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車魚養殖前景如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翻車魨為大型大洋性魚類,懷卵量極多,可達3億粒,是魚類中懷卵數最多者,因此翻車魚的養殖市場也很大。下文是翻車魚的養殖前景,歡迎閱讀!

  翻車魚的養殖前景

  翻車魨是脊椎動物中的產卵冠軍,一條長1.4米左右的雌魚一次可產下3億枚卵,比正常魚類高出好幾個數量級,秒殺各種陸生脊椎動物,更不用說一次排一兩個卵的Homo sapiens了。

  卵的數量如此之大,單個卵體積之微小便也不言而喻。

  這種廣種薄收的繁衍方式必然導致了成活率的低下——不過即便從受精卵發育為成魚的成功率只有不到百萬分之一,如此巨量的卵也足以保證這翻車魚經濟價值較高,除了作科學研究和觀賞外它還是名貴食用魚類。

  它骨多肉少剝皮後魚肉約為體重的1/10,,但其肉質鮮美,色白,營養價值高,蛋白質含量比著名的鯧魚和帶魚還高。

  翻車魚的腸子也很昂貴臺灣有道名菜“妙龍湯”就是以此作為主料食之既脆又香令人胃口大開。此外,魚皮亦大有用途是熬製明膠或魚油的原料可作精密儀器、機械的潤滑劑。

  魚肝可制魚肝油和食用氫化油等。些“海怪”的種族延續。

  翻車魚的種類

  有三種,分別為翻車魚、槍尾翻車魚及長翻車魚。在臺灣花蓮外海可捕得前二者。

  尖尾曼波魚:Masturus lanceolatus,曼波魚的尾鰭像矛一樣尖尖的

  圓尾曼波魚:Mola mola,一般常見的曼波魚

  寬尾曼波魚:Ranzania truncatus,又稱黃尾曼波魚

  至今,翻車魨科只有三個確定的物種,除翻車魨外,還有矛尾翻車魨***Masturus lanceolatus***和斑點長翻車魨***Ranzania laevis***,在我國可以見到的是前兩種。

  亞種分類

  翻車魚

  槍尾翻車魚

  長翻車魚

  翻車魚生活習性

  翻車魚屬大洋中、表層魚類,隨黑潮洄游靠岸,肉食性,以水母、浮游動物為主,也吃甲殼動物、海蟄、和海藻,翻車魚游泳速度較緩慢,當天氣較好時,它會將背鰭露出水面作風帆隨水漂流,晒太陽以提高體溫;天氣變壞時,就會側扁身子平浮於水面,以背鰭和臀鰭划水並控制方向,還可用背鰭在海中翻筋斗而潛入海底。

  翻車魚性情溫順,它生活在熱帶海洋中,身體周圍常常附著許多發光動物,它一遊動,身上的發光動物便會發出亮光,遠看就像一輪明月,故又有“月亮魚”之美名。翻車魚這種頭重腳輕的體型很適宜潛水,它常常潛到深海捕捉深海魚蝦為食。在海洋中表層生活的它們,竟可以下潛到600米以下的深海,有時一天多達二十次。[3]

  屬大洋中、表層魚類,隨黑潮洄游靠岸,嗜食水母。生活於1~300公尺海域,一般生活在30-70米的海水中,適宜溫度為12-25℃,靠強而有力的背鰭與臀鰭擺動前進,但成魚偶會平躺在水面上,或躲在海上漂流物下隨海流漂移。肉食性,以水母、浮游動物為主,此外也攝食海藻、軟體動物、小魚及浮游甲殼類等。雌魚懷卵量極多,可產下約3億顆的浮性卵於大洋。在所有熱帶和溫帶所發現的翻車魚都愛吃小魚、馬鰂、甲殼動物、海蟄、膠質浮游生物和海藻,但他們最喜歡吃的食物還是月形水母。

  翻車魚主要是靠背鰭及臀鰭擺動來前進,所以游泳技術不佳且速度緩慢,很容易被定置漁網捕獲。它生活在熱帶海洋中,身體周圍常常附著許多發光動物。

  它的身體像鯧魚那樣扁平,利用扁平體形悠閒地躺在海面上,藉助吞入空氣來減輕自己的比重,若遇到敵害時,就潛入深處,用扁的身體劈開一條水路而逃之夭夭。天氣好的時候,有時能看到這些魚像睡在海面上一樣,一面向上平臥著,隨波逐浪地飄蕩,不熟悉的人會認為它們是死的。成年後的翻車魨,一般個體比較大,大的能達2米至3米長,200多公斤左右重。然而,這種魚的肉看上去雖雪白細膩,肝內含有有用的脂肪,但美中不足的是,煮熟的魚肉味道欠佳,甚至令人生厭。翻車魨能發出一種奇怪的光,一到夜晚,它的身體各部位閃閃發光,使人把它誤認為是火或某種發光物體。有人研究分析後,認為這是由於它身體和鰭的輕微擺動,引起水中包圍著它的一層夜光蟲發的光。在海上的夜晚,它閃光的體表好像是映在海面上的月亮一樣,所以人們叫它“月魚”。也因為它常把身體翻轉側躺在海面隨風飄遊,人們才稱它為翻車魨。


非洲雁養殖前景
番鴨養殖前景
相關知識
翻車魚養殖前景如何
娃娃魚養殖前景如何
海象魚養殖前景如何
黃粉蟲的養殖前景如何
虹鱒養殖前景如何
蠅蛆的養殖前景如何
2016肉驢養殖前景如何
刺蝟養殖前景如何
豪豬的養殖前景如何
河蟹養殖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