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太極拳提高身體素質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太極拳養生是人們關注的熱點,也是時代發展的主流運動。,這是有科學理論依據的,太極拳的養生功效非常多,如預防骨質疏鬆、老年痴呆等多種疾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太極拳屬於傳統武術中的內家拳,太極拳與氣功相輔相成,互相依存,是一個圓轉柔和的整體。

  太極拳中有氣功,是氣功中的動功,即動中有氣,氣中有動,動氣結合。而且太極拳是有一整套理論在指導,認真按要求練,用心意去練,才有祛病、延年益壽、養生的功效及技擊效果。我學太極拳未經名師指導,只是一種公園式的鍛鍊,一面練拳、學習理論知識,一面在鍛鍊中摸索、改進、提高。

  明確練拳的目的與要求

  王宗嶽太極拳論中提到:“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掤 擠按 肘靠八種手法即八卦也,又叫八門,就是四正四隅。震離兌坎四卦的方位是東南西北四正方。乾坤艮巽為西北、西南、東北、東南方叫四隅,進退顧盼定稱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而太極拳就是五行八卦的綜合體,是循經守竅、動靜相兼的意氣運動。

  修煉太極拳首先要選擇好套路,明確練習的目的,全神貫注練習,而且要達到協調一致。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則分之,靜則合之,無過不極,隨屈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動急則應急,由著熟而漸悟懂勁”。“虛靈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

  氣遍身軀不消滯,腹內鬆靜氣騰然,意氣君來骨肉層。在行功走架中,做到以心引氣,以氣運身。讓氣在體內暢通。在每一個動作中按要求意守竅穴與運氣。運氣丹田,使腹部和腰間、兩腎內的氣發熱,使氣遊走於肢體,到達神經末梢。在習拳時用意不用力,以意催氣,以氣推力。每一式都要意守竅穴。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真正做到內外結合。使拳動即為氣功。太極拳運動就是意氣運動,使氣遍全身精神旺盛。

  進退顧盼定五行步法,是相輔相成的陰陽、水火二行。進為水、退為火,一進一退即一寒一熱,一陰一陽。左顧為金,右盼為木,中定為土。太極拳就是五行八卦的綜合體。行拳走架只有符合五行八卦,人體氣血執行才能暢通。經絡暢通、陰陽調和。使體內增強抗病能力,邪不可幹。使體內的慢性疾病逐漸恢復。這樣就達到了養生的作用,成為一個健康的人。

  太極拳的養生功效如同太極拳的特點一般,如果想達到太極拳的養生功效,就要長期堅持練習。

  太極十三勢,開始比較難理解,只有在練拳與實際結合起來。通過長期摸索,潛心鑽研,在拳中運用,逐漸熟練,使拳功結合。

  太極拳的虛實

  王宗嶽論《太極十三勢歌》曰“變轉虛實須留神”。太極拳的每一個姿勢、動作皆可分清虛實。動作的虛實即陰陽變化,有變化方能生技巧。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如全身皆坐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在習拳中虛實能分,在行拳中在前後轉動中身體就輕靈,毫不費力。

  如不能分虛實,則邁步滯重。站立不穩,就容易受人牽制,處於被動的境地。兩腿宜分虛實,起落狀似貓行。如練拳中的弓箭步,前腿似弓,後腿似箭,要求前腿弓,後腿蹬。身體重心在前弓腿為實腿,後蹬腿為虛腿。前弓步的膝蓋弓出不超過前足尖。超過即為過勁。

  後蹬腿的膝關節必須保持一定的鬆沉度,不可蹬之僵直。做到自然地直而不僵。如勻手看似平穩,但兩足還是可分虛實的。在習拳中無論是弓箭步、虛步、僕步、進步、退步都要注意虛實分明。變換身體重心時必須做到鬆靜穩勻緩,不宜突然轉換。始終要保持身體平穩。

