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育論文初稿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切實加強農村教育,既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又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農村學校的科研教育

  【摘 要】農村學校“草根化”的教育科研,它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教學研究,是一種本著“以教師為本”,“以教師的問題為主”,“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的教師自覺化、個性化的教學研究。“草根化”的教育科研提倡:教育科研主體的草根化、教育科研目的的草根化、教育科研選題的草根化、教育科研方法的草根化、教育科研過程的草根化。開展“草根化”的教育科研是為了切實解決學校課堂教學研究活動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一步推進農村學校課程改革與教育科研工作的不斷髮展。

  【關鍵詞】農村學校;提倡;草根化;教育科研

  1.農村學校教育科研主體的草根化

  開展農村學校的教育科研必然需要投身於課堂教學實踐之中,然而,農村學校的教育科研理論研究和學校教育實踐主體的二元背離在現實中卻是屢見不鮮。從事教學實踐的一線農村中小學教師,大多一談到教育科研就感到高不可攀,望而生畏,認為這是專家、教授的“專利”,從而遊離於農村學校教育科研的隊伍之外;而從事農村學校教育科研的專家、學者,他們又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參與課堂教學實踐,不能夠完全理解現實課堂教學的原始狀態,造成的後果必然是研究的膚淺化、形式化,從而出現一些教育科研理念高高在上,而實際操作中總是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新課程對農村中小學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研究型的教師。因此,農村學校教育科研主體的草根化、大眾化應成為一種趨勢和潮流,一線農村中小學教師不僅要成為合格的“教書匠”,同時還要加入農村學校教育科研的隊伍中去,成為教育科研和課堂教學的“研究者”、“參與者”,要培養農村學校教育科研和校本教研活動自己的“土專家”,真正實現學校“常態化”教育實踐和“草根化”教育科研的結合。

  2.農村學校教育科研目的的草根化

  我們經常聽到一線農村中小學教師的一些聲音:“搞教育科研是專家、教授的事情”,“我們教師只要把課上好就行,寫論文有什麼用?”,“寫論文就是東抄西抄,拼拼湊湊”,“反正評不上獎,還是不要寫了……”等等。目前農村中小學教師疏於教育科研的理由大多是:平時課堂教學、管理學生任務重或不會寫教學論文、教學案例和教學反思等。其實,參與農村學校教育科研,並不在於教師教育科研理論水平的高低,重要的是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問題。有些農村中小學教師為了積累評優選先、評聘職稱和定崗定薪的考核條件,寫教學論文、教學案例和教學反思等東拼西湊、抄襲或代寫的現象屢有發生,這種急功近利的寫作目的無異於殺雞取卵,於農村學校教育科研和校本教研有效開展是萬萬要不得的。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你想讓課堂給自己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走上教學研究這條幸福道路上來”。俗話說“教而不研則淺”,農村中小學教師肩負啟迪學生智慧,傳授學生知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重任,每天從事著關係學生成長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為了學生更好的成長,為了自己更好的發展,也為了贏得同行的尊重,實現更高的自我價值,讓我們儘快走上農村學校教育科研這條幸福道路上來吧!

  3.農村學校教育科研選題的草根化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對於開展農村學校教師教育科研來說,好的課題是教育科研成功的基礎,可見,課題的選擇是參加教育科研的第一步***這裡所說的課題是指教師寫教學論文、教學案例和教學反思等的切入點或話題***,農村中小學教師通常一拿起筆就兩眼發直、頭腦變大,不知如何下手,殊不知,鮮活的話題就在我們的身邊――一節節生動的課堂,對於一線的教師來說,偶發的、情境的、特別的問題都可以成為教學研究的物件,同樣也具有深刻價值的教育研究。教師教育研究的獨特魅力並不在於驗證某種教學理論或模式,其鮮活的生命力在於自身的、草根的氣息和泥土的芬芳;在於教師對教學問題的把握和判斷以及獨具匠心的解決策略和教學智慧,只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慧眼,從自己熟悉的課堂教學、課餘活動出發,以解決各種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為切入點,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一定會找到好的課題。當然,也可以閱讀有些教育雜誌中的“教學論文”、“教學反思”、“教學故事”、“教育隨筆”、“點點新意”、“案例評析” 等話題,這類文章不僅可操作性強,同時也是與我們身邊課堂教學實際比較貼近的教學實踐活動,這些本身就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有指導作用。

  4.農村學校教育科研方法的草根化

  有些農村中小學教師一談到教育科研,就以為是撰寫學術論文,其實,學術論文只是教師教育科研活動中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種表現方式,甚至不是主要方式,農村學校教育科研的方法多種多樣,特點也是各有千秋,掌握起來有難有易。教師在教育科研的教學研究活動可以有自身獨到的問題表達樣式:教學案例、教育敘事、教學反思和教育隨筆等等,都是農村中小學教師參加教育科研活動的重要載體和方法。但是農村中小學教師有時寫教學研究論文、教學案例和教學反思等,會不自覺地向專業研究者看齊,想方設法地引用大量的理論文獻,似乎只有和精深的理論攜手,才能彰顯出教育科研中教學研究的力度和分量。殊不知,我們忽略了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教育實踐,我們在教學實踐、訓練活動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都可以短小精煉的文字表達出來,不必有抽象的思維、刻板的敘述結構、嚴整的論點論據、深厚的專業術語,只要我們農村中小學教師用心的去教,多動筆,多思考,用樸實無華的文字,真實記錄平時的教學實踐和訓練活動中的點滴心得,針對具體的問題提出自己的新穎獨特的見解,這樣的教學研究也恰恰是專家學者所難為的。

  總之,在推進新課程的過程中,我們農村學校開展“草根化”的教育科研要提倡:教育科研主體的草根化、教育科研目的的草根化、教育科研選題的草根化、教育科研方法的草根化、教育科研過程的草根化。要切實解決農村中小學教師在教學研究活動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推進農村學校課程改革與教育科研工作的不斷髮展。

  <<<下頁帶來更多的

農村教育方面的論文
農村教育碩士論文
相關知識
農村教育論文初稿
農村教育論文投稿
農村教育論文範文集
農村教育論文優秀範文
農村教育論文範文
農村教育論文電子版
農村教育論文免費
試析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教育論文
福建教育論文投稿
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論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