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長李強講話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李強,男,漢族,1959年7月生,浙江瑞安人。1976年7月參加工作,1983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高階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現任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省政府黨組書記。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範文***一***: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演講

  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能夠在美麗的江南水鄉烏鎮與大家分享網際網路時代的一些感受,我覺得特別高興。

  我想先說說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地方。從這個會場向東500米,是人類最古老、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開鑿距今2500年,今年6月剛剛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歷史上,京杭大運河是中國最重要的南北運輸大動脈,在海運和陸運交通興起前,其貨物運輸量曾經佔全國的四分之三。京杭大運河的偉大之處,在於打通了中國五大水系,實現了空間的互聯互通;而今天的網際網路,實現的卻是更廣更大範圍的互聯互通。

  在這個會場門外,就是1200年前烏鎮人辦“香市”的地方,“香市”就是集市,也可以說就是現在的購物狂歡節。新中國第一任文化部長茅盾先生就出生在烏鎮,這位大文豪曾經描寫過當年烏鎮香市的熱鬧場景,這個場景距離現在也已經是100年了。

  我想,100年前的“購物狂歡節”,參與的人有多少?或許是幾千人,最多也就是幾萬人;輻射的範圍有多大?或許是幾公里,最多也就是幾十公里。而今天,網際網路讓購物狂歡節的能量大爆發。8天前,雙十一,是中國乃至全世界參與的網上“香市”,全國網購總額超過805億元,包裹數超過5億個,其中阿里巴巴電商平臺的總交易額達到571億元。所以,我們不用奇怪,為什麼阿里巴巴的股價還在上升,為什麼很多國家領導人願意會見甚至主動約見馬雲先生。

  我說這些,只是想說——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進步,總是伴隨著某種重大技術的誕生。如同200多年前蒸汽機的發明,把人類帶入工業時代一樣,網際網路正在全面改變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國接入國際網際網路不過短短20年,但網際網路總是用超乎想象的成長速度,強悍地擴張著發展邊界,顛覆了眾多傳統行業,成為當今生產力發展的催化劑、生產關係變革的新力量。

  如今,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大家都在尋找新的動力源。我的判斷:網際網路就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以網際網路為核心的資訊經濟將為浙江下一輪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下面,我談三個問題:

  一、網際網路是不是中國經濟的一次趕超機會?

  首先,與大家分享浙江的兩個網際網路故事——

  一個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阿里巴巴。兩個月前,阿里巴巴在美國成功上市,創下了全球史上最大的IPO交易。最近,阿里市值最高曾經突破3000億美元,相當於1.8萬多億元人民幣,幾乎是浙江20多年來、在境內上市的250多家公司市值的總和。阿里從網際網路創業到成為世界級企業,只用了15年。

  另一個故事,大部分人或許沒有關注過。那就是浙江西南一個偏遠的山區縣——遂昌,人口只有22萬,山多平地少,農林業發展較好。近幾年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不僅茶葉、竹炭、筍乾,甚至連豬肉、禽類都通過網路遠銷國內外,番薯幹從線下走到線上,身價整整高了4倍。在1300多家淘寶店的帶動下,該縣農民人均收入增速已連續7年高於全省平均,被電商界稱為“遂昌模式”。

  阿里巴巴的傳奇,有力地證明了在網際網路時代,新的經濟主體能夠超常規發展。遂昌的故事也告訴我們,網際網路真正讓人感受到了“世界是平的”,每個地區、每個人都有新的發展機會,用全新的資源觀和發展觀來看,一個區域只要抓住機遇,就有趕超發展的想象空間和無限可能。

  當今,沒有哪項技術或產業,能像網際網路這樣擁有獨特的驅動力,促進產業轉型、催生新經濟、贏得“後發優勢”。現在,網際網路正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分析,20**年中國網際網路經濟佔GDP比重***iGDP指數***達到4.4%,已處於全球領先國家的水平。大家知道,在現代人類的歷次技術浪潮與產業革命中,中國一直是學習者、追趕者。網際網路時代的崛起,為中國經濟趕超發展提供了可能。