  太極拳中的虛實就是體現陰陽,陰陽即虛實。天地有陰陽,天為陽、地為陰;人有陰陽,頭為陽、足為陰,後背為陽、前腹為陰。而在太極拳運動中的形神、姿勢、動作、用意、呼吸、運動都有虛實。

  在習拳中,動者為陽為實,靜者為虛為陰;出手為陽為實,收手為陰為虛;起步為陽為實,退步為陰為虛;剛勁為陽為實,柔勁為陰為虛;開為陽為實,合為陰為虛;呼氣為陽為實,吸氣為陰為虛;升為陽為實,降為陰為虛。

  太極拳是圓的運動,每一個姿勢動作皆有圓形規跡。故動靜不同時,陰陽常變換,虛實無定位,因此,陽即是陰,陰即是陽,實即是虛,虛即是實。

  通過行拳中的陰陽,虛實變幻的實踐。使人體勁力增長使腿勁,手勢的開合,腰的旋轉、柔勁的伸轉靈動。勁力從腳到腿、到腰再傳遞到手到指,使全身的氣貫穿起來。使氣暢通執行,拳就不會停滯。腰為一身的主載。轉體,上下相承皆由腰來完成。

  煉氣

  古人云:“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太極拳以心意為主、以氣為用,故稱“用意不用力,做到意到氣到、氣到力到”。目前社會上一些練拳者,習慣於動動手腳,練幾下套路,不懂得練拳和呼吸配合,結果一無所得,離真正練太極拳的要求相去甚遠。

  我開始習拳時也是如此,只練拳不懂功,對內家拳的煉氣認識不清楚。煉氣講:“氣沉丹田”、“以調心、調息、調身”三調為原則,注意精氣神的鍛鍊。以內功為主,以心理活動去推動拳理活動。

  “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百練不如一站,每天在練拳之前先站樁。開始站圓樁,在站圓樁取得基礎後,再改站“無極樁”。在習練太極拳過程中有意的把呼吸配合進去。呼吸做到細、勻、深、長。增強了肺活量,促進吐故納新,加強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提高氣化功能作用。

  由於採用逆腹式呼吸,將後天呼吸之氣,通過橫膈深入到腹部,使小腹的起伏增加,起到了有規律的按摩內臟,促進腸胃蠕動功能,筋絡暢通、氣血執行正常,增強體內水谷精氣的提煉。在習拳時做到“上吸下呼,開呼合吸,左吸右呼”,吸氣到中脘,呼氣到丹田,在肢體的屈伸動作中,一呼一吸,一縮一伸,內氣從丹田運送到四肢,再由四肢回覆到丹田。

  往復迴圈,習拳中儘可能做到動靜結合,意不斷,氣不亂,形相隨。呼吸起伏鼓盪,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疏通筋絡,通利關節,使全身增強內氣,抗拒邪氣的侵擾,提高了抗病能力,增強抵抗力。在練拳中的起勢和收勢要注意。

  起勢開始煉氣上吸下呼,意守丹田;收勢則著重固氣。在津液滿口時,用舌搗鼓後分三口嚥下入丹田。由於內氣迴圈於五髒六腑、百骸九竅之間,全身經絡暢通,起到了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效果,達到了治病養生延年益壽的功效。

  從中醫角度談太極拳的好處

  1、打太極拳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生理學家對神經的研究認識到中樞神經系統對人體的重要作用,它是調節與支配所有神經與器官的樞紐。

  人類依靠神經系統的活動,以適應於外界環境並改造外界環境。人體依靠神經系統活動,使體內各個系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按照需要統一起來。

  任何一種鍛鍊方法,對全身來說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也是對大腦的良好訓練。這就是太極拳運動的優越之處。

