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體育藝術教育論文3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體育與藝術相互融合、密不可分,體育藝術教育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情趣,還可以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體育藝術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

  體育藝術教育論文範文一:滲透藝術教育 增強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摘 要:在體育教學中滲透藝術教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而且還有利於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形成健美的概念和標準,具備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同時可以增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和愉悅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個輕鬆、快樂和自由的審美狀態中,使體育教學工作順利展開。本文從藝術語言的創設、音樂藝術的滲透、動作藝術的營造、寫畫與擺放的藝術情景、形體藝術與儀表藝術等五個方面,就體育教學中滲透藝術教育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滲透 語言藝術 音樂藝術 體育教學 藝術教育

  現代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就是: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面向每個學生,就要關注每個學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學習環境,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主體意識;同時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徵,鼓勵他們大膽地進行個性化的活動,幫助他們形成具有個性化的審美標準。個性化的學習也促進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藝術教育主張開展具有遊戲傾向的活動,藝術教育是與遊戲活動緊密相聯的,可以增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和愉悅性,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在一個輕鬆、快樂和自由的審美狀態中,使人性得到真誠的流露。

  由此可見,體育與藝術教育關係密切,但兩者既不能相互替代,又不能彼此分割。藝術教育中的心靈美、行為美、人體美、藝術美等,都與體育交織在一起。因而,將藝術教育滲透於體育之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而且還有利於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形成健美的概念和標準,具備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為增強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將藝術教育更好地滲透於體育之中:

  一、藝術語言的創設

  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更快地掌握動作技術,縮短教學過程,必須做到課堂語言的規範化:1口令語言的規範化。它能起到提示、指令、啟發、導向、協調和統一等作用。2講解技術要領的規範化。課堂語言要儘量用專業術語。3規範化的語言要融於“美”的課堂情境中。一切藝術語言都追求形象美,用具體生動、形象、美妙的語言來表達教師的教學思想。如在武術基本功教學中,用“拳如流星眼似電,腰似蛇形步賽粘”這樣生動的語言必定可以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求得最佳的練習效果。

  二、音樂藝術的滲透

  體育與音樂屬於兩種不同的藝術,但對人體生理和心理的作用卻具有同一性和統一性。音樂藝術以特有的語言作用於人的心理,能引起主體聯想,激發感情,產生色彩。音樂以其特有的節奏、節拍和旋律能影響人體的器官系統及肌肉活動。事實證明,音樂給體育課帶來了生氣,能振奮精神,提高學生練習的興奮性,使練習者進入美的意境。

  音樂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能調劑運動強度和運動量,不同速度、不同強度、不同風格的音樂配以相應的練習內容,會有助於完成動作,在音樂伴奏下做動作能夠有效地增強練習者的樂感、韻律感、表現力,激發練習者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如在進行藝術體操的學習時,球操以拍、滾、拋為主要動作,音樂應柔美、圓滑、起伏大,中間有明快的節奏變化;繩操以各種大跳和小跳動作為主,音樂要輕快、活潑,富有節奏;帶操以各種美的圖形為主要動作,音樂要流暢、抒情,旋律優美,速度快,變化多。不同的動作配以不同的音樂,會使藝術體操成為有感情、有靈魂、有聲有色、有情有形的體育藝術。

  三、動作藝術的營造

  在體育教學中充分展現示範動作的藝術性,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示範是第一印象,是讓學生藉助於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器官來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的一種方法,是直觀感應。而且準確、健美、規範的示範動作更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最直接的途徑,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與語言互為補充、相互聯絡。示範動作的成敗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只有準確、優美、規範的示範,才能促使學生提高積極性,產生躍躍欲試的願望。如在體操教學中,對器械動作,許多學生會產生懼怕心理。而教師用準確優美的示範給學生以美而直觀的形象感受,將使他們消除畏懼心理,大膽練習。

  四、寫、畫與擺放的藝術情景

  體育教師的工作同樣離不開寫與畫,而且又多了場地器材的佈置,比如寫教案、寫訓練計劃、寫體育新聞報道,畫體育宣傳畫、廣播操圖解、動作分析圖、運動場地與器材的佈置等等。黑板上形象、健美、連續的“小人”瀟灑、漂亮、健與美地動作,無不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複雜的動作要領經過藝術的加工提煉,變得簡潔明瞭,形象藝術也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視覺表象,成為學和思維的“綱”。學生提綱帶目,會使其系統地掌握知識、技能。實踐課場地器材的分配、擺放是每節課必須做的工作,安排是否合理,既是教師基本功的反映,又是一種藝術美的體現。如技巧前後滾翻和接力跑內容,墊子可佈置成“梅花形”、“圓形”、“長方形”、“扇形”等等。根據器材的佈置,做到充分利用,整節課都可圍繞著圖形進行,減少隊伍調動的時間,改變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能力。

