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民間藝術研究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民間藝術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的瑰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民間藝術走進幼兒園

  【摘 要】民間藝術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資源,綏化市雖然擁有豐富的民間藝術文化資源,但是民辦幼兒園卻從未將民間藝術納入過課程中。為了民辦幼兒園更好的生存,也為了幼兒的發展。本文對綏化市的民間藝術進行了一個簡單的梳理,針對民辦幼兒園特點,提出一個包括課程分析與選擇、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四個環節的民辦幼兒園民間藝術課程開發程式,在課程開發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前期準備和資源利用兩方面問題。

  【關 鍵 詞】綏化市;民辦幼兒園;民間藝術;課程開發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305-0152-03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目前世界各國都紛紛致力於本國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揚,許多國家從幼兒園伊始進行民族文化教育的啟蒙工作。作為綏化市的民辦幼兒園,沉浸綏化市獨有的文化氛圍中,又獨有足夠的課程靈活性,這為綏化市民辦幼兒園進行民間藝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一、民間藝術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資源

  民間藝術是普通勞動群眾根據自身生活的需要創造的,經由歷史積累和集體傳承而發展起來的藝術。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民間藝術集材料、功能、形式於一體,其文化形態十分廣泛:有的和日常生活相關,有的和傳統節日習俗相關,有的和禮俗交往相關,有的和遊藝競技相關等等。[1]這些民間藝術蘊涵著巨大的教育財富,可以作為幼兒園課程的重要資源。民辦幼兒園可以以此為突破口,將綏化市的民間藝術作為真實、形象、生動的教材納入幼兒園的課程研究中,在豐富了幼兒園課程的同時也間接繼承、發揚了本地區的文化遺產。

  民間藝術題材能從不同角度展示家鄉的特色傳統文化,它的許多藝術內容反映了當地人民愛自己的家鄉、熱愛生活的特點。民間藝術往往將藝術性、教育性、趣味性融合在一起。因此,挑選有益於幼兒全面發展的民間藝術作為課程資源納入到現有的課程內容中,既能豐富幼兒園的課程內容,增強教師在課程選擇和實施中的創新意識,又能開闊幼兒視野,豐富其感性經驗,培養幼兒的審美感受能力、開發其智慧潛能,還能激發幼兒對家鄉的熱愛。

  二、綏化市民間藝術的特點

  綏化市是一個擁有眾多民間藝術的地區,它的特色文化是以滿、漢、回、蒙、朝鮮族等各族民間文藝綜合而成的。近年來,綏化市深入實施寒地黑土特色文化戰略,加快寒地黑土特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古老的民間藝術迎來了一個發展的春天。目前,綏化市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4項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8項。綏化市多個縣、市、區獲得文化部授予的“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美譽。

  望奎皮影戲以它精美絕倫的影人、高亢委婉的腔調,博得眾多人的喜愛,與將皮影藝術通過繪畫形式表現出來而創造出的皮影畫一起形成了獨具魅力的望奎皮影藝術,目前望奎縣的皮影戲已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海倫剪紙已經被確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綏稜農民畫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藝術特色,汲取了民間剪紙、民間刺繡、木板年畫、門神等其它姊妹藝術的技法和形式,並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民間藝術風格;起源於蘭西的熱烈、火暴、歡快的舞蹈雙扇舞。除此之外,還有北林風箏、肇東國畫、安達書法、海倫的東北二人轉、慶安版畫、望奎皮影、蘭西掛錢和綏稜黑陶等。

  三、綏化市民辦幼兒園民間藝術課程開發

  雖然擁有豐富的民間藝術文化資源,但是通過調查發現,綏化市的民辦幼兒園對民間藝術的利用主要集中在環境創設中,從未將民間藝術納入過課程中。大多數的園長和教師還沒有認識到民間藝術的教育價值,雖然也有一些教師覺得應該讓民間藝術走進幼兒園,但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才能讓這些民間藝術較好地融入幼兒園課程。對於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學前教育市場,幼兒園如何凸顯其教育理念,彰顯其教育特色,是一個幼兒園區別於其他幼兒園的外顯特徵,也是幼兒園能夠在眾多的幼兒園中佔得一席之地的重要保障。因此,探索一條既符合幼教發展規律,又能得到家長和社會認同;既能運用先進理論,又不脫離實際的特色發展之路,對於民辦幼兒園來說,就顯得尤為迫切了。[2]

