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的運動特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武術起源於中國,是我國優秀的傳統體育專案。幾千年來,中國武術一直在民間默默地成長。由新中國成立開始的現代武術,至今已歷經了50多個春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一***具有攻防技擊性

  武術最初作為軍事訓練手段,與古代軍事鬥爭緊密相連,其技擊特性顯而易見。在實用中,其目的在於殺傷、制服對方,以最有效的技擊方法,迫使對方失去反抗能力。這些技擊術至今仍在軍隊、公安中被採用。而今武術作為體育運動,是將技擊寓於搏鬥運動與套路運動之中。

  搏鬥運動集中體現了武術的攻防格鬥特點,在技擊上與實用技擊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從體育的角度出發,它受到競賽規則的制約,以不傷害對方為原則。如在散手中對武術中有些傳統的實用技擊方法作了限制,而且嚴格限定了擊打部位和護具。短兵中使用的器具也做了相應的變化,而推手則是在特殊的技術規定下進行競技對抗的。因此,可以說武術的搏鬥運動具有很強的攻防技擊性,但又與實用技擊有所區別。


  套路運動是中國武術的一個特有的表現形式,不少動作在技術規格、運動幅度等方面與技擊的原形動作有所變化,但是動作方法仍然保留了技擊的特性。即使因編排和演練技巧上的需要,穿插了一些不一定具有攻防技擊意義的動作,然而就整套技術而言,主要的動作仍然是以踢、打、摔、拿、擊、刺諸法為主,是套路的核心內容。因此說武術具有明顯的攻防技擊性。

  ***二***具有鍛鍊方法的獨特性

  中國武術在鍛鍊方法上有其自身的特點,有別於其它體育專案,歸納起來有如下四點:

  1.內外相合的高度協調:武術動作結構複雜,運動方向多變,每個動作既要求手、眼、身、步的協調配合,還要求軀體運動與內在的精神、意識、呼吸的高度配合。長拳中強調“手、眼、身、步、精神、氣、力、功”八法協調配合;形意拳講究“外三合”即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內三合”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進而達到內外“六合”。太極拳要求 “以心行氣,以氣運身”都是要求鍛鍊者在運動中達到內外相合,高度協調的目的。

  2.剛柔相間的勁力方法:中國武術用力方法主張亦剛亦柔,認為“純柔純弱,其勢必削;純剛純強,其勢必亡”,只有取剛柔之中和,才會生出極其豐富的勁力表現,所謂“剛柔相推而生變化”。為此中國各家拳法特點或以剛為主,或以柔著稱,各家拳法的勁力方法或剛中含柔,或柔中寓剛,或先剛而後柔化,或先柔而後剛發,充滿豐富的勁力特點和變化技巧。

  3.運氣調息貫注動作:中國武術十分重視運氣和調息的鍛鍊。武術在調息中注意與動作起伏變化的配合,有所謂“提、託、聚、沉”四法。使呼吸與運動協調配合,以保證動作的完成和運動持久。西方體育在運動中也注意調整呼吸或加深加快呼吸以助發力和加快動作頻率。中國武術則重視養氣、練氣、運氣,使氣在意念引導之下與動作相合,做到以意導氣,便利從心。

  4.氣勢連貫的整體意識:中國武術在套路演練中十分強調動作與動作的內在聯絡,在練法上強調勢勢相承,一氣呵成。整套動作不可“斷”,動作與動作連線強調停歇頓挫,富於節奏,更要做到“形斷意連”、“勢斷氣連”,要善於運用內在的心志活動,即心、神、意、氣將動作有機地連線起來。就是在格鬥中也講究勢勢相承,連環成招,令對手防不勝防。

  ***三***具有練習的廣適性

  武術的內容和練習形式豐富多樣,不同的形式和內容都有與之相適應的各種練功方法。其動作結構、技術要求、運動風格和運動量相同,分別適應不同年齡、性別、職業、體質的人的鍛鍊需要,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和興趣愛好進行選擇練習。同時,武術運動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場地器材也可以因陋就簡,這種廣泛的適應性給開展群眾性健身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武術的最高境界
傳統武術流派的形成與發展
相關知識
武術的運動特點
排球的運動特點講解
八卦掌的運動特點
拳擊的運動特點
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有哪些
傳統體育養生的運動特點是什麼
藤球的運動特點
太極拳的運動特點
十四式太極拳的運動特點
孫式太極拳的運動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