  五、形體藝術與儀表藝術

  上實踐課時,教師必須身著合體的運動服、運動鞋,給學生一個精神、大方、幹練、瀟灑的感覺,加上穩重、沉著、和諧、親切的體態,學生立刻被你吸引,教與學雙方才能達到最好的配合,這就是良性刺激。如果衣冠不整、便衣皮鞋、不講衛生、語言粗魯、態度死板,就會給學生一個鮮明的對照。前者上課的心情是愉快的,而後者是不得已而為之。體育課堂教學中,要在教師指導下,努力營造體育能力和藝術能力的形成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感悟,在發現研究中獲取知識、應用知識,通過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激發創新潛能,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和藝術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體育素養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主動的發展。

  總之,只要從實際出發,在體育教學中滲透藝術教育,寓藝術教育於體育教學之中,就能發展學生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和表現美的能力,達到在傳授技術技能、擴充套件學生的藝術視野、提升審美境界、均衡理性情感、完善品德人格等方面發揮作用,以使受教育者成為適應新世紀全面發展的人,從容地面對未來的挑戰,追求創造快樂的人生.並最終達到體育與藝術教育雙豐收的目的。

  體育藝術教育論文範文二:論體育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摘要】採用文獻資料法、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了體育教育教學中美育教育的原則、意義及功能,對美育教育及審美在體育教育中的作用和意義進行闡述,提出了有關體育教育中美育目標的構建及實施方法,強調了美育在體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應用價值。

  【關鍵詞】體育教育 美育教育 方法

  體育教育與其它教育一樣有明確的目標。學校教育中的體育以培養人為宗旨,其目的是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使之身心全面發展,配合德育、智育、美育使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體育活動過程中包含諸多美育的因素,如體育的形式美、姿態美、動作美等。如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審美情操、審美意識和審美方法、提高對美的感受、鑑賞、表達能力,使健全的精神寓於健康的身體,這些已經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美育教育及審美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和意義

  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心理結構由認識、倫理、審美三大結構組成。故從人的身心發展來看教育目標中“五育”的結構,可將其分為心理髮展德、智、美和生理髮展體、勞兩部分。前者為精神前提,後者貌似物質基礎,“五育”目標是相輔相成的有機複合體,各種功能若因偏頗而失衡的話,將會影響整體功能的發揮。從而產生出他的全面性。所以美育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它與德育、智育、體育是相互聯絡、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

  二、體育教學中美育目標的構建

  在當今美育活動的拓展與延伸中,美育目標的構建力求遵循施美於運動中,所謂施美於運動之中,就是在體育內容中施以美學原理與實踐教育,使美育溶於體育內容之中。構建體育教育中美育目標的依據:

  1.理論依據

  美育的預期功能是由其本質特徵決定的,美育是什麼?廣義可理解為按照美的規律施行的一切教育,而不是專指某中藝術技巧的教育。美育的首要任務,是使教育者把握“美的規律”,可見,體育中美學知識的起點,應是從事物內部普遍性與外部個性即本質與現象的高度統一中去把握“美的規律”識別什麼是才是美。發揮美育在體育教育中特有功能。其實,美育的最終目的是養成豐富的具有完美個性的人,即人格美。而人格美的基點是心靈美、精神美、外部表現則為身體美,而體育教育也正是要培養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2.歷史依據

  在奴隸社會時期出現的專門的教育機構,體育和美育都並列成為學校教育重要內容。周代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教育中的射射箭、御駕御戰車都含有體育的因素,而居第二位的“樂”則是美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美的概念在延伸、美的載體在擴充套件。

  當今,不論從美的形態還是從審美主客體關係來看,美育的內容已橫跨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科學美等幾大類。遠遠超出了“四科”等文學藝術領域,但美的載體不管怎樣延伸和擴充套件,永遠將與人的心靈和身體分割不開。因此,在體育教育中,美育目標的構建應延伸到自然界與科學界,社會美與心靈美,藝術美和方法論美等幾種關係中,施美於體中,置體於美中,即以“體”為載體,拓展美的真諦。