  一民間藝術課程開發程式

  根據綏化市民辦幼兒園的管理特點,構建一個操作性較強的課程開發系統,包括課程分析與選擇、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四個環節。這四個環節是迴圈往復的過程,以幫助民間藝術課程在綏化市的民辦幼兒園得到長期有效的開展。

  1. 課程分析與選擇。不同類別、不同特點的幼兒園具有不同的教學要求,幼兒園具有的基本條件也不一樣,這些都直接制約著幼兒園的藝術課程目標。首先,園長牽頭組織全園教師研討,從本園幼兒發展的情況和辦園理念出發,確定符合本園的藝術課程目標。其次,在目標確定好之後,對所有的民間藝術課程資源進行分析,非所有的資源都具有在本幼兒園開發利用的價值,都適宜進入幼兒園的課程,因此有必要對這些課程資源進行篩選。由於進行的是民間藝術課程,所以必須要考慮師資條件、本園的基礎設施條件。在幼兒園結合自身情況對課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最終選擇何種民間藝術課程來實施。

  2. 課程設計。在對幼兒園自身情況和綏化市的民間藝術資源進行分析和篩選後,就需要設計幼兒園民間藝術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總體方案。總方案可以由園長帶領全園教師共同進行,要明確課程開發的基本理念、方案目標、實施細則等,並且做好責任分配、資料的收集等安排。課程設計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做好對民間藝術的重新整理和編排,因為民間藝術到幼兒園的藝術教育還需經過一定的改編,使其符合幼兒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起到促進幼兒發展的作用。在完成總體的課程設計後,由各個班級自行設計具體的活動方案,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班級的情況選擇適合的活動方式、活動時間等。

  3. 課程實施。基於民間歌謠的幼兒園藝術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總體方案確定後,就需要按照方案的要求逐步進行實施。這一步對幼兒教師而言尤其重要。因為課程的實施是一個由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對於課程理論和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理論基礎比較薄弱的教師,要進行課程理論以及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技能等相關培訓。[3]幼兒園方面需要做好保障工作,為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供積極有效的支援。   4. 課程評價與反思。課程評價是課程開發的主要內容,通過對課程實施過程中所有資料的分析,判斷課程的適宜性,為下一步課程的開發通過經驗借鑑。民間藝術課程的評價也可以從幼兒發展和教師專業化兩方面來評價。需要注意的是,為了更好地做好課程評價工作,在民間藝術課程實施過程中,要儘量儲存所有相關材料,實施課程的教師要及時記錄實施心得。

  二綏化市民辦幼兒園民間藝術課程開發注意事項

  1. 做好民間藝術課程開發的前期準備。限於綏化市民辦幼兒園自身的師資水平,民間藝術課程開發對於他們來說是比較難的一件事情,因此做好前期準備對於他們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做好師資培訓工作。教師是課程資源最重要的開發者和實施者,教師隊伍在此方面的素質高低將直接影響著民間藝術課程開發。對教師的培訓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培訓課程開發的相關知識和能力。這需要民辦幼兒園與地方高校合作,利用他們的教師資源對教師進行此方面指導,甚至是與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合作來共同開發。二是提高教師的民間藝術素養。通過文獻資料瞭解綏化市的民間藝術;走出幼兒園到各民間藝術的發源地參觀考察;請這些民間藝術的傳承者對教師進行培訓。

  其次,深入瞭解綏化市民間藝術。綏化市的民間藝術非常多,但由於各種原因,對於這些民間藝術的開發還處於初級階段。民辦幼兒園的教師以35歲以下年輕教師為主,這些教師對於綏化市民間藝術的瞭解和熟悉程度決定了幼兒園對民間藝術課程開發的效果。同樣,在整個課程開發中佔據著很重要的領導者,支持者位置的園長,他們對於民間藝術的理解直接影響著整個課程的開發。因此,通過各種途徑先深入瞭解各種民間藝術,包括它所體現的文化、操作流程、製作工藝等方面。只有在瞭解的基礎上才能去選擇,去進行篩選和改編,才能有效地將其融入到幼兒園藝術教育課程中,變成幼兒園的特色課程。

