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養生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養生是我們的先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認真總結生命經驗的結果,那麼老人怎麼養生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老人養生小常識

  粗糧加工簡單,其中保留了許多細糧中沒有的營養成分,比如食物纖維素較多,並且富含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很多粗糧還具有藥用價值:美國科學家發現,燕麥麩可調血脂、血糖,有利於防治糖尿病。哈爾濱醫科大學一項調查也表明,蕎麥對糖尿病更為有益。而玉米可加速腸蠕動,有利於腸道排毒,從而減少患大腸癌的機會。此外,它還能有效防治血脂異常、動脈硬化、膽結石等。因此多吃粗糧對易患肥胖症、血脂異常、糖尿病、便祕的老年人而言,是很好的選擇。

  粗糧中含有較多的食物纖維,有利於解除老年性便祕。但長期進食過多的高纖維食物,會使老年人的蛋白質補充受阻,脂肪攝入量大減,微量元素缺乏,以致心臟、骨骼等臟器功能以及造血功能受到影響,發生貧血,降低人體免疫力。

  玉米、小米、大豆等單獨食用不如將它們按一定比例混合食用營養價值高,因為混合可以使蛋白質起到互補作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吃的臘八粥、八寶粥、大米小米粥、蕎麥麵白麵饅頭、豆麵白麵麵條等,都是很科學的粗細糧搭配混吃食物。

  另外,在吃粗糧的同時要及時補充礦物質。蕎麥、燕麥、玉米中的植酸含量較高,會阻礙鈣、鐵、鋅、磷的吸收,影響腸道內礦物質的代謝水平,所以老年人吃粗糧時應增加對這些礦物質的攝入。

  老年人養生注意事項

  1、首先,我們要有良好的生活環境,在我們的生活中,要注意住所的條件,雖然不需要多麼好,但是一些整潔,光線,通風等條件還是必須具備的,有了好的場所,心情也會好起來。

  2、在平時要注意自身的溫度等的調節,儘量能夠保證自己的身體處於舒適的狀態之下,我們要注意比如在比較冷的時候要及時穿好衣服等。

  3、我們在平時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身體,身體不舒適一定要及時去調節,在我們有時間的時候可以多按摩,注意腳的暖和,睡覺前堅持用熱水泡腳。

  4、我們平時要注意鍛鍊,但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比較好,在幹活等方面,要注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可以了,不要太勞累。

  老年人養生菜譜

  1.蘑菇豆腐

  原料:南豆腐,蘑菇,玉蘭片。

  調料:鹽,味精,蔥,白糖,溼澱粉,麻油,高湯。

  做法:

  豆腐切成小方塊,在開水鍋中略煮,取出晾乾水分。蘑菇、玉蘭片水發,蘑菇去根,一切為三,玉蘭片切成細絲。鍋熱放油,先下蔥末炒,再下蘑菇、玉蘭片絲、鹽和高湯。開鍋後下豆腐,再加味精、白糖,勾芡,淋麻油即成。

  2.雞蛋炒豆腐

  原料:嫩豆腐,雞蛋。

  調料:味精,鹽,蔥花,薑末。

  做法:

  將鍋熱加油少許,放入嫩豆腐和蔥花、薑末,煸炒,加鹽、味精。豆腐炒至微黃、乾燥著色時,加入雞蛋同炒。其他配料如榨菜、大頭菜、冬菇、蝦米、肉末、什錦醬菜、蝦皮等均可任選一至兩種,注意多加蔥花、薑末,以助香味。

  警惕父母衰老的訊號

  衰老有一個漸變的過程,不是等到七八十歲突然就老了。趕緊看看父母有沒有出現這三個衰老訊號?

  1、體能下降

  和以前相比,人們的肺活量下降了,耐力也大不如前。還不到30歲的李小姐就深刻地感受到了這一點。“現在走5分鐘就滿頭大汗,爬三四層樓就氣喘吁吁。想想小時候,樓上樓下的跑根本不覺得累,現在腿腳就像老太太一樣。”

  2、慢性病早發

  “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老年人的專利,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青年身上,甚至連孩子都不能倖免。”洪昭光惋惜地說。其中高血壓發病的主要目標人群已由35歲以上前移至20歲以上,兒童的2型糖尿病已佔兒童糖尿病的50%—80%。

  3、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記憶力明顯下降、注意力難以集中、優柔寡斷、缺少朝氣、做事磨磨蹭蹭、常感到空虛乏味,都是大腦開始衰老的標誌,尤其是腦力勞動者,常感到力不從心。

  父母衰老訊號差別不小

  衰老對男女來說各有不同,在觀察父母衰老症狀的時候,需要區別對待。

  1、女性衰老訊號

  女性的衰老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卵巢早衰。“通常人們認為,更年期的到來是衰老的一個重要象徵。”鬱琦教授說,這些年,因卵巢早衰來門診治療的患者越來越多,雖然沒有確鑿資料顯示女性卵巢到底提前衰老了多少,但這個問題應該引起我們重視。

  失眠疲憊。失眠主要盯上的是女性。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調查指出,30—60歲的女人,有3/4每天睡不到八小時。很多中年女性睡眠不足幾乎成了一種常態,許多人在清晨四五點醒來之後,就再也睡不著了。

  2、男性衰老訊號

  “早衰”這個詞在男人身上,則表現得更為明顯。

  頭髮稀疏。脫髮是男性早衰最明顯的訊號。頭髮是人體健康的重要標誌,隨著年齡的增長,頭皮上毛囊數目減少,餘下的頭髮生長速度也會變慢。但是,現在許多男性20多歲就開始脫髮,30多歲就面臨禿頂,其罪魁禍首往往是壓力過大和精神過度緊張。

  男科疾病低齡化。中國性學會一項調查結果表明,與上世紀80年代末相比,男性的更年期症狀提前了20年,在40歲左右的男性身上就已經出現。主要表現在,男科疾病逐漸向低齡化發展。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也顯示:40歲以上的男性,50%患有性功能障礙和前列腺增生。而前列腺增生原是多發於六七十歲老年人的疾病。

老人飲食養生十不貪
老人養生小知識
相關知識
夏季老人養生知識
冬季老人養生知識有哪些
春季老人養生知識有哪些
秋季老人養生知識
老人養生知識大全
冬季老人養生知識
老人養生知識
秋季老年人養生知識
春季老年人養生知識
老年人養生知識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