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低血壓的中醫偏方及預防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在高血壓疾病高發的今天,也有一部分低血壓人群,低血壓同樣需要治療調理,同樣的也可以通過一些中醫偏方來治療的哦。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治低血壓的中醫偏方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治低血壓的中醫偏方

  肉桂五味子治低血壓

  【功能主治】升壓。主治低血壓。

  【處方組成】肉桂、桂枝、甘草各15克,五味子2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低血壓患者35例,其中顯效26例,好轉7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4.3%。

  黨蔘黃芪治低血壓

  【功能主治】升壓。主治低血壓。

  【處方組成】黨蔘、枸杞子各10克,黃芪30克,陳皮、阿膠各15克,生地黃20克,升麻3克,防風、炙甘草各6克,五味子12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56例低血壓患者,1年後隨訪,痊癒32例,好轉18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9.2%。

  黃芪當歸治低血壓

  【功能主治】補元益精,疏肝升清。主治體質性低血壓。

  【處方組成】潞黨蔘10克,炙黃芪15克,炒白朮10克,當歸10克,鹿角膠10克***烊衝***,枸杞子10克,熟地30克,柴胡10克,升麻6克,醋香附10克,炒積殼15克,葛根10克,陳皮6克,砂仁***後下***,山萸肉15克,桔梗10克,細辛3克,麥芽30克,炙甘草10 克,紅棗5枚,生薑5片。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3次分3次服。30劑為1個療程。

  【病例驗證】張某,女,54 歲,農民。眩暈旋作,伴頭昏、乏力、心慌多年,近已影響勞動及家務活。面色帶白、精神不振、頭暈頭昏,活動加甚;耳鳴、心慌,全身乏力,腰膝痠軟,脈細弱,苔薄白,舌質黯紅。血壓10.0/6.0千帕***75/45毫米汞柱***,血常規檢查基本正常,界限性腦電圖,心電圖示竇性心律,電軸不偏,心率60次/分,S-T 段輕微改變。診為體質性低血壓。證屬腎元不足,肝用疏洩不及,心腦血虛。按此方治療3個月痊癒,隨訪1年,症未復發。

  附片枸杞子治低血壓病

  【功能主治】本方溫腎填精,適用於腎精虧損所致低血壓。主治頭暈耳嗚,健忘,腰痠腿軟,神疲嗜睡,怯寒,手足不溫,夜多小便。舌質淡胖、苔薄白,脈沉細。

  【處方組成】制附片10克,肉桂、仙靈脾各9克,補骨脂12克,熟地、山萸肉各10克,枸杞子9克,黃精12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加減】肢冷者,加巴戟天、鹿角片、紫河車;舌紅、口乾者,加生地、麥冬;氣短神疲,頭暈欲倒者,加人蔘;脈律緩慢、怕冷者,加乾薑、細辛,酌用麻黃;舌質偏黯或紫氣者,加川芎、當歸、紅花。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低血壓患者86例,隨訪1年,痊癒53例,好轉25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87.2%。

  黃芪白朮治低血壓病

  【功能主治】本方補益心脾,適用於心脾兩虛所致的低血壓,其臨床症狀主要如:神疲氣短,肢體倦怠,動則頭暈目眩,心悸,自汗,食少,面黃少華,苔薄、舌質淡,脈細弱。

  【處方組成】黃芪10克,黨蔘9克,白朮10克,炙甘草9克,當歸12克,熟地9克,陳皮10克,葛根9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預防低血壓方法

  ***1***雙腳分開站立,雙手握拳向前伸出。從腹部深處發力,一邊發出“哈!哈!哈!”的叫聲,一邊將雙手的大拇指伸入拳頭內,並用力緊握約15次。

  ***2***雙腿伸直坐在床上,上體前傾,雙臂向前平伸,儘量用雙手去夠雙腳,重複5次,動作不能太快,緩慢進行即可。

  ***3***坐在椅子上低頭彎腰,雙手握拳,用靠近小指一側的拳部,敲打足三裡穴***足三裡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處。找穴時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約30次左右。

  ***4***手臂從身體兩側向頭上方舉起,雙手相握,再慢慢伸直手指,隨後吸氣,同時雙臂從兩側放下還原。

  ***5***仰臥,雙臂放於體側。吸氣,雙膝彎曲,然後併攏上舉,儘量觸及胸部,恢復時呼氣。重複5—6次。

  ***6***仰臥,雙臂放於體側,兩腿輪流屈膝上舉。呼氣時上舉一條腿,吸氣時放下,再呼氣時上舉另一條腿,吸氣時放下。重複4—5次。

  ***7***身體直立。將雙臂向前伸直,用力拍手3次。然後,用左手的掌側敲打右臂,從手指部開始,直到肩部為止。換側再做。

  低血壓的注意事項

  1、平時應注意動作不可過快過猛,從臥位或坐位起立時,動作應緩慢一點。

  2、排尿性低血壓患者還應注意,在排尿時最好用手扶住一樣較牢固的東西,以防摔倒。

  3、每餐不宜吃得過飽,因為太飽會使迴流心臟的血液相對減少。

  4、適量飲酒***葡萄酒最好,或飲適量啤酒,不宜飲烈性白酒***,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加快血流,促進心臟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

  5、低血壓的老人每日清晨可飲些淡鹽開水,或吃稍鹹的飲食以增加飲水量,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可提高血壓。

  6、適量飲茶,因茶中的咖啡因能興奮呼吸中樞及心血管系統。

  7、增加營養,吃些有利於調節血壓的滋補品,如人蔘、黃芪、生脈飲等。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功,可常食用。

  8、餐後1~2小時血糖為高峰期,最適宜運動,有助於血糖迅速轉化。運動方式可根據各人的體力、愛好、場地和氣候條件而定。患者可將運動鍛鍊與日常工作、生活相結合,如徒步或騎車上班。

  9、低血壓患者應做有氧運動,每週3~5次,每次30~60分鐘,以運動後微出汗、有輕度疲勞感但不氣喘、心率每分鐘120次左右為宜。

  10、如伴有紅細胞計數過低,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症,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豬肝、蛋黃、瘦肉、牛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糾正貧血,有利於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腦的供血量,提高血壓和消除血壓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狀。

  11、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力,可常食用。

  12、伴有食少納差者,宜適當食用能刺激食慾的食物和調味品,如姜、蔥、醋、醬、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13、與高血壓病相反,本病宜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12-15克。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品,適量常吃,有利於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14、如伴有貧血和營養不良者,應多食用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和維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瘦肉、豬肝、魚、蛋、牛奶、豆製品、各種新鮮蔬菜、水果等。

  15、雖然低血壓也可引起中風,但除急性低血壓外,對於慢性低血壓並不主張用升壓藥。以免導致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反而不利於健康。

​猜你感興趣:

1.祛溼熱中藥最有效的偏方簡單

2.老中醫祖傳養顏偏方

3.治療高血壓的中藥方劑大全

4.老中醫偏方祕方大全是什麼

5.中醫養生小常識

6.民間中醫養生偏方

為什麼跑步會岔氣
女性吃什麼食物可以延緩衰老
相關知識
治低血壓的中醫偏方有哪些
治低血壓的中醫偏方及預防方法
治高血壓的中醫偏方效果好
高血壓的常見病因及預防方法
高血壓的常見病因及預防方法
治療高血壓的中醫偏方實用又有效
高血壓的中醫治療偏方
治療低血壓的中藥方有哪些
治療低血壓的中藥方有幾種
高血壓的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