  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是中國的機會,更是浙江的機會。浙江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這幾年浙江經濟遭遇了“成長的煩惱”,根子在於以傳統產業為主的經濟結構,主要表現為“五個過多依賴”:即過多依賴低端產業、過多依賴資源要素消耗、過多依賴低成本勞動力、過多依賴傳統商業模式、過多依賴低小散企業。在“網際網路+”的時代,通過網際網路在各個行業的滲透、融合、顛覆,既能改造傳統產業實現升級,也能催生新興產業實現轉型,推動存量提升和增量發展,真正實現騰籠換鳥和鳳凰涅槃。大力發展以網際網路為核心的資訊經濟,既能規避浙江人多地少、自然資源匱乏的劣勢,又能放大浙江電子商務、資訊科技產業等方面的優勢,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在新一輪發展中贏得先機。

  二、浙江靠什麼抓住網際網路機遇?

  網際網路時代風雲際會、英雄輩出,我敬佩世界上每一位創造網際網路奇蹟的精英,敬佩騰訊的馬化騰先生、百度的李彥巨集先生,敬佩各位網際網路大俠。但作為浙江省省長,我更為浙江能誕生阿里巴巴這樣偉大的企業而自豪。

  最近不少人問我,阿里巴巴為什麼誕生在浙江?還有人問,浙江為什麼多次產生中國大陸的“首富”?去年是娃哈哈集團的宗慶後,今年是馬雲。我想,答案可能只有一個字——人,因為浙江人具有“敢為人先、特別能創業”的獨特精神。

  浙江地下沒有什麼大礦產,地上也沒有大片的黑土地和原始森林。但浙江人的偉大之處就是把自身變成了資源。我們經常講,以浙商為代表的浙江人,是浙江最為珍貴的資源,浙商精神是浙江的巨大財富。浙江人創業主要有3個特點:一是草根經濟。人人創業、大眾創業的草根創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以小博大”、“無中生有”的商業奇蹟。在浙江,平均不到14個人中就有1個老闆,平均不到45個人中就有1家企業。二是創業文化。主要是四種文化交融的結果:首先是海洋文化,浙江人敢闖敢幹,具有冒險精神;其次是山地文化,浙江人勤勞苦幹、不怕困難;還有移民文化,浙江人團結互助,喜歡抱團做事;再有重商文化,浙江人提倡義利並重、通商惠工。三是開放誠信。目前在全國和全球的浙商,分別達到600多萬和200多萬,他們在浙江本土經濟之外又創造了一個省外的浙江經濟。過去,溫州人到全球經商,讓世界認識了浙商;現在,義烏商貿市場的發展和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讓世界重新認識了浙江。

  大家知道,網際網路基因的本質是平等開放、以使用者為中心。浙江人的創業精神為浙江植入了“網際網路基因”,使得網際網路經濟高速發展,而且形成了一定的比較優勢。比如,浙江擁有3300萬網民,老百姓資訊消費能力比較強,網際網路應用比較突出,資訊科技產業發展比較快,特別是電子商務比較發達。浙江還是全國唯一一個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國家示範區。

  思路決定出路,順勢才能有為。回顧發展歷程,過去浙江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我們牢牢抓住了農村大包乾、發展鄉鎮企業、加入WTO等幾次重大的歷史機遇,實現了經濟的一次次騰飛。現在,浙江完全有可能抓住網際網路崛起的歷史機遇,順勢而為、因勢利導、乘勢而上,大力發展以網際網路為核心的資訊經濟,給浙江經濟再次騰飛插上“新翅膀”。

  三、網際網路創業創新需要一個怎樣的生態系統?

