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裡的人生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人生是一個很長的歷程,需要面對很多客觀的現實情況。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人如果總是以自己的主觀意識作為衡量這些人情事物的標準,那麼就難免生出不斷的困擾和煩惱。而要想解決這些所要面對的問題,就要放下那個主觀的小我,去辯證的往長遠去看才是正道。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我們都知道拳譜裡有一個要求,即“虛心實腹,含胸拔背。”怎麼做才能真正符合這一要求呢?把原理弄清楚了,也就相應的能夠做到了。心和胸都在人的橫膈膜之上。因為,人的後天呼吸來往於口鼻,通往於肺,且生活操勞,工作忙碌。加之人後天所面對的體力勞動多是用肩膀手臂完成。所以,上焦之火易過盛而躁,導致心浮氣躁。如遇有外力襲來,皆是此處形成支點,以肩臂為槓桿去解燃眉之急。如遇力和速度不如自己者,可勝。如遇力和速度勝過自己者,必敗。拳家以實踐去解決之,故總結出“虛心實腹,含胸拔背”的“治病”之方。從而徹底的改變習練者的先前習慣。實現與之前完全不同的效果。只要嚴格按照這種要求去做,上焦的負擔就會減輕,則習練者在上焦的“病情”就會減弱。受力的支點下移,則動力臂的長度就會增加,在動力臂大於阻力臂的基礎上則可實現“四兩撥千斤”的省力效果。另外,太極拳的發力的力點絕對不是在胸這個位置。拳譜中說的真的沒錯:“勁起於腳,行之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但是,這裡少了一句話,即,發之於背。含胸才能拔背。拔背才能形成背弓。而勁則是箭。“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勁這個箭只有搭在背這張弓上才符合這句拳理!所以,“虛心實腹,含胸拔背”是有其實際科學道理的,所以,我們練習太極拳必須要嚴格去遵守。

 

  練拳如此,做人又焉有不同?挺胸看似有朝氣,有志氣。但是挺胸就是變相的頂。頂就是剛的一種體現。所謂,剛易折也!另,挺則須提氣***提勁***以助之,此為上實下虛之態。上者為天,為陽;下者為地,為陰。天,陽者,輕清也,虛也。地,陰者,重濁也,實也!胸實腹空,上實下虛。則與天地自然之理相悖。人若擾亂天地之理序,則天地也必出現這樣那樣的紊亂。此在人身當中亦然!因此,挺胸者無論是對自身的健康,還是於接人待物上都是不可取的。所以,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放下。放下的體現就是能夠好好的去思考我所說的上面的這番話。然後這麼去做,那麼,我們接人待物的動力臂就會加長。我們不在胸這個點上給人雄赳赳,氣昂昂的感覺,那麼我們的阻力也就會相應的變弱,變小。則我們做什麼事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們假若如此做去還會受到個別人的攻擊,那麼我們也不去在風口浪尖上與對方頂。我們通過“虛心實腹”做到拉長對方的爆炸範圍,同時,我們的“含胸拔背”的拉弓上弦也成正比的蓄勢待發。而後窺其弱點,一擊必中。這就是四兩牽撥千斤力,柔長剛短蓄暨發。亦即古拳家所說:“靜如秀女,動若猛虎。”雖外看為一謙恭君子,但內裡卻是“禮讓有加”矣!

  而以上這些若認真探討之,無非都是理想中的效果之使然。而若想實現這些理想中的效果,首要非放下無以得之。放下什麼呢?無它,就是放下“包袱”。它包括錯誤的,淺薄的主觀認識。不良的,荒謬的行為習慣。不捨的,較勁的意識形態。放下這些,就是與之前完全不同的一個新的生命的誕生。這個新的生命有一個天賦的名字和特徵,鬆!圍繞著鬆去培養它,壯大它,完善它,我們的這一全新“生命體”才會閃現出諸多的神奇之處。

  君或疑之。卻可尋思以下之問題。我們只聽過鬆沉,未聽過緊沉;只聽過鬆彈,未聽過緊彈;只聽過鬆柔,未聽過緊柔;只聽過鬆脫,未聽過緊脫;只聽過鬆活,未聽過緊活。如此這般,不勝列舉!為何?沉,彈,柔,脫,活等非鬆無以實現之。只有鬆才能實現之。君或聞而信之,如此甚好。籍此再深思量之,鬆為始,餘者乃為續。始者,基也。續者,基之上建築也。二者缺了哪一個都是不行的!所以,無論是練拳還是做人要想實現理想中的效果,除非是放下後天主觀的用力習慣,思維方式。放寬我們的度量,放長我們的知見而無以得之。

陳式太極拳競賽套路的技術特點
練太極拳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
相關知識
太極拳裡的人生觀
太極拳學的養生觀和健身原理
太極拳學的養生健身原理
太極拳中的系統觀
太極拳對女性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響
太極拳補腎養生的方法有哪些
陳式太極拳小架養生的優點
太極拳法則與生理衛生的關係
太極拳法則與生理衛生的關係
精闢的人生觀格言感悟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