開闊、平坦,聚落呈圓形或不規則的多邊形,規模較大;山區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較開闊的低地分佈。例如:我國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佈。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數位於平原上。平原地區的區位優勢: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且有利於交通聯絡和節省建築投資。也有的平原不適宜城市的發展。例如:熱帶地區,低地悶熱,城市多分佈在高原上,最著名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分佈在亞馬孫平原,而是巴西高原。

  2、地形對交通線路分佈的影響:公路選線避開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區的交通線網密度較大***造價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區的密度較小***造價高、工程量大***。

  3、全球氣候變暖對農業生產有利方面:高緯度地區升溫幅度最大,作物生長期延長,產量增加;對農業生產不有利方面:中緯度半溼潤半乾旱區,若降水量不變,增溫將加速陸地蒸發,使土壤中水分減少,導致作物產量下降。對工業生產也有一定的影響,溫度升高將減少高緯度地區供暖的能源消耗,明顯增加低緯度地區製冷的能源消耗。

  4、自然資源的定義:人類直接從自然界獲得,並用於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和能量。它包括氣候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自然資源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舉例:能源利用對生產力的發展有巨大推動作用。△柴草為主要能源——社會生產力水平很低,△18世紀,煤炭為主要能源——社會生產力大幅提高,20世紀50年代以後,石油為主要能源——極大地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5、常見的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颱風、暴雨、寒潮、沙塵暴、暴風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瞭解它們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區域差異

  1、地理環境包括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氣候的變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層得以不斷改造,生物對地理環境的作用,歸根結底是由於綠色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聯絡有機界與無機界,促使化學元素遷移;改造大氣圈,使原始大氣逐漸演化為現在大氣;改造水圈,影響水體成分;改造岩石圈,促進岩石的風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環境創造了生物,生物又創造了現在的環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環境的生物,同時又是地理環境的塑造者。

  ***3***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絡、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舉例:我國西北內陸——由於距海遠,海洋潮溼氣流難以到達,形成乾旱的大陸性氣候——河流不發育,多為內流河——氣候乾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有機質含量少。

  2、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1***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緯度地帶性***:受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影響——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規律的更替,這種分異是以熱量為基礎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熱帶雨林帶,其兩側隨緯度升高,是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

  ***2***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經度地帶性***:受海陸分佈的影響,自然景觀和自然帶從沿海向大陸內部產生的有規律的地域分異,這種分異是以水分為基礎的。例如:中緯度地區***特別是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從沿海到內陸出現:森林帶—草原帶—荒漠帶。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在高山地區,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從山麓到山頂的水熱狀況差異很大,從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帶。舉例:赤道附近的高山,從山麓到山頂看到的自然帶類似於從赤道到兩極的水平自然帶。

怎樣複習高二的區域地理
高二必修四地理知識點
相關知識
高二必修三地理複習知識
高二必修三地理複習提綱
高二必修三地理教學總結
高二必修三地理目錄
高二必修三地理知識點總結
高二政治必修三期中複習知識點
高三地理複習知識點
高三地理複習知識點歸納
高二必修三語文文學常識複習指導
高二必修四地理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