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考試複習筆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學習的個別差異與教育

  1、解釋下列概念:

  稟賦優異兒童:凡智力測驗獲得智商140分以上者,或者在特殊性向測驗有突出表現者,或在創造效能力測驗得分超群者等,均可認為是稟賦優異的兒童。

  智慧不足兒童:低於平均的心智功能、缺陷性的適應性行為與發展期間所顯示的現象,具備這三個要素的兒童可視為智慧不足兒童。

  學習困難兒童:指在理解或使用語文方面,顯示基本心路歷程的失常。其失常現象可能包括知覺障礙、大腦受傷、輕微大腦功能失常、閱讀困難、發展性失語症等。學習苦難並不包括下列因素構成的學習問題:視覺、聽覺、動覺殘障,智慧不足,情緒困擾,或環境失利等。

  情緒困擾兒童:情緒困擾兒童是指經常為莫名其妙的緊張與焦慮所困擾。這種相當長期的不適當情緒反應足以影響個人正常情緒控制能力。

  認知風格:這一術語用來描述學生在加工資訊時習慣採用的不同方式。具有三個特徵:①它們是學生的理智特徵;②它們描述的是那些在時間上相對穩定的過程;③學生在完成類似的任務時始終表現出這種穩定性。

  正式學生群體:根據上級正式檔案或學校內部正式規定而建立的各種學生群體組織。

  非正式學生群體:沒有正式規定建立,也無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關學生自願組合而成的學生群體。

  2、 試分析性別差異對學習的影響。

  小學階段男女生之間無顯著差異;中學以上差異顯著,一般發現,女生在語文能力方面的優勢逐漸消失,而男生在數學能力方面的優勢卻繼續增加。

  3、 什麼是加速制教學策略、充實制教學策略和特殊班級制教學策略。

  加速制制教學策略:原班充實,水平充實和垂直充實

  特殊班級制教學策略:集中辦班,固定特殊班級和彈性特殊班級

  4、簡述智慧不足兒童的分類。

  ①可教育者***智商在50——75*** ②可訓練者***智商在25——49*** ③保護者***智商在25以下***

  5、試述智慧不足兒童的教育目標與教育原則。

  ①可教性智慧不足兒童的教學目標:社交、職業、獨立、習慣、基本課程和基本能力、娛樂能力、家庭角色、社會成員。

  ②可教性智慧不足兒童的教學原則:不再遭受失敗、小幅度跟進、適當重複、體驗成功、個別化教學。

  6、試述學習困難兒童的行為特徵及教育措施。

  特徵:不能就席端坐、端坐不動、顯示其它症候。

  教學措施:行為修正、探索新方法。

  7、試述情緒困擾兒童的特點與教育措施。

  特徵:過分焦慮、非常敏感、肌體緊張、行為古板、孤獨、不善交往或心神不定,有時還可能出現反社會行為,或以攻擊作為“防衛性”手段。

  措施:特設教室、生活空間會談法。

  8、簡述常用的因材施教原則和策略。

  原則:正常地對待方式、正確的態度、積極的評價、主動的操作。

  策略:能力分班或分組、跳級、留級、複式教學、程式教學。

  9、簡述學生認知性格的主要差異。

  ①它們是學生的理智特徵;②它們描述的是那些在時間上相對穩定的過程;③學生在完成類似的任務時始終表現出這種穩定性。

  教學設計與課堂管理中的心理學原理

  1、解釋下列概念:

  課堂心理氣氛:心理氣氛是指群體在共同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群體佔優勢的比較穩定的情緒狀態。表現為群體中人們的心境、情緒體驗、情緒波動以及人際關係,對工作及周圍環境的態度等等。

  課堂心理氣氛主要指課堂裡某種佔優勢的態度與情感的綜合表現。

  課堂問題行為:一般認為是干擾教師教學,影響學生有效學習,甚至使教學活動不得不中斷的那些消極行為。但是那些雖然沒有干擾課堂教學的進行,但卻妨礙其本身學習的行為,如打瞌睡、分心、心不在焉、與其他人小聲交談等中性行為也被看作課堂的問題行為。