  3.現實依據

  從現代化社會看,威脅和腐蝕美的不再是洪水猛獸,而是物質文明的“背離”,一個人精神文明程度表現在人格的高度上。諸如被多種心理暴力驅使,對社會或自然進行破壞活動的人,使人格淪喪;拜金主義、唯利是圖的人,使人格歪曲等等。這種“背離”致使人對自然的態度表現為“索取”“征服”乃至“破壞”,致使人與人之間感情淡薄;致使人與自我及內部的人與外部的人發生衝突,乃至精神分裂症者日益增多。從現有的藝術教育來看,存在著重技輕藝的現象,很難養成創造的靈性,也難以營造出使受教育者“心有靈犀一點通”地把握內涵之精、之形、之意去領略藝術的境界。

  三、體育教育中構建美育目標的思路

  人為萬物之精靈,萬物之美莫過於人類形態與動作美,人體形態與動作美是歷代美學研究的課題和創作物件,而人體的正常發育和正確姿態是人體形態美的基本要求。協調感和韻律感是人體動作美的基本因素,人體動作美與人體動作的速度、力量、靈敏等緊密相連。體育是促使人體正常發展,養成正確姿態、培養協調動作,發展身體本質的最積極有效的手段。

  許多活動專案如唱歌遊戲、集體體操、自由體操、藝術體操、體育舞蹈、花樣游泳及花樣滑冰等都是在有節奏的樂曲配合下進行的,這其中充滿了美的教育。有些活動如田徑、體操、武術、游泳、球類活動等,雖無明顯的韻律,但均具有內在強烈的節奏感,在高速度,高難度情況下完成最美妙的動作,一個短跑運動員在競賽中贏得千萬人的歡呼,一個體操運動員表演高難動作,往往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這是人體美的顯示,給人以巨大的影響。體育和美育幾乎像一對孿生兄妹。

  四、體育教學中美育教育的實施方法

  體育教育中美育教育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這種自我教育能否發生,是否有效,都取決於學生是否發生情感。對中小學生實施美育必須尊重美育的特點和規律。

  1.要在引導學生傾心賞美上下功夫

  美感不能強加於人,卻可以引導。引導學生髮生美感是學校美育工作的重點,首先幫助學生感知物件的美。培養和發展學生對美的觀察力、感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例如:在看NBA球星在空中飛翔完成灌籃動作時給人以美的享受,我們在體育教育中要注意培養學生這方面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從而使學生自覺積極的參加體育活動,達到快樂體育的目標。應當相信,只要學生髮生了美感,他們就會傾心賞美,即是在樂心受教。至於受教的程度,只要美育持之以恆,一定會獲豐收。

  2.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有計劃、有步驟、有系統的實施美育

  前面說過,美育的物件應當是美的,才可能產生美感。同時,還要注意美的物件情況複雜。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做出適當的計劃。依年齡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在實施過程中都需要認真研究。要把美育融入整個體育教育活動中,實施多種多樣多層次的美育。美育教育不僅僅是在體育課中實施,還可以是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課餘文娛活動。把美育與體育很好地結合起來,同樣是學校美育的重要形式。只要我們不斷探索,會有很多好辦法。但特別要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做到有的放矢。

  綜上所述,美育在全面發展人的性格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終身體育的理念下,我們要倡導以美健體,通過美育教育提高人們鑑賞美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蔡儀.《美學原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8頁.

  [2]韓進.《教育心理學提綱》.人民出版社,版,第304頁.

  [3]楊安侖.《美學研究與應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18頁.

  [4]丁錦巨集.《教育學》.南京大學出版社.

  [5]曲宗湖等.《學校體育學》.人民體育出版社.

  [6]劉俊庭.《體育運動與健康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

  體育藝術教育論文範文三:論藝術教育對體育的促進作用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人的全面發展,現代教育不僅要開發人的智力、培養人的道德情懷,而且要增強人的體質、塑造人的健康體魄。因此,體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的主要作用是培育、健全人的體魄,促進身體各部分的和諧自由發展,其終極目的,是全民意義上的身心共建,是廣義的體育。藝術教育在引導受教者進入審美的經驗狀態時,使其得到情感愉悅和精神振奮的同時,幫助受教者形成自足自樂的人格和境界,使其自由活動的能力得到提高。

