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感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想知道心理健康的感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一起來看一看吧。

  篇一

  人的心理健康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動態過程。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各種各樣的,既有個體自身的心理素質,也有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就當前大學生的具體現狀而言,影響其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個體心理因素

  當今大學生多是90 後的獨生子女,家庭條件相對優越。這在客觀上造成父母長輩對孩子比較溺愛,使得90 後動手能力差,自我意識濃厚。進入大學後,他們面臨全新的環境,需要自立自強地獨立生活。而且,到了大學卻受到多方約束,要與同樣富有個性的同學學會友好相處,這些都讓不少學生在短時間內無法適應。另外,社會閱歷不足、生活經驗短缺,使得大學生在遇到新環境新困難新挫折時往往無所適從,不懂得通過理性的途徑和方法擺脫現狀,自我意識較強、易碰壁,進而喪失信心,懷疑自我,牴觸、消極、逃避等心理由此而生。

  ***二***家庭因素

  父母由於望子成龍的迫切心理,在學生升學問題上往往採用高壓政策。在孩子進入大學後,一部分家長認為孩子的教育任務已轉移給學校,對孩子放任自流,對子女身心成長、學業等問題不夠關注。一部分家長則繼續嚴苛地要求孩子,大事小事一手包辦,忽略對孩子自身需求的重視,導致子女逆反心理嚴重,對外界的管束有很強的牴觸情緒。部分需重點關注的學生來自單親家庭,不健全的家庭成長環境造成學生性格內向、多疑,比較孤僻,不善交流,在人際交往方面往往存在欠缺。還有一些貧困家庭的孩子往往出現孤僻、自卑的心理。

  ***三***社會因素

  當今中國社會競爭激烈,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在這種社會大環境迫使下大學生的就業生活等壓力倍增。在求職過程中遭遇的挫折又易於造成其對畢業的恐慌和焦慮,進而開始逃避現實。而且,我們這個時代是資訊時代,多元文化、多重價值觀都在迅

  速而廣泛地傳播,其中不乏一些消極、反面的內容。社會經驗欠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在面對各種誘惑時不免會喪失理智的判斷,從而被騙或者走上歧途。

  ***四***學校教育環境因素

  學校是大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育個人完善品格的重要場所。現代大學不僅肩負培養有知識有文化的高素質人才之重任,更要注重對大學生個人品格的塑造。但從大多高校現有情況來看,關注大學生思想動態及心理健康等工作主要由輔導員承擔,心理健康諮詢老師也往往由輔導員兼任。由於我校專職輔導員與所帶學生比例懸殊,從客觀上導致輔導員不可能對所有學生都予以關注,使得部分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無法及時引起輔導員的注意並及時得到疏導。

  上面分析了影響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幾個方面和大學生的主要心理問題, 這對於高校有針對性地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十分重要。高校應加強大學生的情感教育和理性教育, 幫助大學生有效地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心理問題, 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及時消除不良心理因素, 使他們能真正全面地健康成長。社會也應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共同努力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篇二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後,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

  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儘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對新形勢大學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自立、自強、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鍊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使自己在變幻複雜的社會環境中,作出選擇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於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事業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衝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慧、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大學生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編 呂建國 四川大學出版社

  《大學生心理輔導》主編 蘇巧榮 蘇林雁 浙江大學出版社

  《心理學教程》主編 王貴林 陳洵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三

  實踐是運用知識、提高能力的最佳途徑,因此,教師應把所學的有關心理方面的知識運用到具體的教育實踐中去。

  ***一***在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教材是學生重要的學習資料***material***,既集中了前人的各種非常有價值的經驗成果,又具有社會性,所以應多根據學生的心理需要和興趣特點編制。各科教師都要認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質教育內容的因素,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和訓練。比如,在小學語文課本***人教版***第三冊中的《父親和鳥》一文中,通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還可以進一步教會學生與同伴應如何交往。

  ***二***在師生交往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學生在學校的交往除了與同輩群體進行交往之外,最主要的交往就是師生間的交往,師生間的交往除了課後,最主要的時間還集中在課堂上,課堂上的交往主要表現在提問、評價、關注等方面,因此教師應掌握對學生的提問策略,如多用詢問式或期待式,少用命令式。同時注重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多用讚揚式、肯定式,儘量不用否定式。還要積極關注每一個學生,像皮格馬利翁對待自己的雕塑作品一樣對待每一個學生,發自內心地期待自己的學生都能成為強者。

  ***三***在課外活動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行為

  課外活動是一種學生喜愛的活動,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寓心理健康教育於活動之中,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諸如社會實踐活動、科技文體活動、主題班會活動等,來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使學生髮揮才智,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良好品質,提高心理素質。

  和諧社會的建立,首先需要的是人們的心理健康,而中小學時期的心理健康是成年時期心理健康的基礎與關鍵。與此同時,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又與其教師們的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密切相關,因此,關注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應關注中小學教師們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

  對心理健康課的體會

  在心理課上,我學到一些與人交往的方法,無論是與親人還是朋友交往,我們都要把握好交往的方法,要學會換位思考,要用一個寬容的心去待人,這樣我們才能處理好與親人朋友的關係,使我的身邊少許多爭吵,多許多的愛與溫暖。 心理課的老師很用心,教育方式也不同,教我們怎麼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些事,怎樣對待和父母的爭吵。上這樣的心理課,不僅增長知識,還得到新的感受。 上心理課,我學會很多知識和道理。我知道當彼此遇到誤會,要換位思考,要寬容待人,要理解他人,也要把自己的一些事情坦白的說出來。通過上課,我變了很多,希望有機會上更多這樣的課。

  上課的老師很棒,很詳細,很活潑,上課沒多久,同學們就被老師感染了,也都活躍起來。經過上課,我的知識更豐富了,辦法更多了,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我會按老師教的方法合理去對待每一件事,開啟心扉與別人溝通,不與別人產生隔閡。

  我第一次上心理課,開始很緊張,以為要把自己的心裡話當那麼多同學的面說,有些不好意思。後來我明白了,大家都很友善,不用有顧忌。以後有什麼事情,要站在別人的立場或他人的角度看待事情,不能只顧自己,而不想想他人的心理是否受傷。我很高興,現在我學會了換位思考,我又多了一筆財富。

  心理健康課令我受益匪淺,我感悟到人世間愛的可貴,學會了與人共處,我會將課堂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愛,報答愛。就讓我們乘著愛的翅膀去騰飛!

  在心理課上,我學到很多知識,也回答了很多問題,我還感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並下決心改正。上心理課的老師講課很有特點,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希望學校多開展這樣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更多的收穫。

  通過上心理健康課,我懂得了怎樣尊敬父母,怎樣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怎樣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他人。

  上心理課讓我懂得一些道理,在生活中要寬容,學會和家人朋友換位思考,理解體諒他人。更知道怎樣去理解父母,愛自己的父母。希望多開展這樣的課程。 心理課給了我新的生活體驗:我要常去替別人思考,要去理解他人;要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愛。

  通過上心理健康課,讓我終於感到人生的珍貴,感到要孝順父母,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悟到我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為我們操心,不讓他們為我們擔心,我們還要關心身邊的人,讓每個人得到關心。

  ———17計算機應用班:劉巖


關於煩惱的心理健康手抄報
有關心理健康內容的文章
相關知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感悟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論文格式範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論文
論音樂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論文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問卷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文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總結範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心得體會三篇
淺論音樂教育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論文
如何保持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