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醫療論文投稿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對於實現農村居民的醫療保障權利,促進農村社會的建設和發展,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摘 要:隨著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不斷合理化,城鄉經濟得到不斷融合、發展,以前的“以農補工”的政策逐漸發生改變。時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以工哺農,勸富濟貧”思路方興未艾。為了更好地建設新農村,完善小康社會,國家、政府也更多地投入“三農”問題中,並且逐年加大力度,加大投入。在這樣一個大好的時機和前提下,國家和政府在搞好全面取消農業稅、取消除菸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對農民實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補貼等等工作外。現在,又在為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而不遺餘力,筆者下面將詳細闡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由來、實施的意義以及它的制約因素和針對制約因素提出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發展對策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由來

  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是由政府通過制度設計與維護、基金籌集與管理、衛生維護調控與監督的,保障農村居民獲得基本醫療和預防保健服務的一種綜合性醫療保障制度。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在各個方面的建設也逐漸完善,但中國的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卻顯得相對緩慢,尤以農村醫療保障問題突出。現階段農村醫療保障制度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農村醫療條件問題。我國大多數鄉***鎮***衛生院房屋破舊,缺乏基本醫療裝置,從業的衛生技術人員相當一部分業務素質不高,缺乏必要的專業醫療知識,導致不必要的醫療事故。第二,農村醫療保障的費用問題。我國農民的人均收入也就幾千元,也有些地方低的可能就幾百元,農民一旦生病住院,一年所有的收入還不夠。區域性地區農村貧困戶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比例高達50%,成為影響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的制約因素之一。現在的醫療費用又不斷上漲,農村醫療保障存在的資金短缺問題是一個很大的瓶頸。這些現狀也就需要一種新的制度來填補時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的缺陷和漏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應運而生了。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意義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農民自願參加的,政府有組織、有投入的一種互助共濟制度。是一種基本的醫療保障機制。作為社保的重要補充,完善了社保機制,改善了農業居民的生活,促進了和諧社會,有利於打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它的具體意義主要體現在:

  首先,有利於為農民減負,緩解農民壓力。對於緩解農民家庭經濟壓力作用是明顯的。國家和政府的投入,說到底,是一種政策的傾斜,財政稅收的傾斜。這樣一種傾斜完善了農村醫療機制,改善了農民自己的生活,緩解了農村因病致貧和看病難問題,促進廣大農民致富奔康。

  其次,有利於引導農民進行合理的健康投資,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合理利用農村衛生資源,促進農村衛生事業發展。

  第三,有利於打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依然還將在一段時間內長期存在。時下,隨著農村實施這項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使得城鄉醫療體制得到不斷的融合,農民得病也可以得到像城市居民一樣的醫療對待。同時,這種“多方籌資”的制度還會部分避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減少經濟差距;完善城鄉二元的醫療結構;有利於城鄉的交融。

  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制約因素與發展對策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是黨和政府“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執政理念的體現,是解決“三農”問題、提高農民健康素質、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隨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10多年的發展歷程,農村“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好轉。但是,也存在一些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農合資金籌集難、農村醫療服務資源匱乏以及管理與監督機制不健全。

  針對這些制約因素,筆者認為應該從五個方面來進行應對:

  ***一***正確認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一是要充分認識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艱鉅性和複雜性。二是要正確認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性質和發展方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由於增加了政府籌資責任,突破了原有村級社群限制,提高了社會化程度。可以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原有社群型醫療保障與社會醫療保障制度之間的過渡形式,是農村社會醫療保障制度的初級形式。這種初級形式已經具有未來社會保障制度的相關因素,其發展方向是具有濃厚中國特色的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

  ***二***加強政府支援

  一是宣傳支援。政府擁有宣傳的資源,並具有權威性,宣傳的同時表明自己的承諾。政府在宣傳中應避免誇大,力求客觀,以免誤導農民。二是資金支援。三是組織管理支援。此外,政府要在多元化農村衛生保障制度中,引進國內外保險公司進入農村醫療保障市場,以彌補社會醫療保障的不足,提高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運作效率。

  ***三***提高農民對醫療服務的有效需求能力

  一要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這是增強農民支付能力的最根本途徑。同時,農村的稅費改革以及部分省取消農業稅的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負擔,為農民更好地就醫創造了經濟條件。二要維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信譽。地方政府要通過各種途徑及時向農民通報相關資訊,使合作醫療實施過程公開化、透明化,並自覺接受農民的監督。三要改變農民的醫療消費觀念。包括醫療保障在內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長期以來深受中國傳統的家庭保障的影響。應幫助農民瞭解,這種自發的低水平的保障辦法,已經不能適應醫療費用提高、疾病風險增強的現實,要充分調動他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積極性。

  ***四***實行有效的管理制度

  一要重視初始制度的設計和論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農村的醫療保障制度,是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係到收入分配和巨集觀調控的大問題,嚴格論證和設計是必經步驟。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取得一定成果後,要以法律法規的形式使其成為正式制度,保證其穩定性。二要規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運作制度,提高制度效率。可通過醫療費用支付制度、補貼醫生勞務支出等方式,將醫生收入與藥品數量脫鉤。實行起付線基礎上的醫療費用共付制,可抑制消費者的道德風險,控制衛生總費用水平。三要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系統管理。

  ***五***提高農村衛生醫療服務質量

  首先,要加快推進鄉鎮衛生院管理體制改革。其次,加大縣鄉對醫療衛生服務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這是吸引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的有效途徑。第三,引導農村村級衛生服務機構向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方向轉變。

  建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執政為民、穩定農村、關心農民的民心工程,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體現,是政府的責任。這項制度作為當前農村社會中政府實施政策當中的一朵奇葩,是國家和政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重要一環。它解決了多年來遺留下來的重要問題,“看病難,看病貴”現象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決。

  相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會在農村醫療體制改革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能夠更好地促進城鄉一體化程序,減小城鄉差距。

  參考文獻:

  [1] 岳陽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宣傳手冊[Z].

  [2] 王令金,李元峰,張祥雲.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及導讀[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下頁帶來更多的

試論農田土地建設策略
農村醫療論文範例
相關知識
農村醫療論文投稿
農村醫療論文相關範文
農村醫療論文範文
農村醫療論文免費例本
農村醫療論文範例
農村醫療論文代發表
農村醫療論文
農村教育論文投稿
農村教育論文初稿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