  一、藝術教育與體育教育之間的關係

  在體育教育與藝術教育兩者的定義上,體育教育與藝術教育有著很多的共性,它們是教育的兩個重要的因素。它們兩者的關係應該處於並列的關係。對非專業的學生來說,體育教育主要是通過學生直接的活動參與,在各種體育活動中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藝術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陶冶學生的情操,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這兩種教育的教育目標、教育媒介、教育途徑各不相同,但是它們相互交融、相互滲透,互為手段、互為目的。由於歷史淵源以及當今學科的發展趨勢,兩者之間在教學上具有一定的共性。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方式的不斷改變,教育目標、教學要求的不斷提高,藝術教育與體育教育的結合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1.藝術欣賞同體育活動有著生理方面的統一性

  藝術欣賞需要人的生理感受的參與,藝術中的多樣化和人的生理情況、神經反應有密切的關聯。美學家桑塔耶那在講到對稱的價值時說:“為了某種原因,眼睛在習慣上是要朝向一個焦點的。

  例如,朝向門口或窗洞,朝向一座神壇或一個寶座、一個舞臺、一面壁爐,如果物件不是安排得使人眼睛的張力彼此平衡,而視覺的重心落在我們不得不注視的焦點上,那麼眼睛時而要向旁邊看,時而必須迴轉過來向前看,這種趨勢就使我們感到分心……所以,由於眼部肌肉平衡而感到的舒適和省力,某種情形下是對稱價值的根源。”直線因缺乏變化,對它的長久注視要求視神經系統做同一反應,容易導致疲勞。

  藝術欣賞使人精神振奮,同時對人的生理健康也有所促進。實驗證明,當人身心愉快時,動脈血壓就會下降,脈搏跳動的次數每分鐘減少10次左右。心理學家考察了完全沉浸於音樂中的聽眾,通過電子儀器記錄下他們的大腦和心臟的生物電流、肌肉彈力、脈搏和血壓的情況以及呼吸的次數和深度,同時錄製樂隊演奏的音樂,然後把人體的生理反應同音樂對照,結果發現音樂對人的思想感情和生理、心理都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從生理上來說,優美的音樂使人體中的呼吸、迴圈、運動等器官本身的起伏流轉具有節奏感,當生理節奏與音樂的節奏達到和諧統一時,人就會感到和諧和愉悅,並推動內臟及橫膈膜的感覺,內臟與軀體功能就會得到調節,使血液中增加一種有利於健康的化學物質,調節血液的流量和神經傳導,使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音樂能夠治病,這是自西方畢達哥拉斯以來為藝術學界和醫學界所認可的。

  2.藝術的範型和體育的標準範型有著內在的統一性

  人體以古典的和諧為審美正規化。從靜態看,人體的美包括:同良好的精神狀態相適應的健康體魄;體形的修短合度、均勻協調;均衡分部、豐滿而有活力的肌肉和面板等。從動態看,既包括競技狀態中的動作協調、靈敏,如速度、耐力、柔韌性等,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動作姿態的天真自然、樸實大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無論是靜態的美,還是動態的美,都意味著人體良好的生長狀態,而良好的生長狀態離不開體質教育。藝術的範型是內在的自由和諧,體育的基本精神是人體的自然、和諧、均衡生長。因而,在體育中引入藝術的範型或體育的藝術化,必然利於達到體育的終極目的。

  藝術化的體質和體態是富於生命力的、健康的,藝術教育和身體的自由均衡發展與體態、動作、行為的自由和諧密切相關,它能夠從後天彌補形體的缺陷,也能夠使身體的各部分動作得以協調,使肉體的每一部分都具有獨特的表情性質,在優美的動作姿態中顯示精神、個性、風度,達到精神和肉體的有機統一。

  當然,在體育中以某一方面的競技特長為目的的培養,可能造成人體生長的不和諧,如舉重、相撲等。這是體質教育範型和藝術範型的差異,但是它並不妨礙作為體育最終目的的身體全面均衡發展。實際上,在許多種體育的形式中都體現著藝術精神,如籃球、排球、田徑、溜冰、舞蹈、體操等。席勒說:“體操練習固然培養了體操運動員的身體,但只有通過四肢自由均衡的運動才能培養美。”蔡元培說:“體操者,一方以健康為目的,一方實以使身體為美的形式之發展。”體育和藝術教育同是感性活動的教育,都離不開感性的形式。體育活動對身體的姿勢、動作、活動向整齊、均衡、和諧的方向發展的調整和矯正,符合藝術的規律。凡是符合藝術審美規律的身體感性形式,都同體育的目的相一致。