  2. 注意對現有資源的利用。幼兒園民間藝術課程的開發利用,不僅需要社會各屆、各部門的支援、幫助與理解,同時也需要幼兒園主動與社會各部門、各機構交流,爭取社會各部門、各機構為幼兒園老師和幼兒提供知識、技術、人力和物質的支援。[4]在綏化市一些小學已經開設了一些民間藝術課程,綏化市政府和民間藝術傳承者們也在通過不同的方式宣傳和推廣這些民間藝術,很多幼兒的家長可能本身就是某一項民間藝術的傳承者。民辦幼兒園要主動尋求這些資源,可以以合作的方式將他們作為重要的課程開發參與者。將一切可以利用的外部資源考慮進課程開發之中,加強民辦幼兒園與社會機構的交流與合作,注意對現有的物力、人力等資源的利用。

  總之,綏化市的民辦幼兒園應該重視綏化市民間藝術資源的獨特教育價值,選擇適當的方式方法,讓這些優秀的民間藝術在幼兒園課程中得到開發和利用,讓其更好地為幼兒的發展服務,讓其在幼兒園散發出獨特的魅力,也能建立起幼兒園的特色,讓幼兒園更好地生存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江嚴冰.江蘇民間藝術素材在大學藝術教育中的價值[J].美術時代.2008.06.

  [2]孫永鳴.民辦幼兒園特色發展與課程園本化研究—基於萬傑朝陽學校幼教部的個案研究[D].山東師範大學.2007.

  [3]劉賀佳.基於民間歌謠的幼兒園藝術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研究——以長沙市A幼兒園為例[D].長沙:湖南師範大學.2010.

  [4]陳金平.幼兒園藝術教育中民間工藝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以鳳凰縣A幼兒園美術教育為例[D].長沙:湖南師範大學.2012.

  範文二:民間藝術與幼兒園課程

  摘要:本文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通過對民間藝術特性和幼兒園課程的分析,得出了感受和創造民間工藝是幼兒的認知和審美能力可及的結論,認為將民間藝術引入幼兒園課程,對幼兒進行民間藝術的薰陶是可能的和必要的。民間藝術要成為幼兒園的課程內容,必須關注其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關鍵詞:民間藝術;幼兒教育;幼兒園課程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7-0224-01

  民間藝術深深地根植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沃土中,體現著我們古老民族的最本質的審美精神。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它形成了技藝精湛的文化景象,融會了中華民族的精髓,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廢舊材料製作手工藝品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 民間藝術進入幼兒園課程,是符合《綱要》精神的。民間藝術之所以能成為幼兒園課程的內容,是因為感受和創造民間工藝是幼兒的認知和審美能力可及的。民間藝術的特性是與幼兒園課程的特性是一致的,具有較高的教育價值,民間藝術可能也應該成為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1.民間藝術的特性

  1.1 實用簡潔、因材施藝。民間藝術顯示了廣大民眾對生活的實用需要,而不是一種純粹的藝術審美創造活動。民間藝術的材料使其風格迥別於其他工廠化生產的工藝美術品。民間製作工藝美術品時材料不可能有嚴格的規定和選擇,只要能用就行,木、石、泥、布、草、竹、麻、柳,甚至玉米葉、高粱稈都可充作材料。各地多有以草、藤、竹、麻、棕、高粱稈、玉米葉製作工藝美術品者,顯然緣於原生材料隨處可取,做起來特別方便之故。我們經常能看到,幼兒平時在創作作品時,也是就地取材,一張舊報紙、一塊泥巴、一個廢棄的小瓶……都能被幼兒拿來當作製作的材料。

  1.2 質樸率真、隨意大方。民間藝術的作者即是勞動群眾,他們在生產勞動之餘,自發地按照自己的直覺和趣味,自由想象發揮,因而,其作品具有濃厚的鄉土味,質樸大方。民間藝術的審美意象是追求情感上的真。因此,不注重形象上的真,“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是主觀的真實,創作的隨意性就是基於這個道理。民間藝術隨意性的造型特點源於民間藝人嫻熟的技藝所創造的“熟能生巧”之作和因陋就簡條件下的“弄巧成拙”。創作表現出“即興發揮”,造型上顯現十分隨意的特點,有的作品稚拙得就像兒童的塗鴉。在創作過程中民間藝人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灑脫,他們的精力集中在創作主題的渲染上,乎略細節的處理,表現出一些違背生活常識的不合理情節,讓理念服從於意念、情理服從於情感。在造型中並不完全依賴對自然的觀察和簡單的直觀反映,而是靠記憶力,藉助意象進行創作,這樣一來造型的隨意性也就順理成章了。老百姓常說,“我想啥就畫啥,只要心裡有,看不到的東西也可畫在紙上”。這些樸實的話語不同樣也描述的是幼兒在進行美術創作時的心理狀態嗎!

