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冰心兒童散文有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冰心在刻畫人物形象時,大多不用濃墨重彩,也較少精雕細刻,只用素描的筆法,淡淡數筆,人物形象就彷彿那出水的芙蓉,鮮靈靈地浮現在水面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冰心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她在五四文化運動中走上文壇,一個世紀以來,國家風雲變幻,她一直跟著時代的腳步,以一位知識女性的視角,關注國家命運,民族存亡,堅持寫作了75年。她在小說、詩歌和散文三個方面都取得過突出的成績。然而,冰心影響最為深遠的作品,還是她的散文,尤其是她為兒童所做的散文。

  冰心的兒童散文,滿含著愛意,雖然沒有太多華麗的語言修飾,卻更顯清麗典雅與細膩柔和。

  初中的時候,我們都學過她寫的《小桔燈》,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冰心筆下那個勇敢樂觀、純真善良的女孩,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那盞小桔燈,如今重讀這篇帶著淡淡哀愁的散文,更覺其回味無窮。文中有這樣一句話:

  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說:“不久,我爸爸一定會回來的。那時我媽媽就會好了,一定!”她用小手在面前畫一個圓圈,最後按到我的手上:“我們大家也都好了!”顯然地,這“大家”也包括我在內。淚水在我眼中打轉……

  小女孩宛如寒風中的梅花般,那麼堅毅、那麼勇敢,她深陷苦難境地,卻毫不退縮逃避。身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不愁吃穿的我們,是否應該學習一下這種精神呢?無論遇到什麼難題都應該相信,眼前的一切都是短暫的苦難,我們都會好的!

  初中的時候只是同情冰心筆下那個女孩,只是感慨於她的純真能幹,現在,更覺冰心在這篇散文中,傳遞給我很多很多力量,讓我看到希望,讓我更加樂觀勇敢!

  再講講冰心的《寄小讀者》,《寄小讀者》共二十九篇,是冰心於1923年至1926年間寫給小讀者的通訊,大都是報道自己赴美途中和身居異鄉時的一些生活感受,表達她出國期間對祖國的關注和深切懷念。

  《寄小讀者》中敘述的都是小事,但卻含著深深的愛。就像聽媽媽講述故事一般,看冰心的散文,感覺很親切,清新無華、平實易懂。冰心的文字猶如清風一般,那麼輕柔與灑脫,裡面很多句子寫得特別美,很喜歡這種感覺,和大家分享一下:

  通訊2:我小時曾為一頭折足的蟋蟀流淚,為一隻受傷的黃雀嗚咽;我小時明白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我小時未曾做過不仁愛的事情,但如今墮落了……

  通訊7 :銀河一片星光,照到深黑的海上。遠遠聽得樓闌下人聲笑語,忽然感到家鄉漸遠。繁星閃爍著,海波吟嘯著,凝立悄然,只有惆悵。

  通訊8:我也明白只要人心中有了春氣,秋風是不會引人愁思的。

  通訊17:所以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長處,一人有一人的價值。我不能偏愛,也不肯偏憎。悟到萬物相襯托的理,我只願我心如水,處處相平。我願菊花在我眼中,消失了她的富麗堂皇,蒲公英也解除了她的侷促羞澀,博愛的極端,翻成淡漠。但這種普遍淡漠的心,除了博愛的小朋友,有誰知道?

  在《寄小讀者》中,冰心通過溫婉的文字,抒發了對自然的熱愛,對母親的依戀,對童年時代的追懷和對祖國的深深思念,筆調優美、感情細膩。這樣的散文已經不多見了,甚至這樣的散文已經無法取悅快餐文化時代中的我們。可是靜下心的時候,還是喜歡這樣親切平和的文字,那些太過華美、太過深沉的文字,看多了,會讓我們的心太累。

  《一隻小鳥》,同樣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這篇散文寫的是一群孩子誤傷了一隻羽毛還未豐滿的小鳥。冰心在文中沒有批評孩子的語言,只在最後留下一句“那些孩子想要仰望著它,聽它的歌聲,卻不能了”。冰心知道,孩子並非惡意,只是喜歡小鳥,想要得到小鳥,不過是表達愛的方式不對。冰心寫這篇散文,或許是想要孩子們懂得小鳥是人類的朋友,要和小鳥和平相處;或許,是像我認為的那樣,她是教導小朋友,怎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冰心為孩子們寫了很多散文,她認為“最可愛的只有孩子”,她視兒童為世界上最純真、最可愛的朋友,以童真之美善反襯社會之醜惡及世風的墮落:“真理,在嬰兒的沉默中,不在聰明人的辯論裡。”

