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乓球拉球的誤區講解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拉球有多種分類方法,按其弧線可分為高吊、前衝、側拐等;按動作幅度可分為大拉、小拉。而這種分法有利於明晰何時該用何種拉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兵乓球拉球的分類:

  1、搶拉宜多用小拉、快拉:波爾、莊為典型代表。

  搶拉在一個搶字上,而對手會用搓、挑、擺各種手法制造不同的落點、旋轉來干擾,用小拉可以搶到球的相對高點選球,而且應變能力強。一般說來,直拍搶拉在前的機率高,如馬琳與施或薩等打時;而對小拉用的好的,卻往往是橫板搶在前面的多,如馬對波和莊時。

  2、反拉宜多用快帶、不退臺:莊為典型代表。

  將反拉與對拉分開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反拉是接對方由下旋等拉過來的球,兩旋合一,其弧線和線路往往有很強的不確定性,正所謂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橫向移動擊其起點為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之法,功效顯著。

  3、對拉宜多用側拐、橫拉:歐洲選手多用。

  形成對拉,這時雙方都是拉強烈的上旋球,旋轉、落點的變化較為明顯,拼得就是功力了。我建議多用側拉,特別是反手橫拉,失誤率低,威力也不小。

  :發力方式、誤區、實踐

  1、拉球的發力方式

  各有妙用,不存在哪一種境界更高

  拉打

  是一種“先打後摩”的技術,即通過重心的向前運動,首先實現的是對球的加速擊打,通過轉體及前臂順勢擺動來輔助摩擦,製造過網弧線。拉打強調的是速度和落點,拉打時只要掌握好拍面角度,可以忽略來球的旋轉,拉打的弧線相對低平。

  鞭打式發力

  是一種“先吃後摩”技術,拍子傾斜更小、更豎一些,轉腰引拍蓄勢,大臂自然擺動,開啟肘部,充分放鬆前臂引動拍子,自腿向腰發力,在重心轉移的過程中,力求在臂部適當放鬆的狀態下觸球,實現拍子與球的柔軟接觸,由拍子帶動球共同向前運動一段距離,在共同的運動中不斷加速,逐漸增加拍子與球之間的正壓力,當正壓力達到峰值的時候,收臂摩擦,將球甩出。鞭打式發力以摩擦球的中上部為主,是一種全身極為放鬆協調的發力方式,力量足旋轉強,且有利於步伐的快速移動,並可連續拉出高質量的弧圈球。多用於在靈活移動中拉球,以及對拉、反拉、機會球的把握等環節。

  純摩擦式發力

  是一種純摩擦技術,通過向前或向側、向上的快速摩擦,利用套膠的張力和快速形變,對球施加了一種複合斜向拉力。***比如:流星碰撞可產生火花,流星與空氣的高速摩擦也可產生火花,火花產生的機理卻完全不同,後一種就是重摩擦,也就是我說的純摩擦***對重心控制的要求更高,對腰腿的力量要求更大,動作並不拘泥於一成不變,摩擦的方向可根據來球的旋轉而定,可摩擦球頂,可摩擦球的側面,甚至可摩擦球的中部和中下部,拉出來的弧圈球,旋轉變化多端,第一弧線較高,第二弧線強烈下扎或側拐。其缺點是純摩擦式拉球需要集中全身力量,全身有一個集中收縮發力的過程,拉完一板,需要熟練的銜接技術來充分放鬆身體。因此,很少有人能連續多板使用純摩擦式發力,多用於與其他技術配合使用,殺軟球,接發球搶拉搶衝,拉側拐,反手擰拉不出臺的強下旋、和側上下旋,也可用來突然改變拉球節奏,或者使球旋轉增加而不向前走球,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2、業餘拉球的認識誤區

  一切問題都是系統性問題

  做不好盯球

  很多人講眼睛要盯球,但到了拉球的時候,往往仰著頭掄著胳膊就是狠命一板。盯不好球的後果是什麼?就是看不清來球旋轉,把球拉飛或拉下網;拼命掄一板,結果卻把球拉漏了;盯不好球導致拉球質量下降,另一方面減少了對方的回球難度。

  手腕動作過大

  很多人講拉球就談到了手腕的運用,彷彿只有最大限度的甩開手腕才會有鞭打效應,這裡需要指出,如果你對手腕加以有效控制會比你手腕大幅甩動拉出來的弧圈球效果好得多。那麼究竟什麼時間應該用手腕?當來球難度很大或者來球旋轉出乎你的意料的時候,你應該適當運用手腕來進行微調或增大摩擦;當你需要在揮拍過程中突然改變線路的時候,你應該運用手腕的力量;當你在快節奏中處理要實現近臺反拉的時候可適當運用手腕。