  很多人都注意到一個細節,9月19日,阿里巴巴登陸紐交所時,敲鐘人不是馬雲和他的團隊,而是來自阿里“生態系統”的8位普通人,從網店店主、淘寶客服、淘女郎到快遞員,甚至還有美國的農場主。這背後,是阿里巴巴對“生態系統”的深刻理解和重視。

  有人認為,在網際網路時代,區分世界的關鍵已經不再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而是哪個國家能夠促進更多創新火花。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力,僅有優質的“土壤”和“種子”是不夠的,還需要陽光雨露和精心呵護,最終要形成一個有利於創業創新的完整的“生態系統”。浙江正在打造更有效率的“政務生態系統”、更有活力的“產業生態系統”、更有激情的“創業生態系統”、更有魅力的“自然生態系統”。

  對於政府來說,就是要當好“園丁”,營造更加適宜的“氣候”,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集聚更多更優的“種子”,讓創業創新的激情競相迸發,讓一棵棵小樹苗“茁壯生長”,最終形成浙江的“網際網路經濟叢林”。

  網際網路時代,是一個創富時代。能創業創新的人,是當今世界最稀缺、最寶貴的資源。我們不僅鼓勵浙江人創業,也歡迎更多擁有夢想的人來浙江創業。現在,浙江民資豐厚,創業投資相當活躍,網際網路領域創業創新的氛圍非常濃厚。我們正在打造一大批有浙江特色的創業平臺,比如網際網路創業小鎮、基金小鎮、雲端計算小鎮,進一步集聚風投、基金和創業人才,努力把浙江打造成網際網路創業的首選地、資訊經濟發展的新高地。

  其實,新一波的網際網路創業浪潮已經在浙江大地興起,大批網際網路創業青年正在向杭州等地集聚、大批天使投資公司在浙江落戶。有人預測,未來幾年,浙江會批量生產出具有很強競爭力和發展後勁的網際網路公司。他們中間一定會有“小馬雲”的誕生。我堅信,只有他們創業成功了,浙江經濟才能成功。在此,我也誠摯地邀請全球有志於網際網路創業的年輕人來做杭州人、來做浙江人!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我很榮幸能與在座的各位一道,在千年古鎮目睹全球網際網路界精英的智慧光芒,聆聽各種真知灼見。一樣的古鎮,不一樣的烏鎮。我相信,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召開,會讓烏鎮成為全球網際網路界的達沃斯,見證世界網際網路的每一次強勁的脈動,傳播預測人類未來的每一個大膽的聲音!

  範文***二***:特色小鎮建設演講

  浙江全面啟動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兼具旅遊與社群功能的特色小鎮,是經濟新常態下加快區域創新發展的戰略選擇,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型城市化的有效路徑,有利於加快高階要素集聚、產業轉型升級和歷史文化傳承,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城鄉統籌發展。

  特色小鎮是浙江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的新探索新實踐

  “在新常態下,浙江利用自身的資訊經濟、塊狀經濟、山水資源、歷史人文等獨特優勢,加快建立一批特色小鎮,這不僅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而且有利於破解經濟結構轉化和動力轉換的現實難題。特色小鎮是破解浙江空間資源瓶頸的重要抓手,符合生產力佈局優化規律。浙江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在非常有限的空間裡優化生產力的佈局。從塊狀經濟、縣域經濟,到工業區、開發區、高新區,再到集聚區、科技城,無不是試圖用最小的空間資源達到生產力的最優化佈局。特色小鎮是浙江特色產業、新型城市化與“兩美浙江”建設碰撞在一起的產物,既非簡單的以業興城,也非以城興業;既非行政概念,也非工業園區概念。浙江之所以在城鄉接合部建“小而精”的特色小鎮,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間裡充分融合特色小鎮的產業功能、旅遊功能、文化功能、社群功能,在構築產業生態圈的同時,形成令人嚮往的優美風景、宜居環境和創業氛圍。

  特色小鎮是破解浙江有效供給不足的重要抓手,符合產業結構演化規律。紹興紡織、大唐襪業、嵊州領帶、海寧皮革等塊狀經濟,是浙江從資源小省邁向製造大省、市場大省、經濟大省的功臣。然而,步入新常態的浙江製造,並沒有從“微笑曲線”底端走出來,產業轉型升級滯後於市場升級和消費升級。我們提出特色小鎮必須定位最有基礎、最有特色、最具潛力的主導產業,也就是聚焦支撐浙江長遠發展的資訊經濟、環保、健康、旅遊、時尚、金融、高階裝備等七大產業,以及茶葉、絲綢、黃酒、中藥、木雕、根雕、石刻、文房、青瓷、寶劍等歷史經典產業,通過產業結構的高階化推動浙江製造供給能力的提升,通過發展載體的升級推動歷史經典產業煥發青春、再創優勢。

