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二年級下紅圍裙教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紅圍裙是以媽媽的紅布圍裙為憑藉,講述了媽媽辛勞地操持家務,小女兒給媽媽做生日面,媽媽吃了女兒沒放鹽的生日面很開心。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教材分析:

  本文是湘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主要寫了媽媽繫著紅圍裙做飯菜洗衣服,小女兒繫著紅圍裙為媽媽做生日面,媽媽吃了女兒沒放鹽的生日面很開心的故事。課文的字裡行間透著濃濃的母女情——媽媽愛女兒,女兒孝順、體貼媽媽。我覺得這是一篇很好的貼近生活的課文,是非常好的愛的教育的題材。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被長輩溺愛,有些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不懂感恩,更不知回報。有的甚至認為大人為他們付出是理所當然的,我認為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比應試教育更有意義。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分辨“才”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體會母親的辛勞和愛,學會在家裡要體貼孝順長輩。

  教學重點:

  通過反覆朗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母親的辛勞,掌握“才”表示的兩種意思。

  教學難點:

  明白媽媽吃了沒放鹽的生日面很開心的原因。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策略: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課中,“紅圍裙”是貫穿全文的一條明線,“愛”是貫穿始終的暗線,我以“紅圍裙”為線索,抓住“愛”字來進行教學,指導學生從讀中悟情,分四步進行教學。首先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然後再讀課文,把握內容;接著細讀課文,體會情感;最後拓展延伸,昇華感情。將教學重點放在細讀課文體會情感上,在學生品讀語言讀說訓練之後,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孩子們學會感受愛、回報愛。

  教學流程:

  一、複習生字詞,匯入新課

  1、孩子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紅圍裙》這一課,請大家伸出手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

  2、請大家齊讀課題兩遍。

  3、咱們先複習一下生字詞。***課件出示重點字詞***請坐得最端正的一組小朋友開火車讀生詞***生開火車讀字詞***。

  4、孩子們讀得字正腔圓,咱們再一起讀讀***生齊讀***

  設計意圖:複習重點字詞,通過讀、記的方式幫助孩子複習生字,為後面的讀掃清文字障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過渡:讀得真好,獎勵大家聽聽紅圍裙的故事。請同學們邊聽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

  1、多媒體播放課文朗讀。***生聽***

  2、學生聽讀後交流彙報。課件出示:媽媽繫著紅圍裙*** ***,小女兒繫著紅圍裙*** ***。 ***指名學生答*** 你聽得真認真,說得也很準確。

  3、圖文結合,感受紅圍裙的美。

  ***1***過渡:這到底是一條什麼樣的紅圍裙呢?請同學們開啟書第65頁,自由朗讀課文1、2自然段,找到描寫紅圍裙樣子的句子,並劃上橫線。

  ***2***學生自由讀文。

  ***3***交流彙報:師:找到了嗎?誰來說說這是一條什麼樣的紅圍裙呢?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及紅圍裙***指生回答。***誰知道“滑稽”是什麼意思嗎?***指他的樣子或動作令人發笑*** 生活中還有什麼讓你覺得滑稽?

  預設:小丑很滑稽;小弟弟吃飯時很滑稽。

  4、這麼美麗而滑稽的紅圍裙,真是人見人愛!你們喜歡它嗎?***喜歡***請用你的朗讀告訴老師。***指名讀,齊讀***

  設計意圖:本環節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切切實實過好“認讀關”,然後再經歷“學生與文字初步的對話”,通過對全文事件的連結,達到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的目的。以“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為切入點,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並對紅圍裙形成初步印象。填空式的設計,降低了難度,使二年級的孩子更易接受。

  三、品讀課文,體會母女間的情感。

  過渡:從大家用心的朗讀聲中,我聽出了你們對這條紅圍裙的喜歡。媽媽也喜歡這條紅圍裙,她繫著這條美麗的紅圍裙做了些什麼事呢?***指名答***【板書:母 做飯菜、洗衣服】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媽媽繫著紅圍裙做飯菜、洗衣服呢?***3.4自然段***

  2、課件出示課文3、4自然段

  ***1***自由讀一讀課文的3、4自然段。想想你讀懂了什麼?***學生自由讀文***指名讀並正音。***學生交流彙報***

  ***2***同學們讀得非常流利,你知道了什麼?預設:媽媽做事很快,媽媽做的事多,很能幹。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課件出示第3、4自然段。***指導學生抓住“香噴噴”“不一會兒”“乾乾淨淨”“一件件”等詞語體會媽媽家務事做得多,做得快,做得好,媽媽很辛勞,很能幹,感受媽媽對孩子、對家庭那濃濃的愛。***你們真會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課文。

