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穩態與環境知識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穩態與環境是高中生物的重點學習內容,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組織液、血漿、淋巴液之間的關係

  :免疫調節

  1.與免疫有關的細胞

細胞型別

 

 

吞噬細胞

造血幹細胞

處理、呈遞抗原,吞噬抗體

B細胞

造血幹細胞

識別抗原,分成成為效應B細胞、記憶B細胞

T細胞

造血幹細胞在胸腺中發育

識別、呈遞抗原,分成成為效應T

細胞、記憶T細胞

效應B細胞

B細胞或記憶B細胞

分泌抗體

效應T細胞

T細胞或記憶T細胞

分泌淋巴因子,與靶細胞結合發揮免疫效應

記憶細胞

T細胞、B細胞

識別抗原,分化成為相應的效應細胞

  2.兩種免疫型別比較

專案     種類

非特異性免疫

特異性免疫

 

 

 

 

概念

是機體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一種天然防禦功能

是機體在生活過程中接觸病原微生物及抗原異物後產生的免疫力

形成

遺傳而來,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出生後與病原體鬥爭過程中形成的後天性免疫,並非人人都有

物件

對所有的病原體起作用

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

特點

作用廣泛,無選擇性,對許多病原微生物及抗原具有一定的免疫性,無特異性

有特異性

結構

基礎

第一道防線(面板、黏膜)

第二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第三道防線(發揮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細胞):細胞免疫、體液免疫

作用

出現早,作用快,強度弱,相對穩定,不因接觸某一抗原次數的多少而有所改變。

出現較慢,作用強度大,同一抗原再次作用時可產生明顯的免疫反應

聯絡

特異性免疫是在非特異性免疫的基礎上形成的,兩者共同負擔著機體的防禦功能。

  3.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之間的區別

免疫型別

比較專案

體液免疫

細胞免疫

   

抗原被體液中的相應抗體消滅的過程

抗原被相應的免疫細胞消滅的過程

作用物件

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細胞(即靶細胞)

作用方式

漿細胞產生的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結合

①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密切接觸,②效應T細胞釋放淋巴因子,促進細胞免疫作用

 

感應階段

是抗原處理、呈遞的識別階段。

有吞噬細胞、T細胞、B細胞的參與

有吞噬細胞、T細胞的參與

效應階段

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記憶B細胞可直接識別再次入侵的抗原

T細胞增殖分化形成效應T細胞和記憶T細胞;記憶T細胞可直接識別再次入侵的抗原

反應階段

漿細胞分泌抗體而發揮其免疫效應

效應T細胞分泌淋巴因子,從而發揮其免疫效應

關係

作用獨特,相互配合,共同發揮免疫效應。如進入人體內的是細菌類毒素,需要有特異的抗毒素與它結合,才能使其喪失毒性,因此主要是體液免疫發揮作用;結核桿菌等胞內寄生菌,需要通過細胞免疫的作用才能將病菌消滅;而在病毒感染中,則往往是先通過體液免疫的作用來阻止病毒通過血液迴圈而散播,再通過細胞免疫的作用來予以徹底消滅。

  4.過敏反應產生的抗體與正常免疫反應產生的抗體比較

比較專案

過敏反應產生的抗體

正常免疫反應產生的抗體

性質

球蛋白

球蛋白

分佈

吸附在面板、消化道或呼吸道黏膜及某些血細胞的表面

血清、組織胺、外分泌物

反應時機

機體再次接觸過敏源時發生的免疫反應

機體第一次接觸抗原時發生的免疫反應

反應結果

使細胞釋放組織胺,從而引發過敏反應

使抗原沉澱或形成細胞集團

  5.特異性免疫的型別及其應用

自動免疫

自然自動免疫

患傳染病或隱性感染後獲得的免疫力

人工自動免疫

菌苗、疫苗、類毒素的預防接種

被動免疫

自然被動免疫

通過胎盤、哺乳傳給嬰兒

人工被動免疫

注射抗毒素、抗菌血清等

應用

計劃免疫(預防接種)

  6.免疫失調與人體健康

功能

功能正常

功能過高

功能過低

防衛

抗感染或防禦其他抗原異物入侵

變態反應,如藥物過敏反應

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清除

清除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

自身免疫病

 

監控

消滅異常細胞

 

腫瘤形成

  :病毒

  1 形態大小與結構

  各種病毒的形態和大小因種類不同而有區別,觀察病毒的形態和精確測定其大小,必須藉助電鏡。

  1. 1 形態

  ⑴個體形態:單個病毒個體稱為病毒粒***子***,在電鏡下,不同的病毒粒***子***呈現不同的形態,多數病毒呈球形***如腺病毒***或近似球形,少數為杆形***如菸草花葉病毒***、還有呈磚形或蝌蚪形***如噬菌體***。

  ⑵群體形態:當病毒粒大量聚集並使宿主細胞發生病變時,就形成了具有一定形態構造且能用光學顯微鏡加以觀察和識別的特殊“群體”,例如病毒包涵體、噬噬菌斑、空斑、枯斑等。這類“群體形態”有助於對病毒的分離、純化、鑑別和計數等許多實際工作。

  1.2. 大小

  測量病毒大小的單位是奈米***nm***。最大的病毒是直徑約為200nm的牛痘苗病毒,最小病毒之一是脊髓灰質炎病毒,其直徑僅為28nm。可粗略的記住病毒、細菌和真菌這3類微生物個體直徑比約為1:10:100。

  1.3 結構

病毒結構 組成 位置 功能 舉例
一般結構 衣殼 核心
(RNA或DNA)
位於病毒的中心 核酸是遺傳物質的載體,其中貯存著病毒的全部遺傳資訊,控制著病毒的一切性狀,如病毒的形態結構、致病性等 菸草花葉病毒
衣殼
 
(蛋白質)
包圍在核心周圍 衣殼是病毒的主要支架結構,有保護核酸和決定著病毒抗原特異性等功能
特殊結構 刺突 蛋白質、多糖、脂質 有的包膜上長有刺突等附屬物 刺突因病毒的種類而異,可以作為鑑定病毒的依據 流感病毒
囊膜 多糖-蛋白質複合物 有的病毒核衣殼外含有囊膜 囊膜的有無及其性質與該病毒的宿主專一性和侵入等功能有關

生物圈中的人知識點
生物心臟知識點
相關知識
生物穩態與環境知識點
高考生物穩態與環境
高中生物穩態與環境期末試題及答案
生物與環境知識點
生物遺傳與變異知識點專題複習
八年級生物遺傳與環境同步測試題_七年級生物
高二生物人類影響環境知識點複習
高二下期生物生態系統穩態的維持知識點
高中生物糖類和脂質知識點
蘇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