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養生祕訣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現在的很多人都愈發注重養生,但往往找不到效果明顯的養生法.其實可學習古人的養生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古人養生的八個祕訣,歡迎大家閱讀。

  古人養生的八個祕訣

  背宜常捶陽氣旺

  人體背部有豐富的臟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面板、皮下組織的穴位,通過經絡的傳導,增強經絡系統的功能,改善免疫機能,增強抗病能力;捶背還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鬆,促進血液迴圈,加速背部面板新陳代謝。捶背手法要均勻,著力要有彈性,輕拍輕叩,每分鐘60—100下,每日1—2次。不過,有嚴重心臟病的患者,捶背須謹慎。

  經常梳頭腦神通

  孫思邈說:“梳頭可以使身體愉澤,面色光輝,耳目精明,令人食美,氣力強健,百病皆去。”兩手五指分開並屈指伸入頭髮間,從前額沿頭頂至後腦迴圈往復按搓頭部,每次梳頭十次至百次。動作輕柔,或用木梳每日梳頭3—5遍,每遍60—100次,可以疏通頭部經絡。常梳頭可刺激頭部經絡,引氣血下行,有助於緩解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等,又能引氣血上行,治療腦供血不足。

  面宜多擦氣血平

  經絡系統中很多都起於頭面部,擦面可疏通經絡。每天清晨,將兩手搓熱,以中指沿鼻部兩側自下而上,帶動其他手指,擦到額部向兩側分開,經兩頰而下,像洗臉一樣,擦10餘次。這樣能使面色紅潤,少生皺紋,防止面部神經麻痺,還可以消除疲勞,振奮精神,有助於改善面部尤其耳部的末梢血液迴圈狀況。

  目宜常運眼不花

  眼球轉動,中醫稱為運睛。閉上眼睛,眼球自左向右轉動6—10次,然後再自右向左轉動6—10次。眼球轉動要慢,然後閉目片刻,再睜開眼睛即可。眼球轉動時速度要均勻,每個轉動方向可做2—4個節拍。此法對於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適,常做能年老目明、看事物清晰。

  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為胃腸等臟器所在,常做腹部按摩有利於消化。仰臥在床上,兩腿伸直,腳尖朝上,兩手搓熱後疊加在一起,用掌心在以臍部為中心的腹部,順時針方向按照小圈、中圈和大圈的輪廓,各按摩12次。這樣能健脾胃、助消化,久練對腎虧乏力及便祕均有療效。

  穀道常提防痔瘡

  穀道指肛門,平時有意識提肛門,可防痔瘡、肛裂等疾病。站立或躺在床上均可,在吸氣時稍用力,提起並緊縮肛門連同會陰上升,稍停頓一下,再放鬆、呼氣。反覆做5—7次。

  肢體常搖筋骨壯

  兩手握拳,連同兩肩,向前輪轉胳膊,先由裡向外下方轉,再由外向裡上方轉,再換一隻胳膊按同樣方***轉,各20次;平坐,提起左腳向前緩緩伸直,腳尖向上,當快要伸直時,腳跟用力向前下方蹬一下,做5次後,再換右腳做。此方法能舒展四肢關節,對中老年人預防肩周疾病,提高身體機能具有益處。

  足心常擦心清淨

  泡洗雙腳後,用右手握住右腳趾,用左手摩擦右腳的湧泉穴及附近的足心,直到足心發熱為止。再將足趾稍稍轉動,然後放開雙腳,向上、向後儘量翹起足趾,再收縮足趾,像這樣反覆做10次。右腳著地之後,換左腳。經常按摩湧泉穴可以降虛火,緩解頭昏、頭痛、目眩、咽痛,還可緩解失眠及足部萎縮、麻木等。

  中醫古人養生之道:

  祕方一:經絡養生

  經絡是遍佈人體全身的“網路”系統,它控制著血和氣的執行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黃帝內經》說,經絡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之作用。養生學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經常刺激、按摩、鍼灸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裡穴。

  祕方二:進補養生

  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但進補既要辯證,又要適量,還應考慮順應四時。服用補藥時,如系入肺藥,在秋季較合適;如系溫補藥,則在冬季比較適宜。

  祕方三:固精養生

  中醫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的供養,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慾無節,精血虧損過多,就會造成身體虛弱、病變百出、減損壽命。而保養陰精則可延緩衰老。

  祕方四:飲食養生

  中醫認為,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故飲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又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而致病。

  祕方五:順時養生

  中醫認為,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之規律,人體亦不例外。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執行必須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時制宜地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於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

  祕方六:排毒養生

  中醫認為,人若喜怒無常則會導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勞累過度會損傷脾氣,傷於飲食則生溼、熱、痰濁。冒犯六淫,傷之外邪則百病叢生。這種致病因素被人體視為“毒”,因此提出以“排毒”來保全真氣的養生之道。

  祕方七:靜神養生

  靜神在傳統養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中醫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穩,可保養元氣,使五臟安和,並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祕方八:修身養生

  中醫認為,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要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養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於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心情愉悅。

  祕方九:調氣養生

  中醫認為,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抵抗病邪,增強臟腑功能之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導致元氣的虛、陷、滯、逆等症候,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性變化。

  不僅現代人重視保健養生,古代人也是非常的重視保健養生的,以上我們為大家介紹了古代人的保健養生的九大祕訣,這些都是養生的精華,我們現代人可以借鑑一下!

古人養生名言
古人養生經書
相關知識
古人養生祕訣
古代養生祕訣
春季男人養生祕訣有哪些
女人養生祕訣有什麼
春季老人養生祕訣有哪些
男人養生祕訣
女人養生祕訣有哪些應該知道的
女人養生祕訣主要有什麼
老人養生祕訣
百歲老人養生祕訣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