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班家園育兒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很多父母感覺隨著孩子進入小學階段,孩子就老喜歡在大人交談時插話,而且不理他她時,他會一直糾纏於爸爸媽媽叫個不停。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各位家長們抓緊看看吧。

  一

  孩子愛插話的原因

  很多父母感覺隨著孩子進入小學階段,孩子就老喜歡在大人交談時插話,而且不理他她時,他會一直糾纏於爸爸媽媽叫個不停。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是正常的不?孩子想要急於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那麼越是這樣的孩子越要培養起他她的耐心。孩子愛插話怎麼辦呢?

  隨便打斷,是非常無禮的一種表現。在很小時出現這種狀況,家長可能沒意識到,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還是會遇到這樣的人:他們很熱衷交談,當別人闡述自己觀點時,他們喜歡打斷別人,談論自己的看法。這樣的人往往會遭人厭煩,不願與其交流。但你越是不想和他們說,他們越喜歡加入到你們的談話中來。遇到這樣的人,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其背後的機制是什麼?

  要教導他們,應在大人討論的間歇時插話,不能打斷大人的談話。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經歷了一個從青春期的自我中心階段到成人期的人際――自我互動階段。在自我中心階段,青少年感覺自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每個人都在觀察自己的表演,自己的感受永遠是第一位的,最值得關注。他們過分關注自我內心的感受而誤以為周圍的人都不大理解自己,所以也就不大能去照顧別人的真實感受,並且他們往往會曲解別人,以為大家都在對自己指手畫腳、品頭論足,所以,自我中心化的說話方式成了他們的一種自我防禦與保護機制。

  那些愛打斷他人的人,很可能是沒有完成從青春期自我向成人期過渡的階段,他們的自我同一性在發展中受挫,所謂的自我同一性混亂就是:沒有在社會中找準自我的角色,自我認同不良的心理焦慮導致他們不斷在與他人交談中打斷別人,不斷重複青春期的那種自我防禦的談話機制。

  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達到一種良性的認同;同時,當要打斷別人時,提醒自己“多給別人一些表達的機會,並從中找到自我發展的資源,獲得人際雙贏”。如果在生活中遇到這類人,你可以起初多給他們一些自我表達的機會,傾聽他們把自己的觀點談具體。然後用語言暗示他:“現在我可以說了嗎?”你也可以善意提醒他:“希望我說的時候,你先不要插話,好嗎?”這種方式會提醒他調整自己的人際溝通方式,達到與他人更順暢地交流。

  孩子插話是正常現象,這種不好的習慣改正可能需要一定時間,父母要有耐心,對孩子加以啟發和誘導。同時,父母應樹立起一個禮貌地與人交往的榜樣,使孩子受到啟迪和提高。可以從別的孩子在講話時插話而受到批評,就可以問自己的孩子:“剛才那個孩子做得對不對?為什麼?你喜歡他嗎?”讓孩子從中受到教育。

  二

  娛樂活動對小孩子的影響很大

  娛樂活動對幼兒的情感和意識有很大的影響。它能使孩子體驗生活中的美,帶助孩子樹立對親友、對美好事物的良好態度和親切感情。外出遊玩可使孩子直接看到秀麗的山川,祖國的建設成就,從而培養熱愛祖國的感情。觀看精彩的文藝演出,不但能陶冶孩子的情操,並能使孩子接觸各民族豐富多彩的藝術創造,受到良好的審美教育。

  參觀、看電視、聽廣播、玩具,可使孩子獲得有關社會和自然的知識,擴大眼界,促進智力發展,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郊遊、逛公園,可使孩子情緒愉快,心情舒楊,是陶冶性格、增進身心健康、鍛鍊體魄和意志的好機會。所以,不論國內,還是國外,都比較注重幼兒在娛樂中學習,做到施教於常。在組織娛樂時,為了使孩子在玩中得到更多、更好的知識,必須注意做到:

  1明確目的,寓教育於娛樂之中。家長帶孩子進行一項娛樂活動以前,都應事先想好這次活動要使孩子受到什麼教育。即使多次帶孩子進行一項活動,也應設法讓孩子觀察發現新事物。

  2選擇適應孩子年齡特點的娛樂內容。孩子年齡小,有自己的理解水平與興趣愛好,有些適合成人的娛樂活動對孩子就不一定合適。有些娛樂活動的內容基本上是孩子能接受的,但也有個別地方對孩子無益,如電影中的凶殺場面等,家長要善於引導。對幼兒可以採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不讓他繼續觀看。

  3注意活動的時間和活動量。孩子的娛樂要有節制,適可而止。不要造成孩子過度興奮和疲勞,要注意動靜交替。帶孩子出去玩也不能過多,免得孩子在家呆不住。睡前不宜進行使孩子過於興奮的活動,以致孩子不肯就寢,或夜間睡不安穩。

  4要注意安全。在人多、擁擠的公共娛樂場所,家長要特別留心帶好孩子,防止丟失和碰傷。在過馬路時,一方面要看好孩子,另一方面要給孩子講明遵守交通規則的好處,使孩子慢慢掌握一些交通知識。

