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病理性黃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嬰兒出現輕微的黃疸不會有太大危害,但如果膽紅素超出醫生認為安全的上限,就會成為一種嚴重的疾病。下面由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的文章,歡迎閱讀!

  

  有下面幾種:

  1. 溶血性黃疸

  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母血型O,父血型非O***,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型為O,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且造成的黃疸較重。

  另一種是Rh溶血***母Rh血型陰性***,黃疸出現早、上升快是Rh溶血病嬰兒的特點,一般出生後24小時內即會出現黃疸,甚至生後4-5小時就出現黃疸並迅速加深。

  2. 感染性黃疸

  感染性黃疸是由於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生的黃疸。黃疸的特點是生理性黃疸後持續不退或生理性黃疸消退後又出現持續性黃疸。

  3. 阻塞性黃疸

  肝外膽管或肝內膽管阻塞時,膽汁的排洩受到阻礙而使膽紅素返流到血液引起的黃疸,稱為阻塞性黃疸。其特點是出生後 1-2 周或 3-4 周又出現黃疸,且逐漸加深,同時大便顏色逐漸變為淺黃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 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是一種特殊型別的病理性黃疸,這種黃疸對寶寶的健康是沒有什麼影響的。一吃母乳,黃疸值就會升高,停母乳48小時後,黃疸值就會迅速降下來,甚至降到原水平的一半。

  對於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引起神經系統的傷害,也不必驚慌,停母乳時可用牛奶暫時替代,待黃疸好轉後可以繼續用母乳餵養。

  小兒黃疸 黃疸怎麼治

  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光療

  最常見的治療方式是照藍光,生後三天超過17mg/dL***290umol/L***時使用,很多醫院黃疸指數超過15mg/dL就建議照光了。小魚兒和琪琪的黃疸都是採用的這種方式治療。

  光療的原理是,將新生兒置於有一定光強度的藍光環境中,通過一系列複雜的光化學反應,將膽紅素排出體外,以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

  使用光療的副作用有發熱、腹瀉、皮疹、核黃素缺乏、血小板減少、青銅症等,停光療後可自行恢復,所以藍光治療相對安全性是比較高的,新爸媽們無需擔心。

  記得琪琪黃疸住院治療期間,我去送母乳探望時,通過監控看到小琪琪只穿著個紙尿褲,其它部位赤裸,戴著專用眼鏡保護雙眼,躺在光療箱裡悠閒地吃著手,那模樣可愛極了。

  其他幾種治療方式:

  l 輸白蛋白

  對於某些特定病因的黃疸,醫生可能會採用輸免疫球蛋白或白蛋白等方法治療。白蛋白是血液製品,不良反應比較大,除非黃疸很嚴重才會用這種治療方式。

  l 藥物治療

  酶誘導劑:苯巴比妥每日4~8mg/kg,副作用有嗜睡及吮奶緩慢。

  糖皮質激素:可用潑尼鬆每日1~2mg/kg或地塞米松每日0.3~0.5mg/kg,但應根據引起黃疸病因慎重使用。

  l 換血治療

  換血治療即用合適的正常膽紅素水平的血液去置換新生兒全身的血液,以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媽呀,聽起來好嚇人***

  雖然操作起來很複雜,不良反應也比較多,但權衡利弊,該用的時候還是得用啊,不到萬不得己時,醫生也不會採用換血治療的。

  家庭護理方式:

  1.多吃多拉

  這點最主要了:輕微黃疸***指數不超過14***時,只需要注意加強餵養,多餵奶,勤餵奶,喂點益生菌,促進寶寶大便排出

  2.關於晒太陽

  很多兒科醫生主張輕微黃疸患兒通過晒太陽褪黃,也有一些醫生不贊同這種治療方法,認為效果一般且有可能晒傷面板或引起感冒。

新生兒黃疸是怎麼產生的
黃疸是因為母乳餵養引起的嗎
相關知識
常見的病理性黃疸
幾種常見的新生兒病理性黃疸
什麼是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的防治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藍光治療的護理體會
病理性黃疸對新生兒的危害
寶寶病理性黃疸的症狀有哪些
導致病理性黃疸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區分生理性與病理性黃疸呢
常見的病毒性感冒症狀
寶寶病理性黃疸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