  特色小鎮是破解浙江高階要素聚合度不夠的重要抓手,符合創業生態進化規律。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到來的時代,競爭的關鍵是生態競爭。浙江建設特色小鎮,聚焦七大產業和歷史經典產業打造產業生態,瞄準建成3A級以上景區打造自然生態,通過“創建制”“期權激勵制”以及“追懲制”打造政務生態,強化社群功能打造社會生態,集聚創業者、風投資本、孵化器等高階要素,促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等耦合,為特色小鎮注入無窮生機。

  特色小鎮是破解浙江城鄉二元結構、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抓手,符合人的城市化規律。在城市與鄉村之間建設特色小鎮,實現生產、生活、生態融合,既雲集市場主體,又強化生活功能配套與自然環境美化,符合現代都市人的生產生活追求。夢想小鎮是“產、城、人、文”四位一體的新型空間、新型社群,這種新型社群會對人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帶來一系列的綜合性改變。這種改變,就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有效抓手,符合現代人既要在市場大潮中激情創新、又想在優美環境中詩意生活的追求。在特色小鎮工作與生活,會是最讓人羨慕的一種生存狀態,也會成為浙江新型城市化的一道新風景。

  特色小鎮要成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重要功能平臺

  “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鎮”,也不同於產業園區、風景區的“區”,而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結合自身特質,找準產業定位,科學進行規劃,挖掘產業特色、人文底蘊和生態稟賦,形成“產、城、人、文”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的重要功能平臺。產業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強”。產業選擇決定小鎮未來,必須緊扣產業升級趨勢,鎖定產業主攻方向,構築產業創新高地。定位突出“獨特”。特色是小鎮的核心元素,產業特色是重中之重。找準特色、凸顯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鎮建設的關鍵所在。每個特色小鎮都緊扣七大產業和歷史經典產業,主攻最有基礎、最有優勢的特色產業,不能“百鎮一面”、同質競爭。即便主攻同一產業,也要差異定位、細分領域、錯位發展,不能喪失獨特性。投資突出“有效”。特色小鎮的建設,不要華而不實的增長指標,要的是“轉型”與“創新”的含金量。環保、健康、時尚、高階裝備製造等4大行業的特色小鎮3年內要完成50億元的有效投資,資訊經濟、旅遊、金融、歷史經典產業等特色小鎮3年內要完成30億元的有效投資。建設突出“質量”。產業佈局上,不能“新瓶裝舊酒”,也不能在原有區塊貼“新標籤”。專案甄別上,不能“撿到籃子裡的都是菜”,特色小鎮的專案必須是精挑細選的好專案。投入產出上,不能僅靠數字、指標說話,更要靠形象、效益、實物說話。鼓勵高校畢業生等90後、大企業高管、科技人員、留學歸國人員創業者為主的“新四軍”創業創新,尤其要為有夢想、有激情、有創意,但無資本、無經驗、無支撐的“三有三無”年輕創業者提供一個起步的舞臺。

  功能疊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功能疊加不是機械的“功能相加”,關鍵是功能融合。要深挖、延伸、融合產業功能、文化功能、旅遊功能和社群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牽強附會。發掘文化功能。文化是特色小鎮的“核心”,要把文化基因植入產業發展全過程,培育創新文化、歷史文化、農耕文化、山水文化,匯聚人文資源,形成“人無我有”的區域特色文化。嵌入旅遊功能。山水風光、地形地貌、風俗風味、古村古居、人文歷史等都是旅遊題材。特色小鎮除了傳統的景區旅遊外,還可以賦予休閒旅遊、工業旅遊、體驗旅遊、教學旅遊、健康旅遊等更加多元化的旅遊功能。夯實社群功能。建立“小鎮客廳”,提供公共服務APP,推進數字化管理全覆蓋,完善醫療、教育和休閒設施,實現“公共服務不出小鎮”。