  寓教於樂,施教於常,重要的是選擇好有意義的娛樂內容。

  聽廣播可以多方面豐富孩子的知識。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專門為學齡前兒童組織的“小喇叭”節目是孩子的良師益友。幼兒的模仿性很強,聽“小喇叭”節目,能跟著學唱歌、說兒歌。“小喇叭”既能活躍孩子的生活,又能使他們增長見識。隨著孩子年齡、智慧的增長,可以選擇適應孩子理解能力的節目收聽。四歲的孩子可以選聽一些音樂、歌曲節目,六歲的孩子可以選聽故事連播。總之,對兒童適宜的各種廣播節目,都可以選擇一些。看電視、電影,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三歲以前的孩子還看不懂電視劇的情節,他所看到的僅是某些動作的片斷,因此,家長要為孩子選擇適當的節目,並作必要的講解。三歲左右幼兒的求知慾、認識能力不斷地增長,對於事物的連續性有所理解,注意力也在發展,可以有目的地培養他看一些短小的節目,如動畫片、兒童故事片及一些兒童歌舞等。一些較好的兒童影片表現了少年兒童們的機智勇敢、勤奮好學、團結友愛等好品德,是向兒童進行教育的好教材。

  郊遊、逛公園可以開闊兒童的視野,增長社會知識。公園裡蔥鬱的樹木,豔麗的花卉,精巧的建築物……都能觸動孩子的美感。家長應注意利用這一場合向孩子進行相應的教育。通過遊園,讓孩子觀察大自然的嫵媚秀麗景色和欣賞園林藝術,使孩子受到美的薰陶,瞭解園林中的動植物和建築設施,增長知識,培養愛人民、愛祖國的情感,在孩子與過往遊人的接觸中體驗人們的社會生活。在兒童遊戲場玩耍時,要教育孩子學會正確對待不相識的小朋友,不搶奪、不爭吵、相親互讓地一起玩,這是培養幼兒集體主義精神的好場所。

  觀看文藝演出、參觀展覽是培養孩子文藝興趣的理想場所。心理學家證明,幼兒初期能對色彩鮮豔的東西產生美感。在一定的教育影響下,四五歲的孩子就能從音樂、藝術作品中,從自己的美術、歌舞、朗誦等文藝活動中,產生美的體驗。因此,可以在幼兒的美感發展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對文藝的興趣和愛好。博物館、天文館等場所,適合於智力較發達的六七歲的幼兒參觀。在那裡有許多關於歷史、生物、天文等知識,這樣都能激發孩子對大自然和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慶祝節日和生日,也能使孩子感到生活的關好和愉快,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關懷別人,逐步養成尊敬長輩、講文明禮貌的習慣。節日和生日期間,家中常有親友來往,成人們歡聚一堂,友好的情誼往往很容易感染孩子。同時,要不失時機讓孩子幫大人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給客人端茶、送糖等,也可以讓孩子給容人表演一些節目,使孩子成為一個熱情、勇敢、有禮貌的人。

  三

  引導孩子正確看電視

  隨著電視的普及,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看電視的問題,也擺在了家長們的面前。孩子對電視著了迷怎麼辦?電視節目會給孩子帶米什麼影響?

  很多孩子只要一看上電視馬上安靜了,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似乎周圍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孩子愛看電視並不是一件什麼壞事。有很多開心益智的兒童節目,如木偶劇、動畫片、小魔術,還有祖國各地、世界各地、歷史故事、動物世界等,不僅富有思想性、知識性,而且有一定的趣味性。一方面,這些電視節目可以豐富孩子的頭腦,輸送給孩子新鮮的養料,另一方面,還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啟迪智慧,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他們學習,豐富他們的感情。

  但是,如果孩子沉緬於電視節目中,也是十分有害的。其實,孩子迷上電視,除了跟他們的愛好有關外,家長也並非沒有責任。如有的家長為了個人省事,就把孩子放在電視機前,讓電視機當保姆。日久天長,孩子自然對電視產生了依賴性,結下了難解之緣。有的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往往採取粗暴的方法,不準孩子看電視節目。這種辦法是不可取的。對於迷上電視的孩子,應當採取疏導的方法。

  首先,對電視節目的內容應當有所選擇。幼兒的思想單純,分析能力和鑑別能力差,並且容易受驚嚇。所以,離奇驚險的武打片、令人咋舌的鬼神片、談情說愛的愛情片等,都不適宜給幼兒觀看。應當選擇一些孩子能夠接受,又有教育意義的電視節目給孩子看。孩子喜歡看《西遊記》、《水滸》等電視連續劇,家長可因勢利導,要求孩子看完後,把電視劇中的簡單情節大致講出來。這樣孩子既對文學名著有所瞭解,又進行了語言訓練。電視內容選擇恰當了,還能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如有的孩子科技小常識,也搞起了小製作。

  其次,家長在孩子看電視的時間上也要有所控制。兒童如果較長時間看電視,會漸處於催睡狀態,如仍要勉強堅持,就要消耗孩子的很多精力。此外,電視螢幕上忽明忽暗,鏡頭急速變化,孩子也難以長時間承受這種刺激。這是從兒童健康角度出發。

  最後,還要告誡家長們,您們要約束自己。有些家長一看上電視,就顧不上孩子了。孩子找家長說話,家長也不回話,孩子有疑難向題請教,家長也一推了之。有的家長還因為貪看電視而影響孩子睡覺。家長看電視不節制,就不可能約束孩子。只有家長先改掉“電視迷”的毛病,才能正確引導孩子看電視。

  

託班家長育兒知識
託班家園共育育兒知識
相關知識
託班家園育兒知識
託班家園育兒知識三篇
託班家園育兒知識三篇
託班家長育兒知識
託班家庭育兒知識
託班家教育兒知識
託班入園育兒知識
小託班家長育兒知識
小班家園育兒知識
幼兒園託班入園育兒知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