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學觀點談太極拳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太極拳,源遠流長,近年來,蔚為風氣,已成為全民運動。其運動方式,不同於一般的拳術運動,著重輕靈鬆軟,外柔內剛,全身和諧的動作。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太極拳,源遠流長,近年來,蔚為風氣,已成為全民運動。其運動方式,不同於一般的拳術運動,著重輕靈鬆軟,外柔內剛,全身和諧的動作。利用調身,調心,調息,使意念與身體達到合諧舒服的境界,並以基準八法為規範,含胸拔背,鬆肩垂肘,尾閭中正,神貫頂,氣沉丹田,腳分虛實,做全身協調性的整體運動。如此,心情輕鬆,身體舒服,自然是身心健康最好的寫照。而且許多太極拳名師,均以高齡而終,鮮少生病。因此,太極拳對於身體健康,應該有一定的功效。只是作用轉機為何?仍不十分清楚。有關這方面的研究,資料不多,五年來,在可查的文獻中,僅有七篇報告。本文僅就這些有限的資料,依器官系統,做些整理。

  心臟血管系統:血液迴圈是由心臟收縮,將血液擠壓至組織血管,再流回心臟。如果組織血管很通暢,心臟收縮的作功不必太大,就可以將血液擠壓到各組織。反之,如果組織血管有堵塞或變窄,心臟收縮的作功就必須加大,以維持正常的血流。一般的拳術運動,多半是將肌肉緊繃,成等長收縮,組織血管被壓扁,阻力增大,而且運動中,血流量增加,心臟收縮的作功增加。太極拳則不然,輕靈鬆軟,肌肉成自然放鬆狀態,血管通暢性更好,運動時,心臟反而作功減少。夏威夷大學的臨床研究,顯示太極拳是冠狀動脈疾病患者最好的治療性運動。

  呼吸系統

:太極拳的呼吸強調是細、慢、深、長。這與臨床上,我們教導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的呼吸訓練方法不謀而合。緩慢而細長的呼吸,可以訓練橫膈肌,增加對於疲乏的耐受力。另外有二篇文章顯示,長年打太極拳,會減少呼吸的生理死腔,增加呼吸效應。這個現象可能是因為打拳時,身體上下運動,肺部血流均勻,氣體交換的效應性增加。然而,肺部並不只是氣體交換的器官,也是很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因此血流分佈均勻,生理死腔減少,不但有助於呼吸的有效性,對於身體的新陳代謝,也含有一定的助益。所以說,對於慢性肺功能不良的患者,太極拳是一種很好的復健運動。
 

  骨骼肌肉系統:太極拳的動作講求的是尾閭中正,含胸拔背,鬆肩垂肘,鬆胯,膝不過腳尖,重心落在湧泉,重點就是不使任一脊椎椎骨或四肢關節負荷重力,以免關節慢性受傷。而且,太極拳強調一動無有不動,全身性協調的運動,上下前後,左旋右轉,每日持續性的舒展筋骨,緩和均勻的運動,對於骨胳肌肉的保健,有很大的功效。有二篇文章就強調太極拳對於慢性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有很好的復健功效。對於老年人,也有助於平衡感的訓練,而加強在日常生活上,動作的協調靈活性。

  神經精神系統:學太極拳是內外雙修,除了外在的動作是暖和而輕靈之外,內在的心理也要調適到遇事不爭,一切隨緣的境界,有文章指出,太極拳有如「動態的禪」,在遇到外界的干擾及壓力之下,學太極拳者的適應性較一般人為高。

  至於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腸胃肝膽系統方面,有關太極拳的研究,手邊並無資料。

  依此,這個長久以來被忽視的生物能,並非是玄學上的體會,而是自然界存在的事實。太極拳既能有益健康,又是內外雙修,相信在能量醫學的領域中,一定能找出其特定的角色。

太極拳鬆柔功夫的重要性
多練太極拳有防病來纏的好處
相關知識
從醫學觀點談太極拳
從醫學觀點談太極
談太極拳的啟蒙教學
談太極拳的內勁
太極教學之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
從技擊視角看太極拳
淺談太極拳入手於心成就於身
力學原理在太極拳中的運用
淺談太極拳的勁
淺談太極拳的開胸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