  民主式領導:民主式的領導方式表現出師生間的相互尊重,教師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易造成師生相互信任與支援的積極心理氣氛。

  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種實施教學系統方法的具體的操作程式。它綜合了教學過程中諸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物件、教學策略、教學媒體、教學評價等基本要素,將運用系統方法的設計過程加以模式化。它的具體的可操作性還表現為:對教學系統的各個方面的分析與設計,都明確提出理論依據和方法,供教學設計者和教師選用。

  凱勒計劃:個別教學系統***psl***是由心理學家凱勒開發的,常被稱作“凱勒計劃”,可用於一門完整的課程。

  凱勒計劃中,課程教材被劃分為許多單元,每個單元都有具體的學習目標。學生利用學習指導中提供的多種手段***包括一系列自學教材***進行獨立工作以達到這些目標。學習指導引導學生完成這套教科書,包括完成規定的作業。學習過程中充分運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習效果。由於學習者按自己的進度學習,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不一樣,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同指導教師討論單元問題。指導教師出教學人員外,也可以有晚乘客也較好的學生擔任。學生教學生是凱勒計劃中一大特點。

  自學課件:自學可見是圍繞某學科內容中的一個課題或單元的教學而設計的學習包。包括學習者學習規定教材所必需的全部資訊。有以下重要部分組成:

  ①學習指導 ②要達到的學習目標 ③活動和練習的描述

  ④學習資料目錄 ⑤一項或多項測試並附答案,學習者可檢驗學習中的進步。

  多媒體學習包:多媒體學習包由同時或先後在自學情況下使用的多媒體資料組成。

  教學策略:教學策略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方式。教學策略設計包括四個具體方面:課的劃分、教學順序設計、教學活動設計及教學組織形式的確定。

  教學順序:教學順序是指教學內容的各組成部分的排列次序,它決定“先教什麼、後教什麼”。

  2、 試析對課堂管理的錯誤見解。

  ①誤以為學生愈安靜則其學習效率愈高

  ②誤以為教師的權威建立在學生對其命令的絕對服從

  ③誤以為學生的行為代表其品德

  3、 簡述教學管理的弊端。

  ①對學生的言行要求過高

  ②對學生的言行要求過低

  ③讓學生娛樂或忙碌以取代學習

  ④對懲罰的功效評價過高

  ⑤缺乏處理問題行為的技巧

  4、試述課堂心理氣氛的型別和影響因素。

  課堂心理氣氛的型別:積極的、消極的、對抗的。

  ①教師的教學

  ②課堂的領導方式

  ③校風與班風

  ④師生的人際關係

  ⑤班級的規模

  5、 簡述課堂教學的管理技巧。

  ①使用訊號制止不良行為 ②鄰近控制 ③提高興趣

  ④使用幽默 ⑤安排 ⑥勸離課堂 ⑦移除誘因 ⑧提出要求

  6、簡述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

  ①學生對教學產生厭惡情緒,尋求其他的刺激而違反課堂紀律。

  ②學生因學習過於緊張,困難較多,害怕失敗等原因而產生挫折與焦慮情緒,為尋求發洩的途徑而違反課堂紀律。

  ③個別學生因成績較差,希望老師與同學注意自己、承認自己,為了獲得在群體中的地位,而不擇手段違反課堂紀律。

  7、 怎樣利用強化技術管理課堂?

  為處理有破壞性或攻擊性的兒童,可以使用一正強化技術為依據的矯正法。

  8、試述良好的課堂管理的主要原則。

  ①以積極的指導為主,以消極的管理為輔

  ②培養良好行為於先,獎懲管理於後

  ③師生共同制定可能達成的行為標準

  ④採取民主式領導,培養學生群居共處的合作態度

  ⑤改善處理問題行為的知能與技巧,以他律為始,以自律為終

  ⑥減少造成不良行為的校內及校外刺激因素

  9、簡述課堂設計過程的基本要素及組成部分。

  教學設計過程的四個基本因素:

  ***一***分析教學物件 ***二***制定教學目標

  ***三***選用教學方法 ***四***開展教學評價

  教學設計的八個組成部分:

  ***一***學習需要的分析***二***教學內容分析***三***教學物件分析***四***學習目標的編寫

  ***五***教學策略設計***六***教學媒體選擇***七***教學媒體設計***八***教學評價

  10、 簡述教學設計工作的特點。

  系統性、具體性、靈活性

  11、 簡述教學設計的應用。

  從巨集觀的角度看,教學設計的原理與方法可應用於一個大規模的職業教育計劃,一門新專業的課程設定及教學計劃,甚至對一個學校的教學系統重新設計,開展全面的教學改革。

  從微觀的角度看,教學設計是對一門具體的課、一個教學單元的設計,是各級各類教育機構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12、 怎樣完成具體的教學設計?

  首先,應根據教學物件的特點設計教學活動。

  其次,應根據學習目標的性質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

  最後,對一課中教學活動的設計應靈活,突出重點,切忌機械的照搬前述模式。

  13、 簡述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

  集體授課、師生相互作用、個別化學習

  14、 怎樣進行課的劃分?

  所謂課的劃分是把一個教學單元的學習任務進一步分解成一定數量的可教、可學的單位,是實施教學的措施之一,因此屬於“如何教”的研究範疇。

  15、 簡述課堂教學順序。

  課堂教學順序根據學科特點主要採用按年代、時間程序排列;按簡單到複雜的發展過程排列;從一般到個別的分化過程排列等。

  怎樣完成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學習結果的測量與評定

  1、解釋下列概念;

  測量:測量是用數學方式對人的行為的描述。

  測驗:測驗是通過一系列的科學程式對學生某一方面的學習行為進行測量。

  評定:數學過程中的評定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估價的過程。

  效度:測驗效度是指測量的真實性、正確性,即該測驗與所要測量的目標特徵相符合的程度。

  信度:信度是反映測驗分數的穩定性的可靠性的指標,是指測量的前後一致性程度,只有信度高的測驗才能夠作為一個穩定可靠的測量工具加以應用。

  論文式測驗:所謂論文式測驗,是由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要點,擇其較重要者出幾個試題,讓學生用論文的方式,自由的以書面形式解答問題。

  標準測驗:標準測驗也稱標準化測驗或標準化考試,是目前國際上廣為流行的一種測驗方法。它是一種大規模的、具有統一標準的、按照系統的科學程式組織的、並對誤差作了嚴格控制的測驗。

  智商:智商表示兒童智力年齡與實際年齡之間的關係,即智齡與實際年齡之比。智商=智力年齡/實際年齡x100。

  怯場:心理學上通常把怯場看作一種情緒過於興奮無法集中注意力,無法控制和無法支配自己的狀態;這也是一種興奮過度,沒有充分發揮力量是成績不理想的狀態。

  2、簡述學習測量和評定的主要功能。

  a*** 診斷功能

  b***反饋與鞭策功能

  ①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反饋資訊②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c***管理功能

  ①編班分組和升留級的依據②職業指導的作用③教育科學研究的工具

  d***教育心理功能

  3、教師應具備哪些測量與評定的知識和能力與清楚地表述教學目標和管理目標,懂得怎樣通過教學和管理活動達到目標,全面瞭解測量與評定的含義及評定對教學及管理的意義。

  ②理解有效測量和評定條件,明確自己在編制、選擇和使用測量工具時所扮演的角色。

  ③能自行編制日常教學使用的測驗,能適當的主持測驗並有效的是用測驗結果,以為改進教學和管理之用;能選擇適當的標準化測驗。

  ④能編制、選擇與使用非測驗式的測驗工具。

  ⑤能綜合解釋測驗的分數和非測驗式測量的結果,作出評定。明確各種測驗的用途及限制。

  ⑥能根據評定的結果,改進自己的教學和管理工作。

  4、簡述評定的分類。

  布魯姆將評定與教學工作聯絡起來,把評定分為三類:一是配置性評定,二是形成性評定,三是總結性評定。

  5、簡述有效測驗的必要條件。

  論不管是心理測驗還是教育測驗,也不管是標準化的測驗還是教師自己編制的測驗,都要考慮效度、信度、難度、區分度等反映該測驗質量特性的重要指標,否則,這一測驗的代表性和可用性就值得懷疑。

  6、論文式測驗的優缺點是什麼?