  ***3***能幹的、有愛心的媽媽繫著圍裙還可能會幹些什麼呢?和同桌一起討論討論,像課文中的小作者一樣說出一段話來。

  課件出示仿說句子: 媽媽繫著這條紅圍裙, ,不一會兒, 。***指名答***

  ***4***指導讀好這一部分。

  多麼能幹、多麼辛勞的媽媽,她的一舉一動都盛滿對我們的愛,我們為有這樣的媽媽而感到?***自豪、幸福、溫暖***,讓我們帶著這中體會齊讀這兩段。

  ***5***課件分別顯示3、4自然段,配樂引讀3、4自然段

  師:一大早,為了讓我們吃好去上學,媽媽繫著這條紅圍裙,生——往廚房裡一站,不一會兒,就端來香噴噴的飯菜。

  師:晚上下班回到家裡,媽媽顧不得休息,媽媽繫著這條紅圍裙,生——往廚房裡一站,不一會兒,就端來香噴噴的飯菜。

  師: 當你生病時,媽媽繫著這條紅圍裙,生——往廚房裡一站,不一會兒,就端來香噴噴的飯菜。

  師:當你取得好成績時,媽媽繫著這條紅圍裙,生——往廚房裡一站,不一會兒,就端來香噴噴的飯菜。

  師:炎熱的夏天,媽媽繫著這條紅圍裙,生——往陽臺上一站,不一會兒,衣服洗得乾乾淨淨,一件件晾到了竹竿上。

  師:寒冷的冬天,媽媽繫著這條紅圍裙,生——往陽臺上一站,不一會兒,衣服洗得乾乾淨淨,一件件晾到了竹竿上。

  媽媽多麼辛苦、多麼能幹、多麼愛你們呀!不管春夏秋冬,不論風霜雨雪,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總是繫著紅圍裙,在家裡不停地忙碌著忙碌著,此時此刻,你想對媽媽說些什麼?***課件顯示***媽媽,我想對你說:***指名答***

  設計意圖:設計意圖:本環節以“讀-品、讀-思、讀-悟”為基本學習活動程式,通過指導孩子抓住關鍵詞語理解文字和通過配樂入境反覆朗讀,激發情感, 讓學生通過不同角度感悟媽媽的辛勞和愛,使學習程式螺旋式重現、上升,使他們比較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並促使其語文素養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3、學習課文5-10自然段

  ***1***過渡:你們的話真貼心,你們都長大了,會關心、體貼媽媽了,課文中的小女兒是否像你們一樣關心、孝順媽媽呢?請自由朗讀課文5——10自然段,想一想:小女兒為媽媽做了什麼?***指生回答並板書:送鮮花 做生日面***

  ***2***小女兒送花給媽媽時,是怎麼說的?誰來噹噹小女孩兒讀讀這話。說這句話時小女兒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天真、高興、驚喜***那你帶著這種體會讀一讀。***指名讀,女生讀***

  ***2***送完花給媽媽的小女兒,又去忙什麼呢?***去廚房煮麵了***是啊,

  課件出示:A 她忙了好長時間,才端出一碗麵來。 ***生齊讀這一句***

  這個“才”字在這表示社麼意思,請同桌的小朋友討論討論,幫老師解決這個難題。

  學生彙報。***“才”字說明小女兒煮麵花的時間長,做面不容易,很辛苦。***

  ***3***誰來讀一讀這句話,讀出小女兒做麵條不容易來。指名讀***“好長”應讀得稍慢,“才”應重讀慢讀。***男生齊讀。

  課件出示:B、才過幾分鐘,媽媽就把面煮好了。齊讀。***同樣的一個“才”,在這個句子中還是同樣的意思嗎?請小朋友們讀一讀,比一比,你發現了兩個“才”的不同嗎?“才”快讀,體會媽媽做面時間之短。*** 指生讀,女生齊讀。

  ***4***指名練習用兩個不同意義的“才”說話。

  4、好不容易煮出的面,味道怎麼樣?***好極了***從哪可以看出來***媽媽吃得又香又快又開心***味道真好嗎?***不好,因為沒放鹽******4***提問:不好還吃得那麼香,這是為什麼?***引導學生明白:因為有了女兒的孝順和愛這種佐料,沒放鹽的生日面在媽媽嘴裡變成了人間美味。***此時的媽媽是欣慰、開心、溫暖的,女兒也是開心滿足的。請同學們帶著表情,配上動作咱一起分角色讀這三個自然段。男生讀旁白,女生讀小女兒的話,老師讀媽媽的話。

  5、小結課文:

  媽媽繫著紅圍裙做家務,女兒繫著紅圍裙給媽媽做生日面,這條紅圍裙繫著媽媽對女兒對家庭濃濃的愛也繫著女兒對媽媽深深的情,這真是母女情深。***板書:母女情深***

  設計意圖:本環節在學生充分感悟文字的基礎上,通過“對沒放鹽的生日面”理解交流,點選“中心”,收到畫龍點睛的功效。使孩子學會孝順和關心長輩。

  四、拓展延伸,昇華感情

  1、有一首詩也是讚美媽媽的,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課件播放《媽媽的愛》

  聽完詩歌朗讀後課件出示:媽媽,您辛苦了;媽媽,謝謝您;媽媽,我愛您。***學生齊讀***

  2、學了《紅圍裙》這篇課文後,你以後在家裡會怎樣做呢?***學生自由說***

  3、總結下課:從你們的話中,老師感受到了濃濃的愛,希望你們說到做到。讓我們學會享受愛,回報愛,讓世界充滿愛吧。下課。

  設計意圖:按照“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精神,根據學生與教師的自身特點,以及由此而設定的教學目標,努力將“一言堂”轉變為“多言堂”,真正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把《紅圍裙》和詩歌《媽媽的愛》朗誦給媽媽聽。課外閱讀一本有關母愛的書籍。

  2、為家裡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

  設計意圖:實踐型作業的設計意在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的社會生活,把握了語文生活化的精髓,為學生人格的完善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湘教版二年級下紅圍裙教學反思

  上完《紅圍裙》這一課後,我的感觸良多,覺得這是一篇很好的貼近生活的課文,是非常好的愛的教育的題材。培養孩子的愛心、責任心,應從培養孩子愛父母開始。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被長輩溺愛,有些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不懂感恩,更不知回報。有的甚至認為大人為他們付出是理所當然的,我認為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比應試教育更有意義。

  《紅圍裙》這篇課文以紅布圍裙為憑藉,講述了媽媽辛勞的操持家務,小女兒在媽媽生日這天給媽媽做生日面,媽媽吃了沒放鹽的生日面很開心。課文的字裡行間透著濃濃的母女情——媽媽愛女兒,女兒孝順、體貼媽媽。

  在教學《紅圍裙》時,我以“愛”為線索,抓住“愛”字來進行教學,指導學生從讀中悟情,分三步進行教學。

  首先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然後再讀課文,把握內容;最後細讀課文體會情感。我將教學重點放在細讀課文體會情感上,我認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很好的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教育,讓孩子們學會感受愛、回報愛。

  在教學中我先指名學生分別讀第三、四、七自然段,並從中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學生找出以後,我將“不一會兒”和“好長時間”板書出來,讓學生思考:從“不一會兒”這個詞你能領悟出什麼?有學生回答:“說明媽媽做家務做得快。”接著我讓女生讀第三自然段,男生讀第四自然段。然後找出兩個自然段有什麼相同的地方?你能從中體會到什麼?扣住“不一會兒、香噴噴、一件件”等詞讓學生理解到媽媽做家務做得快、做得好、做得多。接著全班齊讀第七自然段,抓住“好長時間、才”讓學生做推測,小女孩在煮麵時遇到了什麼困難?從小女孩做面的時間長,說明做面不容易。再將第三、四、七自然段進行對比,在對比中讓學生聯絡自己的實際生活體會媽媽的辛苦。接著指名讀第八自然段,“又香又快又開心”這七個字會讓你覺得面的味道怎麼樣?實際上是這樣嗎?最後讓學生說“媽媽吃了沒放鹽的面,為什麼還那麼開心?”如果媽媽讓你吃沒放鹽的面,你會怎樣做?聯絡生活實際展開討論。再抓住“好極了”來指導—是味道“好極了”嗎?媽媽是說什麼好極了?接著我深情地總結課文:母親心繫著子女,時時刻刻都在關心著我們。母愛親切無私,只是一味地奉獻,從不索取。即使孩子給她的只是一碗沒放鹽的面,她也會非常開心。為了鞏固這一課的教學效果,我佈置了這樣的家庭作業:

  一、為媽媽朗誦一首詩;

  母親啊母親,當我呱呱墜地時,迎接我的是您喜悅的目光;

  當我咿呀學語時,關注我的是您母愛的情懷;

  當我蹣跚學步時,牽引我的是您慈愛的雙手……

  二、有感情的將課文《紅圍裙》讀給媽媽聽;

  三、幫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最近,有家長給我打電話說孩子越來越懂事了,會體貼父母了,學習也主動多了。我為孩子的變化感到高興,同時也更加確信愛的教育力量無窮,我希望能通過我的努力讓我的學生都能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感恩他們給了我們一個美麗的世界,感恩他們養育我們成人,感恩他們付出的一點一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父母


以突破為話題的議論文
湘教版標誌設計教案
相關知識
湘教版二年級下紅圍裙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雷雨教學反思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學棋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寫字教學計劃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小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新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