  二、藝術教育給體育教育提供了新的內容和契機

  藝術教育能提高人們對美的鑑賞能力和創造力。藝術追求的是一種美的再現。體育是美再現的一種載體,體育教育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審美、再現美的能力。通過人體的姿態、運動來體現健康、強壯等形體美,通過力量、速度、節奏、韻律等形式來表現美。所以,產生了藝術體操、健美操、花樣游泳、花樣滑冰、體育舞蹈等這一類表演性、藝術性強的體育運動專案。這些專案以其特有的動作或運動形式並配有協調的音樂來表現動作的形式美,成套動作的情感美,與人的思想產生共鳴。這些專案也有著良好的健身性與觀賞性,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

  在體育教學中,不能以鍛鍊身體、提高身體素質為唯一的教學目標,應鼓勵學生在課堂內外對一些藝術作品進行欣賞實踐和創造實踐,培養學生的審美、展現美的能力。比如,學生從生活中獲得的實踐經驗可以通過藝術加工,改編成某種運動形式的動作。這樣能夠較好地將體育與藝術結合,能夠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轉第135頁接第142頁在體育教育中新增藝術教育成分之後,使體育教育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契機。體育教育也就能順應學生需求,符合時代要求,並能產生更多當前沒有的、更能鍛鍊、培養人的其他教學內容,以此來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1.藝術性的教學方法促使體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體育教學是一門藝術,因此,首先教師要利用美學標準來創造乾淨、舒適的教學環境,配備整潔美觀、安全實用的運動器材,使學生較快地融入教學活動中來。其次,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進行一些有著複雜的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活動。這些活動都是一些外觀行為綜合性的表現,即語言與非語言的表演。非語言的表演表現在衣著打扮、表情態度、姿勢動作等方面。僅就動作而言,教師動作表演的藝術越強,其感染力也越強,教學效果越好。最後,動作的藝術性廣泛存在於舞蹈、藝術體操、基本體操,韻律健美操、技巧與機械體操等具有明顯美感的動作中,也存在於武術、跆拳道、柔道等民族傳統專案中的精神文化內涵中。所以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培養他們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增強學生對動作內在美的理解,這樣有利於創造美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學水平。在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能時,可以將要傳授的知識儘可能地通過圖片、影視技術、歌謠、遊戲、舞蹈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教授。

  2.藝術教育對體育訓練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體育訓練中採用藝術的手段對學生進行訓練,對他們運動水平的提高和比賽中保持良好的生理、心理狀況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因為在音樂伴奏下可提高運動員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水平,使大腦皮層神經過程興奮和抑制得到合理的交替,改善神經的強度、均衡性和靈活性,使運動員控制肌肉的能力增強,以增加表現效果,提高運動訓練水平。同時對學生運動生理研究發現,音樂的節奏感可以建立條件反射,調節運動員的節奏。在比賽臨近時期,學生的心理會有不同程度的緊張,此時對學生心理調節非常重要,可在訓練中運用一些恰當的音樂或影視片等藝術手段進行心理調節,緩解學生的緊張心理,增強自信心、鼓舞士氣,提高運動成績。

  3.精神、意志激發體能體魄

  藝術教育培養的文化精神、意志能力,可以“移植”在體能體魄的教育中,促進和激發受教者的體育活動。生命具有趨樂避苦的惰性,體育就是使生命超出自由活動的界限,在某些規範、指標的要求下活動,以發展和完善體能體魄。規範、指標會高於身體愉快狀態下承受的範圍,要達到或完成這些指標,就需要受教者以頑強的意志能力和不懈的努力克服生命的惰性。藝術教育對受教者精神境界和意志能力的培養,有助於主體克服生理意義上的惰性,實現體育的目標。

  綜上所述,藝術教育對人在生理、審美、意志品質的培養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只有重視和充分發揮這種促進作用,在體育教育中滲透藝術教育,體育教育才有可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最終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寇永俊,牛亞莉.論體育與藝術[J].蘭州大學學報社科版,19981.

有關中學藝術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分析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談首飾藝術研究論文
淺談平面藝術設計論文
淺談歌唱藝術研究論文
淺談民族藝術研究論文
淺談公共藝術畢業論文
淺談體育藝術教育論文3篇
淺談農村美術教育的參考論文
淺談農村美術教育的論文
淺談幼兒美術教育的重要性論文3篇
淺談幼兒美術教育的意義範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