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脣魚養殖前景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光脣魚分佈廣,為產區的小型經濟魚類,肉鮮美,光脣魚的市場前景會怎麼樣呢?下文是,歡迎閱讀!

  分析

  野生光脣魚肌肉蛋白質含量為16.62%,脂肪2.66%,水分80.73%,灰分0.92%;養殖光脣魚肌肉蛋白質含量為16.51%,脂肪2.51%,水分80.65%,灰分0.94%;野生光脣魚的水分、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均較養殖光脣魚略高。共檢測到17種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8種,風味氨基酸4種。

  野生組的氨基酸總量顯著高於養殖組;必需氨基酸的總量也高於養殖組。

  與養殖光脣魚相比,野生光脣魚肌肉中蘇氨酸、亮氨酸及含硫氨基酸含量較高。以氨基酸評分為標準,光脣魚肌肉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賴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為纈氨酸;以化學評分為標準,說明光脣魚肌肉必需氨基酸組成相對平衡且含量豐富,是一種較為平衡的優質蛋白質。

  共檢出22種脂肪酸,光脣魚肌肉中所含飽和脂肪酸有9種;不飽和脂肪酸共有14種,其中單不飽和脂肪酸6種,多不飽和脂肪酸8種;飽和脂肪酸中C 16:0含量最大;而不飽和脂肪酸中C 16:1和C 18:2含量最高。

  多不飽和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C 20:5***含量為10.20%;二十碳六烯酸***C 22:6***含量為9.18%,在淡水魚中是較高的,是一種優質的淡水食用魚類。

  因體色鮮豔,浙江選取3.5釐米的同類幼魚出口外銷,作為觀賞魚類,創值相當可觀。

  光脣魚生長環境

  光脣魚喜棲息於石礫底質、水清流急之河溪中,常以下頜發達之角質層鏟食石塊上的苔蘚及藻類。每年6-8月在淺水急流中產卵。主要分佈於上海、江蘇、安徽、浙江、福建、臺灣等地的溪流中。

  光脣魚***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屬鯉形目,鯉科,䰾亞科,光脣魚屬。體細長,側扁,頭後背部稍隆起,腹部圓而呈淺弧形。頭中等大,側扁,前端略尖。吻圓鈍,吻褶短,未掩蓋上脣,邊緣光脣;成體吻部具粒狀角質突起。口下位,馬蹄形。

  上頜末端部達眼前緣垂直線,上頜圍在下頜之外;下頜前緣幾平直,具銳利角質,完全裸露。上脣比下脣瓣為狹,下脣瓣分為左右兩側,其間距較寬,約為口寬的1/3。脣後溝較短,在頤部中斷,間距寬。

  須2對,均細長,吻須約為頜須的1/2,頜須比眼徑稍大。眼中等大。背鰭外緣近於平截,其末根不分枝鰭條稍粗硬,但頂部柔軟,後緣具細鋸齒。鱗中等大,胸鰭鱗較小;腹鰭基底具一長形腋鱗;背鰭、臀鰭鱗鞘不顯著。體灰褐色,下側面淡黃色,腹面白色;背鰭鰭膜灰褐色;體側具橫帶6條,暗褐色縱帶1條。雄魚縱帶明顯,橫帶不顯著;雌魚縱帶僅後部稍明顯,橫帶顯著。

  光脣魚品種有哪些

  虹彩光脣魚

  學名***Acrossocheillus iridescens***屬鯉形目,鯉科,䰾亞科,光脣魚屬。俗稱:五槓鯪,火燒鯪,花欖魚,花魚,痾肚魚。

  體長,側扁,尾柄較細,背部在背鰭前呈弧形,腹圓而平直。頭尖,頭長小於體高;吻突出,稍短於或等於眼後頭長。吻皮稍下垂,止於上脣基部,不與上脣相連,其邊緣完整。口小,下位,呈馬蹄形;脣肉質,上下脣寬度約一致,下脣分左右兩側瓣,相距頗寬,約為口寬的1/3或超過。下頜外露,具角質邊緣。須2對,吻須短於頜須,頜須約等於眼徑或稍短。背鰭刺粗壯,後緣具強鋸齒;尾鰭大,分叉甚深,末端尖長。體側有5條橙黃色橫帶。雄性成熟個體的吻部及臀鰭第4、5分枝鰭條出現珠星;體長超過15釐米的雄性個體,背鰭末根不分枝鰭條及第1分枝鰭條延長呈絲狀,其長度超過頭長。

  虹彩光脣魚為江河中下層魚類,生活於石礫底質、水質清澈的溪流中。性雜食,以著生藻類、水草為主食。體長約10釐米的個體即達性成熟,每年2-5月為其繁殖季節;6月以後,性腺退化,體內大量積累脂肪,以備越冬。

  虹彩光脣魚主要分佈於珠江水系、元江水系及海南島各江河。中型個體,常見體長為12-20釐米,大者可達30釐米,分佈廣,產量相當可觀,為產區的常見經濟魚類。魚卵有毒,誤食之會引起中毒,輕則腹瀉,重則噁心、嘔吐、頭暈等,須及時治療。

  厚脣光脣魚

  鯉科 學名Acrossocheilus labiatus ***Regan***

  體長,側扁,背部弧形,腹部圓。頭側扁,其長約與體高相等。吻鈍,突出。口下位。下頜弧形,前緣露於脣外。脣厚,下脣分兩側瓣,在頦部中央互相接角蟲。須2對,頜須稍大於眼徑。背鰭刺極細,後緣光滑,末端柔軟.雌體體側有6條垂直黑狹條;雄體中軸具縱紋,垂直條紋在側線之上。

  生活在山澗溪流中。小型魚類。常棲息於礫石底的急流處。

  分佈於臺灣、浙江、福建和廣西等地水系。

  半刺光脣魚

  鯉科 學名 Acrossocheilus hemispinus ***NiChols***俗名:石斑魚 體側扁,背部隆起。頭錐形,頭長小於體高。吻尖突。口下位。脣較厚,下脣側瓣相接處有一小溝。下頜稍外露。須2對,頜須與眼徑約相等。背鰭刺基部較粗,後緣具鋸齒,末端柔軟。鰓蓋和尾基各有一黑斑。 生活在山區溪流,喜棲息在底層多礫石的流水環境。常叢集。以著生藻類為食。個體不大,常見體長100~200mm。2~3月產卵,卵巢有毒。分佈於閩江、珠江等水系。


黑魚的養殖前景
狗獾養殖前景
相關知識
光脣魚養殖前景
黑魚養殖前景
娃娃魚養殖前景如何
淡水石斑魚養殖前景分析
海象魚養殖前景如何
觀賞魚養殖前景
翻車魚養殖前景如何
白斑狗魚養殖前景
巴沙魚養殖前景介紹
桂魚養殖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