  建設形態不能“大而廣”,力求“精而美”。美就是競爭力。要“一鎮一風格”,多維展示地貌特色、建築特色和生態特色。求精,不貪大。根據地形地貌,做好整體規劃和形象設計,確定小鎮風格,建設“高顏值”小鎮。規劃空間要集中連片,規劃面積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設面積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界定規劃範圍和建設用地範圍,建設面積不能超出規劃面積的50%。求美,不追高。從小鎮功能定位出發,強化建築風格的個性設計,系統規劃品牌打造、市場營銷和形象塑造,讓傳統與現代、歷史與時尚、自然與人文完美結合。求好,不圖快。必須生態優先,堅守生態良好底線,實行“嵌入式開發”,在保留原汁原味的自然風貌基礎上,建設有江南特色和人文底蘊的美麗小鎮,讓綠色、舒適、愜意成為小鎮的常態。

  制度供給不能“老而僵”,力求“活而新”。特色小鎮的建設,不能沿用老思路、老辦法,必須在探索中實踐、在創新中完善。改革突出“試驗”。特色小鎮的定位是綜合改革試驗區。凡是國家的改革試點,特色小鎮優先上報;凡是國家和省裡先行先試的改革試點,特色小鎮優先實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許特色小鎮先行突破。政策突出“個性”。對如期完成年度規劃目標任務的特色小鎮,省裡按實際使用建設用地指標的50%給予配套獎勵,其中資訊經濟、環保、高階裝備製造等特色小鎮再增加10%的獎勵指標,對3年內未達到規劃目標任務的,加倍倒扣獎勵指標。特色小鎮在建立期間及驗收命名後,規劃空間範圍內的新增財政收入上交省財政部分,前3年全額返還、後2年返還一半給當地財政。服務突出“定製”。在市場主體登記制度上,放寬商事主體核定條件,實行叢集化住所登記,把准入門檻降到最低;在審批流程再造上,削減審批環節,提供全程代辦,創新驗收制度,把審批流程改到最便捷。同時,實行企業“零地”投資專案政府不再審批、企業獨立選址專案高效審批、企業非獨立選址專案要素市場化供給機制和政府不再審批。

  改革創新是特色小鎮高質量、內涵式建設的根本動力

  “特色小鎮是浙江的積極探索,始於改革創新,也只能成於改革創新,一定要摒棄行政化的思維定勢、路徑依賴和體制束縛,用改革與創新的精神推進規劃、建設和運營,大膽探索,大膽試驗,走出新路。

  新在規劃理念,實行“多規合一”。特色小鎮規劃不是單一的城鎮規劃或園區規劃,而是各種元素高度關聯的綜合性規劃。因此,必須堅持規劃先行、多規融合,突出規劃的前瞻性和協調性,統籌考慮人口分佈、生產力佈局、國土空間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摒棄“貪大求洋”“大拆大建”的做法,堅持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合理界定人口承載力、資源承載力、環境承載力與產業支撐力,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結合資源稟賦條件,聯動編制產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三化驅動”,專案、資金、人才“三方落實”的建設規劃。

  新在運營機制,實行“企業主體”。特色小鎮的成敗不在於政府是否給帽子、給政策,關鍵在於企業是否有動力,市場是否有熱情。因此,特色小鎮必須堅持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政府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做好編制規劃、保護生態、優化服務,不干預企業運營。要摒棄“先拿牌子、政府投資、招商引資”的傳統做法,引入有實力的投資建設主體,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要給予小鎮獨立運作的空間,發揮當地居民、村***社群***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各方社會力量參與小鎮的規劃建設,使市場主體和當地居民成為特色小鎮開發建設的真正主體。要創新融資方式,探索產業基金、股權眾籌、PPP等融資路徑,加大引入社會資本的力度,以市場化機制推動小鎮建設。要引入第三方機構,為入駐企業提供專業的融資、市場推廣、技術孵化、供應鏈整合等服務,使特色小鎮成為新型眾創平臺。

