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元宵節對聯集錦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元宵節離春節很近,門楣上不必另換楹聯。但歷史上元宵節也有一些對聯流傳下來,可以憑此想見當時人們過元宵佳節的所作所為及社會風氣。

  元宵節對聯賞析摘抄

  無邊春色;

  有慶年頭。

  “無邊”與“有慶”之對,饒有趣味,工穩之外,意蘊吉祥喜慶。“年頭”一般指整年,“頭”為虛飾之辭,此處則為開端之意。此片語也由此成為偏正結構,由“年”修飾“頭”,指一年的開端,與“春色”相對,恰好妥貼。至於上下聯的平仄也能相諧,頗有可賞之處。

  月光皎潔;

  銀燭輝煌。

  此聯描寫元宵夜月色之美與人之秉燭行樂。皎潔與輝煌都是雙聲詞,所以成對。一般對聯中要求連綿詞***雙聲與疊韻***相互對舉,這是一例。

  金吾不禁;

  玉漏莫催。

  金吾,漢置官名。掌管京城戒備,巡徼傳呼,禁人夜行。惟正月十五夜及其前後各一日敕許金吾開放夜禁。遂謂元宵節徹夜遊樂為金吾不禁。玉漏,玉製的計時器。唐代詩人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曰:“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首句與末句成為後世形容元宵節的慣用語。《三國演義》第六十九章就用了末一句:“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霽,星月交輝,六街三市,競放花燈。真個金吾不禁,玉漏無催。”此聯改“無”為“莫”而已。至於其對仗之工整,自不必贅言。

  星橋鐵鎖;

  火樹銀花。

  此聯取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句,此詩前已言之。上聯“星橋鐵鎖”省一“開”字。“星橋”,指神話中的鵲橋。南北朝庾信《舟中望月》詩有“天漢看珠蚌,星橋似桂花。”“火樹銀花”,蓋指元宵夜燈火煙花之盛。對仗工整,言約意美,都是此聯的長處。

  九陌連燈影;

  千門慶月華。

  九陌,漢長安城中有八街、九陌,後來泛指都城大路。唐駱賓王《帝京篇》曰:“三條九陌麗城隗,萬戶千門年旦開。”白居易《送張山人歸嵩陽》詩曰:“朝遊九城陌,肥馬輕車害殺客。”詩中“九陌”皆為都城大路之意。月華,指月光、月亮。《文選》載南朝江淹《雜體詩·王徵君微》曰:“清陰往來遠,月華散前墀。”北周庾信《舟中望月》詩曰:“舟子夜離家,開舲望月華。”“月華”在前詩句中指月光,後詩句中指月亮。此聯和美溫正,與“笙歌”“火樹”等著色濃烈者相比,別為一境,且“千”對“九”,“門”對“陌”,工整緊切,不妨賞之。

  萬家元宵夜;

  一街太平歌。

  太平歌,並非歌名,指太平盛世時期的歌聲。上聯指名時令,下聯既表元宵夜的熱鬧,又歌頌當今政治之清明,國家之昌盛。“萬家”與“一街”,“元宵夜”與“太平歌”,對舉分明,前者大而後者小,屬母子對。

  天上冰輪滿;

  人間玉漏遲。

  冰輪,明月。唐朱慶餘《十六夜月》詩句:“昨夜忽已過,冰輪始覺虧。”蘇軾《宿九仙山》詩句:“半夜老僧呼客起,雲峰缺處湧冰輪。”詩中“冰輪”皆指明月。玉漏,乃計時器,前已言之。“人間”對“天上”,“玉漏”對“冰輪”,極為工整,且上下聯意思相補充,為流水對。

  花市千門雪;

  燈衢萬里春。

  花市,民俗每年春時舉行的賣花、賞花的集市。唐韋莊《奉和左司郎中春物暗度感而成章》詩曰:“才喜新春已暮春,夕陽吟殺倚樓人。錦江風散霏霏雨,花市香飄漠漠塵。”清屈大均《廣東新語》載:“花市在廣州七門,所賣止素馨,無別花,亦猶洛陽但稱牡丹曰花也。”花市只賣“素馨”之習俗,當並不侷限於廣州,上聯所言“千門雪”,正緣於此。衢,四通八達的道路。上下聯各明一事,屬於正對。

  元宵節對聯賞析推薦

  青陽調玉燭;

  華月送清歌。

  青陽,指春天。《爾雅·釋天》曰:“春為青陽。”由於春天“氣清而溫陽”,故稱。“華”指光輝、光彩。《書·舜典》:“重華協於帝。”《傳》曰;“華謂文德,言其光文重合於堯,俱聖明。”《淮南子·地形》;“其華照下地。”《注》曰:“華,猶光也。”上面兩例中“華”字都為光輝之意,聯中“華月”指光輝四射的明月。

  兔魂連銀海;

  鰲山接紫微。

  兔魂,月亮。鰲山,宋代於元宵節夜,放花燈慶祝,堆疊彩燈為山形,稱為鰲山。《草堂詩餘》載向伯恭《鷓鴣天·上元》詞有句:“紫禁菸花一萬重,鰲山宮闕隱晴空。”紫薇,指紫微星。上聯喻月光照耀之廣,下聯喻彩燈相疊之高,各明一事,將元宵夜之繁華熱鬧刻畫的氣勢雄渾,頗為奇妙。