  1.3 熱烈誇張、象徵寓意。民間工藝品大多有著強烈的情調,造型誇張,色調對比,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裝飾味。民間藝術由於民俗傳統的支配,大部分都有寓意深刻的含義和象徵。比如:為什麼人們藉以各種姿態的虎的形象來寓意驅邪,表達保佑平安吉祥的祝願?傳說虎為獸中王,可籍虎威驅趕一切惡獸。另外,“虎頭虎腦”、“虎虎有生氣”等又是人們對孩子健康的比喻、表述。在造型上,往往突出虎的雙目和利齒,以表現其威武、避邪的一面,同時,虎身上又飾以吉祥花草,表現出吉祥的一面。這種象徵寓意在民間藝術作品隨處可見。這同樣也是我們欣賞幼兒的作品時需要特別予以注意的地方,只有發掘出其中寓意,才能體會其構思和想象之妙。

  2.民間工藝美術進入幼兒園課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感受祖國和民族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感受民族的、民間的、現實生活中的藝術也是我國教育政策的一個基本指向。將民間藝術引入幼兒園課程,對幼兒進行民間藝術的薰陶是可能的和必要的。

  2.1 處理好繼承和發展的關係。民間藝術進入幼兒園課程,不是純粹的在現有的課程中加入新的成分,而主要是對原有的課程內容的呈現和實現採用一種新的視角,把部分課程內容同現實生活和民間藝術結合起來。使其他課程內容的學習與民間藝術的學習在同一過程中綜合的進行,是幼兒園課程的實施真正成為一個生活化的、趣味性的和綜合性的過程。當然,強調民間藝術的課程價值,並不意味著民間藝術成為幼兒園課程的全部。民間藝術主要的應該融合和滲透在其他課程內容之中。

  因此,民間藝術的教育,不能僅僅關注學習的藝術要求,更不能僅僅關注簡單的技能積累,而是應該綜合的衡量民間藝術對幼兒發展的價值,從知識、能力、態度、情感及技能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考察,使民間藝術的教育真正達到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目的。有很多民間藝術代表了成人的生活和成人的審美取向,體現了成人的思維和成人的情趣。

  進入幼兒園課程的民間藝術不可能完全是為幼兒所創造的。這樣,對民間藝術的選擇就成了幼兒園課程內容選擇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民間藝術的組織、加工和改造就成了幼兒園課程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民間藝術的選擇、加工的基本原則是對幼兒來說具有發展價值,有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尤其是通過動作學習的可能性。遠離幼兒生活經驗,不能引發幼兒全身心投入的民間藝術不是幼兒園課程首選的內容。

  2.2 民間藝術要成為幼兒園的課程內容,必須注重其實踐性和可操作性。靜態陳列的民間藝術品不能表明民間藝術進入幼兒園課程,更不能表明民間藝術促進了幼兒的發展。對幼兒而言,民間藝術就是動手、動身和動腦的藝術,民間藝術就是與提取一定的生活經驗聯絡在一起的藝術。從這個意義上說,幼兒園課程實施中,提供操作和創造的材料同呈現民間藝術成品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教師在民間藝術學習中的作用主要的不是解釋和教導,而是啟發和引導幼兒動手,引發幼兒創造。

  綜上所述,將民間藝術引入幼兒園課程的基本原則是對幼兒來說具有發展價值,有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尤其是通過動作學習的可能性。遠離幼兒生活經驗,不能引發幼兒全身心投入的民間藝術不是幼兒園課程首選的內容。

  參考文獻

  [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版。

動畫藝術研究畢業論文
學校藝術教育有效模式研究論文
相關知識
幼兒園民間藝術研究論文
淺談民族藝術研究論文
幼兒園教育技術淺談論文
動畫藝術研究論文
淺談首飾藝術研究論文
淺談歌唱藝術研究論文
民間審計研究論文
思想政治教育藝術研究論文
關於幼兒心理健康的研究論文
幼兒園安全教育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