  2、打太極拳對心臟、血管系統及呼吸系統的影響

  太極拳運動對心臟、血管系統的影響,是在中樞神經活動支配下發生的,就太極拳的動作組成來說,它包括各肌肉群和關節的活動,同時也包括有節律的呼吸運動。特別是橫隔運動。

  因為它能加強血液及淋巴的迴圈,減少體內淤血現象,是一種用來消除體內淤血的良好方法。

  3、打太極拳對骨胳、肌肉、關節活動的影響

  太極拳運動,對這些部位的影響是突出的,以脊柱為例,練拳時要求含胸、拔背、鬆腰。"腰脊為第一主宰"等,是說打太極拳與腰脊部位活動的密切關係。

  經常練太極拳無論對脊柱的形態和組織結構都有良好作用。它能防止畸形和老年背駝。

  4、打太極拳對體內物質代謝的影響

  有關方面從兩組老人骨骼及動脈硬化發生率研究資料的差異來看,打太極拳對脂類、蛋白類以及無機鹽中鈣、磷的代謝影響是良好的。

  通過鍛鍊前後的檢查發現,經過五到六個月鍛鍊後,血中蛋白的含量增加,球蛋白及膽固醇的含量卻明顯減少,而且動脈硬化的症狀也大大減輕。

  這些都說明打太極拳對體內物質代謝的良好影響。

  5、打太極拳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由於太極拳運動對神經系統活動能力的提高,而改善其他系統機能活動。

  因此,它可以預防並治療某些因神經系統機能紊亂而產生的消化系統的疾病***運動、分泌、吸收的紊亂***。

  因呼吸運動對胃腸道起著機械刺激的作用,也改善消化道的血液迴圈,因而起到促進消化作用。

  它能預防便祕,對老年人來說更為重要。

  綜上簡述,太極拳是一種合呼生理規律,輕鬆柔和的健身運動。

  它對中樞神經起著積極而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對心臟、血管與呼吸功能的加強,減少體內淤血,改善消化與新陳代謝的過程。

  所以,從醫學的觀點看,它是一種很好的保健操與病人的醫療體操。

  太極拳養生功法

  一、要有數年純功

  太極拳的修煉,注重基本功的掌握,只有經過一定的時間,才能累積到基本的功底。

  “一遍不忘兩遍熟,三遍四遍長功夫”,說的是一次練習之功。一遍兩遍叫保健拳,練三遍四遍叫功夫拳。如此晨昏無間,逐日練習,持之以恆,堅持數年,才能得到功夫的積累。

  但也不是說一年到頭都得如此,六天鍛練比七天效果更好。閒時多練,練透,宜以三個月為一季;忙時少練,但不可不練,也以一月為限。

  所以說,學習太極拳要注意時間的安排和分配。

  休息要充分,身心適時調劑,則事半功倍。武功要練的內容很多,不能同時都練,應有計劃分段學練。如先擇其三兩個功法或招式技法練習五、六個月,練透功夫上身了,再學幾個新動作再練幾個月,這樣經過幾年積累就差不多了。

  二、要循序漸進,沒有速成之途

  基拳、劍、刀、槍、推手未經一載皆已學全,忽略而成,雖然可以依樣畫葫蘆,而實際未得此中三味。尤其太極拳,同樣一個套路,同樣一個動作,不同的學練年限就有不同深度領悟。

  運動量和強度訓練,也是逐步增加,不是一蹴而成。比如抖杆,開始時左、右手各抖20下,稍歇,再各抖20下,抖到100下為一個節,晨昏各抖一節,合計200下。如此節奏,練到一天抖1000下時,堅持相當一段時日,由量變到質變,功夫會得到穩定積累增長,且不易傷氣力。日後保持經常和適度的練習,使功夫不散即可。

  太極拳的練習需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經常性的練習才能達到養生的效果!

  對於中老年則以練拳架、推手、功法為主,姿勢高低大小、運動量都要適度,方能起到練功與養生結合之效。

 

練太極拳五大功能助長壽
練習太極拳的效果
相關知識
修煉太極拳提高身體素質
練太極拳提高身體免疫力
女人練太極拳提高形體美
如何加強體育鍛煉來提高身體素質的方法
如何通過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怎樣通過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怎麼提高身體素質打籃球
怎樣通過體育課提高身體素質
體育課如何提高身體素質
如何通過體育課提高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