  童心是溝通作者和兒童讀者間的橋樑,也是開啟兒童思想和心靈世界的鑰匙。她從兒童的特點出發,寓教育於情趣中,而從不以少年兒童的教育者出現,不是以空泛的說教,生硬的訓誡來教育兒童,而是側重於愛的啟迪、美的薰陶,尊重兒童的主體性,培養他們成為心靈健康的現代文明人。“用孩子的口氣,說天真的話。”她以自己“從前也曾是一個小孩子,現在還有時仍是一個小孩子”而自傲,甚至自勉“要保守這一點天真,直到我轉入另一世界為止”。

  冰心的兒童散文適合很多人讀,小孩子可以從那淺顯易懂的名字中讀出一個故事、讀懂一個道理;青年人可以從那滿含希望的文字中,找出自己努力下去的力量;中老年人雖然經歷很多,卻也可以在冰心的散文中找到一片淨土,從而歇一歇。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能從冰心的散文裡找回童心般的純真,而童心可以喚回愛心,有了愛,便有了一切!

  篇2

  冰心的文學作品雖不簡單易懂,但你可以從她的《寄小讀者》與《再寄小讀者》中,體會到冰心是非常熱愛與小朋友們相互聊聊往事,對事情提出問題。你知道嗎?冰心在回答小讀者“你覺得生命是什麼樣的?”這個問題中,也好好想了一番,她這樣說道:

  她的生命如同向東流的一江春水,經過各種險境後,最終流入了大海;她的生命又宛如一棵小樹,從泥土中勇敢快樂的破殼而出,之後春的驕奢,夏的青春,秋的怡悅,以及冬的安然。

  她還在最後要是大家知道:生命的象徵是活動,是生長,一滴一葉的活動生長,合成了整個宇宙的進化執行。還要大家記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長成參天大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

  知道了嗎?她的生命就是那樣快樂固然奮興,苦痛又何嘗不美麗呢?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名句:願你的生命中有夠多的雲彩,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May there be enough clouds in your life to make a beautiful sunest !

  冰心的兒童散文的創作特色

  冰心兒童散文前後期風格不同。從冰心赴美前夕的1923年7月開始寫作,一直持續到學成歸國後的1927年,冰心通過描寫她的“幼稚的歡樂”和“天真的眼淚”,盡情歌頌祖國、母愛、童真和大自然,尤其是母愛,虔誠地謳歌母愛和童心是冰心早期兒童散文的主要內容和重要特色。而這一創作特色是和‘愛的哲學’分不開的。冰心“愛的哲學”是超階級的。她幻想把“母愛”作為改造世界的原動力,用“愛”來感化世人。這當然是行不通的。在“五四”時期,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之所以與她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一起逃進“愛的哲學”的避風港裡自我陶醉,是因為當時的資產階級雖站在統一戰線的一邊,但卻缺乏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氣。受到這種階級氛圍影響的冰心,作品中自然表現出若於改良主義的色彩,對於那些“懸在天上人間的中段”的青年,當感到人生虛無時,當在黑暗的現實中受到心靈的創傷,以用本能的、天性的、無條件的、血統的母愛來療傷,無疑是“一劑良方”。

  冰心個人簡介

  冰心,原名謝婉瑩。1900年10月5日出生。福建長樂人 。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1919年8月在《晨報》發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 1923年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1951年返回中國。1999年2月28日21時12分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

冰心生平事蹟
高中語文家長會發言稿
相關知識
讀冰心兒童散文有感
冰心兒童散文
讀朱自清的散文有感
趙麗巨集精選散文讀後感_讀趙麗巨集散文有感
讀冰心繁星春水有感3篇
讀老舍先生散文有感
讀老舍先生散文有感
冰心經典散文我的童年讀後感
讀冰心散文有感三篇
精選兒童散文作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