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擺腳和震腳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大極拳各流派對擺腳有著不同的演繹,而只有陳氏還保留震腳練法.大多數陳氏流派擺腳練法是虛腳擺腳,以腳跟為軸,腳尖抬起里扣或外擺.有的陳氏流派則強調,擺腳腳尖不離地擺腳.而楊氏傳統八十五式則強調實腳擺腳尖.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虛腳抬腳尖擺腳練法,從力學角度講虛腳抬腳尖擺腳,阻力小,更靈活快速.而腳尖不離地虛腳擺腳,一方面腳底會與地面磨擦,有阻力,另一方面,為了照顧腳尖不離地,重心就移不徹底.有人強調技擊中,腳尖抬起易被人控,我看沒實質意義.再說一下實腳擺腳,這種練法阻力更大,特別初學者容易自傷,有的大師強調實腳捻轉有技擊作用,實際是紙上談兵.實腳擺腳就會有重心偏移,高手對決只在一念間,只這一點就會被人所控.講實腳擺腳實戰作用都是與自己門徒演示,實力相差懸殊,沒有可比性.就象陳小旺大師金雞獨立步,門徒好幾個人都推不動一樣.而與大力士龍武對決時雖然沒被推動,還是傷了元氣.

  下面講一講震腳,陳氏各派都有不同演繹,有的剛猛,有的輕柔,如果從實戰威力講,剛猛威力更強,但練者也容易自傷.陳正雷老師關於震腳練法講過:震腳不是使勁跺腳,而是象手中拿個東西一鬆手,那種向下鬆沉感覺.猛力跺腳很容易造成關節損傷.太極拳是技擊術,今天我們研習太極拳在繼承太極拳技擊作用的同時,也更側重於健身作用的開發.在冷冰器時代,很多武功練法很野蠻的,鐵頭功,鐵襠功,鐵膝蓋,往往先自傷,然後練成能傷人的功夫.現在我們當然也要研究武功的技擊原理,同時更要探討養生保健作用.太極名家張東武老師關於太極拳修煉有三層境界:第一層強身健體,第二層防身自衛,第三層修身養性.

  太極思想是中國人幾千年文明智慧的積澱,太極拳是太極思想的一種表現形式.太極拳又稱哲拳,練太極拳,要明拳理,小成在於勇,要過筋骨關,吃得了辛苦,耐得住寂寞;中成在於道,要讀拳論,要明拳理,懂力學原理,中醫經絡學,傳統氣功學;大成在於德,品德高尚,心態平和終能獲大成.而太極拳乃大道之學,是終生不盡之藝,窮一生也難盡其妙.
 

  相關閱讀:

  太極拳的總體特點

  概述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太極拳技擊法皆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為主要技擊過程。技擊中,由聽勁感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掉,再借力發力。

  太極拳的八種勁:掤***用於化解或合力發人***,捋***用於借力向後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掤勁***,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拿法***,採***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挒***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膀前後寸勁擊人***.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全面性

  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工程,是一種具有漢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生學﹑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現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適應性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並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並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並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極拳鬆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

太極拳推手的解釋
太極拳的整勁訓練
相關知識
太極拳的擺腳和震腳
武派太極拳的亮點和作用
陳式太極拳的身型和步伐
太極拳的要論和總體特點有哪些
楊式太極拳的起源和發展
楊式太極拳的功用和練習方法
傳統太極拳的文練和武練
太極拳的淵源和發展歷史
慢練太極拳的體會和收穫有哪些
練習太極拳的原則和好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