  新在制度供給,實行“優勝劣汰”。堅持質量導向,把實績作為唯一標準,重點考量城鄉規劃符合度、環境功能符合度、產業定位清晰度、文化功能挖掘度等內涵建設情況。實施“創建制”,重謀劃、輕申報,重實效、輕牌子,上不封頂、下不保底,寬進嚴定、動態管理,不搞區域平衡、產業平衡,形成“落後者出、優勝者進”的競爭機制。實施“期權激勵制”,轉變政策扶持方式,從“事先給予”改為“事後結算”,對於驗收合格的特色小鎮給予財政返還獎勵。實施“追懲制”,對未在規定時間內達到規劃目標任務的,實行土地指標倒扣,防止盲目“戴帽子”,確保小鎮建設質量。

  範文***三***:世界電商大會演講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謹代表浙江省人民政府,對各位前來參加本次世界電商大會的海內外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

  本次大會以“電商換市、全球機遇”為主題,匯聚千名電商精英,共話電商發展大計,意義深遠。

  眾所周知,網際網路以開放、平等、共享為特性,正在深刻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講,因為有了網際網路,中國經濟在許多方面與發達國家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特別是在電子商務領域。電子商務由網際網路與傳統產業融合而生,打破了交易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引發了生產模式、流通模式、消費模式的深度變革,促使資源、要素、產品、服務在全球範圍內優化配置,使交易範圍更廣、規模更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真正讓市場“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加快推動世界經濟走向一體化。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加速顛覆各個領域特別是傳統的商業領域,另一方面又在倒逼和帶動實體經濟的發展。我認為,對浙江乃至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來說,這是一個由資訊科技創造出來的難得的戰略機遇。

  中國經濟從“短缺經濟”走到現在結構性的“過剩經濟”後,產品如何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到達消費者手上,是對所有企業競爭力的一個重大考驗,也是對一個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的考驗,更是對政府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考驗。電子商務正是破解這道難題的一把鑰匙。電子商務的興起,讓中國產品、中國製造、中國元素大步邁向全球市場。20**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已突破10萬億,網路零售已逼近2萬億,預計2020年達到50萬億。電子商務正在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增長力量。所以,浙江將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將致力於打造國際電子商務中心。

  與其他大陸的省市相比,浙江今天已經確立了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的堅實基礎和比較優勢。浙江商業文化積澱深厚、商人眾多、商業基礎紮實。千百年來,浙江人始終秉承重商主義的理念,義利雙行、通商惠工、工商皆本的文化血脈代代相傳。現在浙商群體多達700多萬,其中170多萬浙商已經走出國門。千千萬萬浙江人闖市場、創市場,使浙江成了市場大省、流通大省,在全國百強專業商品市場中,浙江佔了半壁江山。以“商”起家,是浙貨走天下的本錢。正是豐富、多元的商業元素,正是底蘊深厚、一脈相傳的重商文化,正是不怕吃苦、勇闖天下的浙商群體,正是遍地開花的專業商品市場,使得浙江成為發展電子商務的一片沃土。

  浙江是電商最活躍的地區之一。20**年,浙江電子商務交易額已經超過1.6萬億元人民幣,佔中國大陸的六分之一;網路銷售3800億,佔中國大陸的五分之一;第三方網路零售平臺開設網店達到139萬家,佔中國大陸的七分之一。據統計,全國約有85%的網路零售、70%的跨境電商交易和60%的企業間電商交易是依託浙江的電商平臺完成的。目前浙江有3萬多家市場主體從事跨境電子商務,開設網店多達30多萬家,覆蓋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僅義烏市跨境快遞的日均出貨量就達25萬票。***大家更清楚,去年“雙11”節這一天,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和天貓訪問量多達3.3億人次,成交額一天高達350億元人民幣。***

  浙江是電商集聚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杭州、寧波、溫州、台州、義烏等浙江的5個城市入選了“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數量名列全國第一;20**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百佳縣”,浙江佔了49個,“十佳縣”浙江佔了6個;20**年“中國網路購物百強縣”,浙江佔了36個,“十強縣”浙江佔了5個。

