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內勁內氣與內動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太極拳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遺產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我國一項傳統的體育健身專案。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太極拳的內勁、內氣與內動。

  太極拳的內勁

  “內勁”這一名詞,是民族武術中太極拳、形意原、八卦掌、南拳等等結合腹式深呼吸的拳種所使用的術語。結合腹式深呼吸的拳種稱作“內功拳”,結合胸式呼吸的拳種稱作“外功拳”。

  太極拳的“內勁”,是用意識指導動作,放鬆肌肉,動作螺旋式地劃弧轉圈,反覆絞轉,鬆緊交替的鍛鍊方法形成的。該放鬆的肌肉、關節,都要充分放鬆;該用力的肌肉、關節,都要充分用力***用力的肌肉、關節,仍須有放鬆的意念貫注其中,使實不死煞,叫做“實中有虛”***。

  開始練習“內勁”,速度應該慢些,使全身動作姿勢,逐漸練得正確、細密。再經過由慢到快,快後再復慢,多次反覆,使之能達到快慢隨心所欲為止。

  鍛鍊步驟上,由鬆入柔,積柔成剛,即《太極拳論》所說:“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

  練習日久,外形上全身柔和、輕靈、圓活,體內和手臂有一股渾厚沉重的力量,變換極為迅速、靈活,可以隨意轉換和集中到某一點。就是說:人體內能量的流動能聽從意識的指揮。這種力量的特點是:柔中寓剛,剛中有柔,似柔非柔,似剛非剛,它像水銀那樣沉甸甸的,流動又極為快速。太極拳愛好者把它稱作“內勁”。武禹襄說這種內勁的作用,能夠“運勁似百鍊鋼,何堅不摧”!功夫下的越深,“內勁”的質量越高。

  太極拳的內氣

  “內氣”,或叫做“中氣”。凡是認真鍛鍊太極拳,符合要領,動作圓轉、輕靈、自然的,練到一定程度,能逐漸產生“內氣潛轉”或“中氣貫足”的內體感覺。首先出現的是腹內“咕咕”作聲***日久後不做聲***,“氣沉丹田”***丹田在臍下小腹部分***逐漸沉得充分,腹中有充實圓滿***不是飽滿膨脹***的感覺;還會出現手指尖麻、脹、針刺的感覺,手臂有膨脹沉重的感覺,以至有“氣遍身軀”的感覺。這種氣流的感覺,不是鼻中呼吸之氣,卻和呼吸之氣相應。如果腹式深呼吸還未練到深細程度,動作與呼吸不夠協調,體內氣流現象是不會出現的。

  練法上首先以外引內,然後由內及外,等到熟極而流,就能內外合一,一動內外俱動。即先從端正練拳姿勢入手,身正體鬆,心靜用意***訓練神經系統***,提高神經系統對肌肉內層指揮調節的機能,和對內臟器官和血管管制調節的機能,使全身肌肉、關節和內臟器官聽命於神經系統的指揮,完成細緻、協調的運動鍛鍊。要達到整體性的“意動形隨”,必須以頭的“虛領頂勁”領導全身,在身腰靈活的帶動下,使手足活動“上下相隨”,動作自動化,而又發動於命門***在脊柱中,前對臍***,又以放鬆不用力,動作比較均勻、緩慢為原油是,由此練去,可以得到“內氣”的感覺。氣流現象出現於肌膜和脈管間之後,功夫再深一層,氣流現象還可出現於骨髓管內,會覺得脊柱與四肢的骨骼裡有一線相通的顫動。這就是《太極拳論》中說的“斂入脊骨”的內體感覺。太極拳的“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意之所注,氣即至焉”,“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久練成功,能夠增強身體的抗擊力和加大攻擊性的爆發力。

  說太極拳的“內氣”是神祕的、不科學的,固然是武斷,但要證明“內氣”是生理的現象,是科學的,除了實踐有得之外,還需實踐有得的太極拳愛好者與中西醫結合做深入的感覺。

  太極拳的內動

  太極拳是內功拳型別的拳種,著重內外兼練,以外引內,由內及外。在外形姿勢上大體正確、熟練以後,就可研究“內動”。

  “內動”有兩個內容:

  1、逐漸地把每一個姿勢結合腹式深呼吸,使腹部的膈肌升降活動和胸部的肺呼吸活動協調進行,並逐漸加強加深;胸背部和腹部的肌肉,在弧形鬆沉轉動中獲得細密的鍛鍊。

  2、凡動作欲向何處,先將內臟器官作好動向安排,以帶動外形***即所謂:裡邊不動,外邊不發***,使內臟器官不斷地做輕微的自我按摩、壓擠、轉動活動,從而使肌體內層也獲得細密精確的鍛鍊。“內動”的鍛鍊和“內勁”、“內氣”的鍛鍊有相輔相成的作用。

  練太極拳由動作熟練,轉入研究“內動”、“內勁”、“內氣”,就能逐步體會出太極拳一層深一層的意思,吸引人們經常、持久、認真地練習它,從而加強防病治病和增強體質的作用,學會技擊的預期效果。

  太極拳的總體特點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太極拳技擊法皆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為主要技擊過程。技擊中,由聽勁感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掉,再借力發力。

  太極拳的八種勁:掤***用於化解或合力發人***,捋***用於借力向後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掤勁***,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拿法***,採***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挒***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膀前後寸勁擊人***.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全面性

  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工程,是一種具有漢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生學﹑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現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適應性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並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並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並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極拳鬆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


太極外三合之肩與胯合有哪些練習方法
太極拳的四個規律
相關知識
陳氏太極拳的襠勁
太極拳的聽勁論
太極拳的八勁密要
太極拳的襠勁
陳式太極拳的發勁
陳式太極拳的發勁規律
陳氏太極拳的發勁規律
太極拳的八勁
陳式太極拳的發勁規律有哪些
陳式太極拳的發勁奧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