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下冊教科書人教版知識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星星使天空絢爛奪目;七年級地理知識使人增長才幹。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印度***首都:新德里***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1、位置

  ***1***緯度位置:熱帶,亞熱帶

  ***2***海陸位置:西臨孟加拉灣,東臨阿拉伯海,南臨印度洋.位於我國的西南面,屬於南亞,也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

  2、自然環境:

  ***1***、地形:北部:山地---喜馬拉雅山脈南側,中間:平原---恆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對農業影響:地形較為平坦,土壤肥沃,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廣的國家.***

  ***2***、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旱季***10月至次年5月***東北季風,雨季***6月至9月***西南季風→水旱災害頻繁.

  ***3***、河流:恆河---從孟加拉國的恆河三角洲注入孟加拉灣,被印度人稱為“聖河”和“印度的母親”.

  3、人文環境

  ***1***人種:主要為白色和黑色人種

  ***2***人口: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人口增長速度快.***眾多的人口對印度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壓力***

  ***3***官方語言:英語

  二、水旱災害頻繁

  1、印度大部分地區地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為旱、雨兩季,雨季為6月至9月,旱季為10月到次年5月***為主,由於受西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極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乞拉朋齊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

  2、主要糧食作物:水稻和小麥.主要經濟作物:黃麻、棉花和茶葉等.

  水稻、小麥的分佈與自然條件的關係:水稻主要分佈在東北部平原和半島兩側沿海平原,降水豐沛的地區;小麥主要分佈在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恆河上游,降水較少的高原山區.

  3、綠色革命:60年代後,實行了綠色革命,糧食不僅能夠自給,還有一定的餘糧可供出口

  三、發展中的工業

  1、主要礦產資源:煤、鐵、錳

  2、工業分佈與原料產地之間的關係:工業中心的分佈接近原料產地,可以節省運費,降低成本.

  3、主要城市及特點:新德里--首都;加爾各答---印度最大的麻紡織中心,最大的城市--孟買***印度最大的棉紡織工業中心,最大的港口***.

  ***二***

  印度

  1, 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僅次於中國,居世界第二位,這裡有著名的建築:泰姬陵

  ● 位置:① 大部分位於10oN——30oN之間,主要位於熱帶。

  ② 海陸位置:亞歐大陸南部,印度洋以北,東瀕孟加拉灣,西濱阿拉伯海。

  2, 印度的地形特點: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在書上35頁圖7.34中找出喜馬拉雅山脈,恆河平原,德干高原,並記住位置和名稱***

  3, 河流:恆河—印度的母親河。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由西北向東南注入孟加拉灣。

  4, 鄰國:***在書上35頁圖7.34中找出這些鄰國***

  陸上鄰國:西北—巴基斯坦,東面—緬甸,孟加拉國。東北—中國,尼泊爾,不丹

  海上鄰國:斯里蘭卡

  5, 氣候:地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降水的變化主要受到季風的影響

  ● 氣候特徵:全年高溫,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旱季盛行東北風,雨季盛行西南風***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降水多,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乾旱少雨,為旱季***。

  ● 印度水旱災害頻繁,主要是由西南季風的不穩定造成的***一般西南季風風力弱,來得晚、退得早,就形成旱災;反之,則形成水災***。

  6, 在20世紀60年代,印度實行“綠色革命”,使糧食供應狀況得到改善,水稻和小麥是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二者產量均居於世界前列。

  ●水稻和小麥分佈***見書上39頁***:水稻主要分佈在降水充足,地勢平坦的恆河平原和印度半島的沿海地區。

  小麥主要分佈在降水較少,陽光充足的恆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

  7, 1999年,印度的黃麻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的產量居世界第二位。加爾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紡織中心,同時發展鋼鐵工業;孟買是印度最大的棉紡織中心,也是印度最大的港口,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記住書上40頁圖7.43:新德里,加爾各答,孟買,班加羅爾在圖上的位置***

  8, 印度的工業,英國統治時主要發展紡織工業和採礦業,這是由於英國出於本國經濟發展的需求,對印度工業嚴格控制,印度當時科技水平相當落後,獨立後,印度積極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重視培養科技人才,努力發展本國工業,主要有:鋼鐵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和棉麻紡織工業,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計算機軟體等高科技領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三***

  日本

  一,位置:屬於東亞,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東面臨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鮮海峽,東海同中國,韓國, 朝鮮,俄羅斯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

  日本國土南北狹長,並與經線斜交,日本大部分處在23ºN——46ºN之間,跨經、緯度廣,將使日本的地

  理環境更為複雜多樣,如跨緯度廣,日本的南北溫差就大,跨經度廣,東西地方時間差就大。

  二,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四大島組成,其中面積最大的是本州島,

  ***將位置和組成中的海洋和島的名稱在書上18頁圖7.2找到位置並記住***

  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神戶和橫濱是日本最大的兩個對外貿易港口,這對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聯絡十分有利。

  三,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

  富士山是日本國的象徵,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國的最高峰。山麓櫻樹成林,景色迷人。最大的平原為關東

  平原。

  四,多火山,地震。被稱為“地震國”和“世界火山博物館”

  原因: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五,氣候;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特徵:***具有海洋性特徵***,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降水較為豐富,太平洋沿岸夏季多臺風。

  六,經濟型別:加工貿易型經濟***“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模式***。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日本大量進口原料、燃料,然後依靠高技術和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對進口原料進行加工,製成高品質的工業產品,再銷往世界各地,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對外貿易物件主要有美國、中國和歐洲。

  特點:對外依賴嚴重,對外進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業品

  國情:資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

  ●日本發展經濟的不利條件。日本地域狹小,鐵礦、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貧乏,絕大部分依賴進口。國內市場狹小,產品大部分靠出口。

  ●日本發展經濟的的優勢:a、島國多港灣,海運便利;b、勞動力素質高;c、科學技術先進,管理效率高。

  ●日本經濟的有利和不利影響:日本經濟對外依賴嚴重,有利的影響是可促進日本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可促進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從而使日本的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不利的影響是世界經濟危機的發生,必然使日本的經濟受到沉重的打擊。

  七,工業區的分佈:

  ●分佈特點:集中分佈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原因:便於原燃料的進口和產品的出口

  ●主要工業區主:有以東京,橫濱為中心的京濱工業區,以名古屋為主的名古屋工業區,以大阪和神

  戶為中心的阪神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以北九州為主的北九州工業區***將工業區和所在的城市在書上23

  頁圖7.13中找到並記住***

  ●日本加速擴大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的生產與銷售基地。日本投資建廠的主要物件是美國,西歐,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好處:①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資源和廉價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②加入國際經濟技術的合作和國際市場的競爭;③保護本國的自然資源,減緩資源消耗,保護本國資源;④減少運輸成本的投入。 對其它國家的影響:①日本把汙染嚴重的企業移到海外,會使其它國家的環境受到汙染,導致環境質量的下降;②日本從本國利益出發,保護本國資源的意識很強,但是大量進口木材或遠洋超量捕撈,將導致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資源嚴重破壞,進而導致全球生態環境失調。

  八,文化: 民族構成單一,以大和民族為主,既有大和民族的傳統色彩,又有強烈的現代氣息,是東西方文化相容的典型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科書知識點
七年級下冊地理書知識重點
相關知識
七年級地理下冊導學案湘教版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一次月考試卷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導學案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七年級地理下冊日本教案
七年級地理下冊湘教版法國的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印度教案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美國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日本教案
七年級地理下冊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