  浙江是電商產業鏈最完整的地區之一。在浙江,不僅有阿里巴巴,還有中國化工網、中國服裝網等一批知名的行業網站,還有大量的網路零售平臺、企業間電子商務平臺、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和團購等第三方平臺。在浙江,電子商務已經深深融入到文化、旅遊、金融、醫療等各個相關領域。在浙江,不僅有各類網店100多萬家,有服務電商的建成和在建的50多個電商產業園區,還有300多萬個活躍的市場主體。在浙江,電子商務產業鏈正在不斷延伸,變得越來越完整。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電子商務不僅只是一種手段,更是一種機遇。我們將通過“電商換市”,把電子商務作為變革傳統流通格局、創造新型商業模式、提升區域競爭力的撬動槓桿,讓浙江的市場優勢和電子商務優勢“強強聯合”,在全球貿易一體化當中釋放更大的能量。

  現在,浙江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電商交易平臺、最大的電商交易資料庫、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浙江有基礎、有信心、有能力在電子商務領域領跑中國,為電子商務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我們堅信,通過若干年的努力,網際網路經濟、資訊經濟、電商經濟一定會驅動浙江經濟乃至中國經濟實現新一輪的增長。

  我們將以全球化的視野、前瞻的意識、開放的胸懷,加快打造“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加快構築電商龍頭企業集聚地、電商資訊資源匯聚地、交易成本低窪地,為市場互通搭橋鋪路。

  電子商務正在重構商業格局,重塑商業文明,浙江已經做好了系統創新的準備。我們將竭力為電商提供創業創新的養分,主動迎接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新技術,主動承接跨境電商、移動電商等新業態,主動探索線上市場和線下市場融合的新模式,讓它們在浙江大地孕育發芽、開花結果、根深葉茂。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浙江已經把資訊經濟作為浙江經濟的重要支撐,把電子商務強省作為我們的戰略發展目標。我們將不斷深化改革,優化服務,營造更好的創業創新環境。

  首先,我們將為廣大電商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我們正在加快建設“政府權力清單”、“企業投資負面清單”、“政府部門專項資金管理清單”和“政務服務網”,也就是深化“三張清單一張網”作為重點的政府自身改革,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真正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進一步激發市場和民間活力。我們將圍繞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加快現代物流、金融服務、便利通關等各領域的改革創新,為電商發展提供專業化綜合配套服務。這裡,我特別想說的是,電子商務創新是市場行為,政府鼓勵新思想、新業態、新模式的出現,主動完善政府服務和監管方式,不以任何理由阻礙創新的腳步,真正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和社會的創造力。

  其次,我們將為廣大電商提供更好的產業環境。我們將進一步強化創新驅動,深入實施“電商換市”,構建適應資訊化、網路化發展的電商產業政策,進一步做大做強電商產業。加快建設電子商務園區、網商園等電商基地,建設智慧物流及配送、智慧倉儲、智慧公路港,促使線上線下兩個市場融合互動。積極推動跨境電子商務批發、零售、平臺、境內外倉儲以及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加快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積極推動手機作為電子商務的購物終端、支付終端,加強電子商務誠信體系建設,保障電子商務的運營和安全。

  第三,我們將為廣大電商提供更好的基礎設施。當前,移動、泛在、融合、智慧等新一代資訊網路加快演進,物聯網、雲端計算、大資料等創新應用日新月異。浙江正在大力推進“寬頻浙江”、“智慧城市”建設,推動資訊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加快資訊基礎設施升級和“三網”融合,重點發展雲端計算、大資料、4G移動、物聯網等基礎設施,加快已有的資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努力把浙江打造成全國乃至全球資訊基礎設施最為先進的地區之一。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這次大會精英匯聚,高階對話,必將對電子商務發展產生積極而廣泛的影響。相信大家的真知灼見,一定能為今天的大會充滿智慧的光芒和前瞻的眼光。

  最後,預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看過的人還看了:

初三畢業學生代表發言稿
鎮長農村工作會講話
相關知識
浙江省長李強講話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是誰
全省組織部長會議講話
全省組織部長會議講話材料
在全省黨委祕書長會議講話
六一兒童節家長代表講話
親子運動會家長代表講話
幼兒園運動會家長代表講話稿
北京大學校長任職講話稿
幼兒園園長競崗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