  手臂收縮問題

  很多人都在強調快收小臂,但是業作愛好者經常地會把這一要領過分誇大,把注意力都集中到收臂上去,而忘記了步伐和重心轉移等協調發力的要素,以至於導致只注重去發死力狠收小臂,忽略了協調性問題,最後就出現不會迎前、找球不準、吃球不穩、拉球打滑等現象。

  對重心的控制

  重心的轉移一定要建立在平滑、連續而穩定的基礎之上。我看到很多人都是拉了一板子,身體轉過了一大半,需要銜接第二拍的時候,身體卻回不來了。很多人拉球在談蹬轉,有這個意識是完全正確的,重心從持拍同側腳向異側轉移,但是如果你在蹬轉中失去了對重心的有效控制,那你的拉球是失敗的。同時,對重心的控制不佳,也是導致很多人拉球時抬肘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人都在從肘上找原因,我想你是找錯了,嘿嘿。更有甚者,身體一團散沙,連簡單的球都控制不住,就盲目去練弧圈球,無語。。。。。。

  還原和銜接的問題

  也有很多人只能拉1板到2板球,因為你拉第一板時就是彆扭,拉第二板是已經十分勉強, 那麼你還能拉好第三板嗎?這裡有一個還原和銜接的問題。拉完第一板球,臂和腕不能無限制地甩下去,要迅速以重心來強迫手臂還原,否則你的銜接就會出大問題。

  拉球的時機問題

  拉球的選擇真得很多,可拉上升期,可拉高點期,可拉下降前期,可拉下降後期,這4個拉球時機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在這4個拉球時機都可以拉出很高質量的弧圈球。那為什麼還要談這4個拉球時機?正因為有了這4個拉球的時間點,你的拉球才有了節奏和力量的變化,有了這一變化,你的身體才會更加協調;有了這一變化,才會讓你的拉球變幻莫測;有了這一變化,才會使對手時時處於被動。

  拉球的方式問題

  拉球有三種方式:拉打、鞭打式拉弧圈球、純摩擦式提拉弧圈球。至於怎麼做,這樣的專業貼子太多太多,用不著我這個業餘的去解釋。拉打強調的是速度,鞭打式拉弧圈球,強調的是吃球深、正壓力大,進而旋轉強。純摩擦式提拉弧圈球,強調的是摩擦的力量,實現高速旋轉。實踐中,這三種方式都有很廣的應用,請勿再爭論哪種方式更好,因為我們需要做的是三種方式都要掌握,而不是掌握其中一種。

  3、拉球技術的簡單實踐運用

  最有威脅的拉球是出乎對手意料的球

  拉球的技巧可以練習,拉球的旋轉可以提高,拉球的落點可以控制,拉球的準確率可以不斷提升。最有威脅的拉球是出乎對手意料的球。因為無論你的球如何地轉,只要在對方預見範圍之內,就沒有太大威脅。鑑於篇幅原因,我只簡單說一下拉球的結合。

  一是以拉高調與拉前衝來實現節奏變化。

  二是以拉衝直線和斜線來實現線路變化,現在更加流行的是:直線+斜線,而非斜線+直線。

  三是以連續高調來實現落點變化,看看波爾那小夥吧。

  四是強化對拉中前沖和側拐的結合運用,增加對方跑動幅度。

  五是反手在中臺或反手位擰拉右側上,結合正反手拉衝。

  六是運用反手在正手位擰拉香蕉球,擰出來的效果真的很拐,實現了接球方式的變化,完全可以在上手第一板給對手以沉重打擊。香蕉球是擰的一種,為什麼單獨來寫呢?你去練練就知道奧妙啦!

  七是擰拉一板側上+擰撇一板側下。反手擰拉右側上,結合反手擰撇左側下,目前這一技術我正在練習中,的確有出乎意料的好效果,但好象擰撇出來的左側下旋轉不是很強,但畢竟還是以相似的動作實現了一種新的旋轉變化。

冬天禦寒食材
兵乓球雙打的入門知識
相關知識
兵乓球拉球的誤區講解
提高羽毛球技術的誤區是什麼
乒乓球開球更旋的方法講解
羽毛球發力的技術講解
籃球持球突破的技術講解
有關肝炎的相關誤區講解
學習籃球運球突破的方法講解
提高放網前球質量的方法講解
把握雙打殺球節奏的方法講解
常用羽毛球雙打的技巧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