  優點:

  ①命題省時容易。②有利於測定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

  ③瞭解學生的學習程度。④減少學生情境壓力。

  缺點:

  ①評分的主觀性。②實體缺少代表性。③問題含義太廣泛。④易受其他因素干擾。

  7、怎樣改進論文式的測驗?

  ①問題要明確。

  ②採用一些可用較短篇幅回答的問題,以求取樣適當。還可以用若干小問題代替一個大問題,學生可作明確地回答,教師也可做可靠的評分。

  ③事先擬好指導評分的規則和標準,其中包括可以接受的答案,並規定出這些答案的比重。這些規則和標準有利於增進評分的新度,並對影響評分客觀性的無關因素的控制起著指導的作用。

  ④不要因錯別字或語法有錯誤而扣分,除非考試是為測試這些方面而特別進行的。如果是關於某門學科的知識技能的考試,就應當以此為限。若是要測試語法、識字和寫字,那就要採用另外的測量工具。

  ⑤先要閱看幾份考卷,以便對考查的性質得到一個一般的觀念,並用來檢查與修改評分的規則和標準。

  ⑥在評定一份試卷時不要知道答卷者的姓名,同時儘可能在幾乎相等的條件下評卷定分,或採取兩三個教師合評的方式。

  8、 編制客觀測驗要注意哪些原則?

  ①測驗要測試學科中的重要內容。

  ②要降低測驗專案的閱讀難度,除非測驗的目的在於測量閱讀能力。

  ③一個專案不要為另一個專案的答案提供線索,回答某一特定專案的能力也不依靠前一專案的回力。

  ④必須避免引人上當的問題,詭詐性和欺騙性問題既可能損害測驗的真正目的,又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風氣。

  措詞應適當,以便使學生回答問題的內容而不回答問題的形式。

  9、簡述心裡測驗的形式。

  ***一***智力測試

  ①斯坦福——比奈智力測驗 ②韋克斯勒智力測驗 ③綜合學業性向測驗

  ***二***人格測試

  ①自陳人格測驗 ②興趣測驗 ③態度測驗 ④價值測驗 ⑤行為觀察 ⑥投射人格測驗

  10、 如何防止學生考試怯場?

  基本原則:一是端正學習動機;二是控制能增強興奮度的各種刺激。

  具體做法:

  ①做好學習評定過程中的思想教育工作

  ②做好經常性的學習評定工作

  ③鍛鍊學生自我控制的能力

  11、 學習評定中常見的教師心理誤差有哪些?

  評定中教師常見的心理誤差:

  ①寬大誤差 ②光環效應 ③集中趨勢 ④邏輯誤差 ⑤對比誤差 ⑥鄰近誤差

  12、 什麼是圖示量表、形容詞量表和數值量表?舉例說明。

  圖示量表:將答案的定序尺度用標線的方法提出來,回答者可在標線的任何一點上畫上標記以表示自己的評定。

  形容詞量表:提出問題之後,用一組序列化的形容詞或修飾短語的方式提供各種不同程度的答案,回答者在每個形容詞及短語上畫圈或作上記號,以表示自己的評定。

  數值量表:這種量表只是簡單的把數字加在形容詞量表上,對每一個等級的答案都標上分數。

  13、 什麼是行為量表和強迫選擇量表?舉例說明。

  14、 舉例說明常見量表的變體形式。

  15、 怎樣編制一個綜合學習評定量表?


如何建立屬於自己的記憶方法
教育心理學複習筆記摘抄
相關知識
教育心理學考試複習筆記
心理學考研複習計劃怎麼寫
心理學考研教育心理學這些知識點你記住了嗎
與教育心理學有關的參考論文
教育心理學複習筆記
教育心理學複習筆記摘抄
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淺談教育心理學的實踐論文
教育心理學問題探討論文
教育心理學相關探索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