  笙歌歸院落;

  燈火接樓臺。

  此聯出自白居易《宴散》詩,其詩曰:“小宴追涼散,平橋步月回。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將何迎睡興,臨臥舉殘杯。”詩名《宴散》,所以說“燈火下樓臺”,之前的歡鬧,此時之清寂,居然可見。此聯改“下”為“接”,元宵之徹夜行樂躍然紙上。略有不足者,“下”為仄聲,“接”為平聲,這一改換使得平仄不如白詩緊切,然化用古人之詩,另添新意,甚妙。

  訪鸞鏡於日下;

  駕鰲山之海嶠。

  鸞鏡,一般指飾有鸞鳥圖案的妝鏡。唐白居易《太行路》詩句:“何況如今鸞鏡中,妾顏未改君心變。”秦韜玉《詠手》詩句:“鸞鏡巧梳勻翠黛,畫樓閒望擘珠簾。”都是此種用法,而此聯中代指月亮。海嶠,近海多山之地。唐張九齡《送使廣州》詩:“家在湘源住,君今海嶠行。”上聯中“日下”二字用得講究,指日落,蓋日落方能月明。此聯對仗雖略有不諧,“日下”與“海嶠”之對,頗成問題,然而其富於想象,較諸他對,高出一籌。

  三五星橋連月闕;

  萬千燈火徹天衢。

  這是元宵節所用的一副對聯。上聯緊切時間,描寫天上之景。“三五”,專指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宋代李清照《永遇樂》詞有“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月闕”,即月宮,古代神話傳說月中的宮殿,嫦娥居住的地方。《海內十洲記》:“曾隨師主履行,比至……月宮之間。”唐代鄭柴《開天傳信記》:“上曰:‘非也,吾昨夜夢遊月宮,諸仙娛予以上清之樂,寥亮清越,殆非人間所聞也。’”宋代蘇軾《和陶東方有一士》:“豈惟舞獨鶴,便可攝飛鸞。還將嶺茅瘴,一洗月闕寒。”下聯重點描寫人間之景,突出“燈火”。“萬千燈火”極言燈火之多、之盛,故能夠照“徹天衢”。“天衢”,此處為雙關意。一指天空,因天空廣闊,任意通行,如世間之廣衢,故稱。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時序》:“馭飛龍於天衢,駕麒麟於萬里。”一指京都。漢代張衡《西京賦》:“豈伊不虔思於天衢,豈伊不懷歸於棻榆。”劉良注:“天衡,洛陽也。”聯語簡潔明快,極為切題。“三五”與“萬千”、“闕”與“衢”,都屬小類工對。

  元宵節對聯賞析精選

  九華燈炬雲中掛;

  五彩鰲山海上移。

  “九華”一詞多形容宮室器物絢爛多采。九言其繁多,華言其色彩繽紛。如三國魏有九華臺,後趙石虎有九華宮,北魏有九華堂。至於九華帳與聯中所謂的“九華燈”,也是此類。五彩,青、黃、赤、白、黑五色。《史記·田單傳》:“田單乃收城中得千餘牛,為絳繒衣,畫以五彩龍紋。”即是此種用法。此聯“五彩”對“九華”,屬同類對,使此聯色彩鮮明,然“燈炬”與“鰲山”之對,略有勉強。蓋一為並列片語,一為偏正片語。白壁微瑕,大體依舊可賞。

  三千世界笙歌裡;

  十二都城錦繡中。

  三千世界,即三千大千世界,佛家語。謂以須彌山為中心,以鐵圍山為外郭,是一小世界;一千小世界合起來就是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合起來就是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合起來就是大千世界。總稱三千大千世界。十二都城,來源於十二分野。古代天文學說,把十二星辰的位置跟地上州、國的位置相對應,如以鶉火對應周,鶉尾對應楚等。就天文說,稱分星;就地上說,稱為分野。故而十二都城與九域、九州一樣,指天下。此聯“三千”與“十二”之對,“笙歌”與“錦繡”之對,皆工穩,且平仄相調,形式上頗美。

  萬里陽和春有腳;

  一年光景月當頭。

  陽春有腳,喻給人帶來溫暖。五代後周王裕仁《開元天寶遺事》載:“宋璟愛民恤物,朝野歸美。時人鹹謂璟為‘有腳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喣物也。”宋楊萬里《送吉守趙山甫移廣東提刑》詩曰:“陽春有腳來江城,銀漢乘槎移使星。”這是與上聯“陽和春有腳”用法相同的例子。下聯指名了元宵節令,正月十五為一年第一個月圓,所以說“當頭”。對仗工整,平仄相諧,運用典故較為靈活,頗為不易。

關於生意興隆的對聯集錦
環保春聯大全
相關知識
描寫元宵節對聯集錦
關於元宵節的對聯大全_元宵節對聯集錦
關於元宵節對聯集錦
經典元宵節對聯集錦文藝有個性
經典元宵節對聯集錦文藝有個性
元宵節對聯集錦
元宵節對聯集錦
有哪些描寫元宵節歡聚團圓的對聯
描寫元宵節的短詩歌盤點
描寫元宵節的現代詩歌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