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太極拳的由來及特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心意太極拳是從心意拳中演化出來的一種拳術,其中難免有心意拳的形體痕跡與精、氣、神在內。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內涵深奧,拳種眾多,心意太極拳是其中上乘的拳法之一。心意太極武術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武術中的一朵奇範,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心意太極拳的理論源於道家、儒家、醫家、兵家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陳鑫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中說:“拳以太極名,古人必有以深明太極之理者……古之神聖發明太極之理者,莫如包羲氏。”所以,心意太極拳文化中包含有陰陽太極、四象八勢等的“天人合一”的內容。

  很多人認為心意拳講究實戰搏擊,疾毒狠勇,用勁發力時剛勁較多,好像是一種“剛性”的拳術。其實,這是初學練心意拳的人還沒體悟到真正的勁法所致。心意拳講究陰陽互補、剛柔相濟、形神兼備、內外兼修,從練法一直到用法都是如此。為了使學習心意拳的人能夠經緯分明,故在其拳法系統中又分出了較鬆柔的“心意太極拳”和擰轉圈旋的“心意八卦連環拳”。它們都是心意拳系列中的一部分,是組成心意拳的重要套路之一。


  這趟“心意太極拳”是在心意拳的基礎上創編的,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因此,我們認為“心意太極拳”用於道家拳術,它與武當山拳法一樣,與道家思想有著千絲萬縷的淵源關係。

  心意太極拳是心意拳上乘功法中的一部分,拳架姿勢優美、舒展大方,動作快慢相間,拳勢剛柔相濟,勁路綿綿不斷。練起來形若行雲流水,又似抽絲撕棉,盤練周而復始,迴圈無窮;以身領手,以意領氣,以氣運身,身隨氣走;其式緩慢柔和,並結合動靜開合,虛實變化;採用腹式呼吸,氣沉丹田,當練到氣沉丹田時,氣又由丹出而發之四梢,內氣隨身體屈伸在丹田內升降,旋轉變化直到走遍全身,精養靈根,神靈圓活;多用纏絲勁、螺旋勁。這樣,練習此趟拳法的人周身氣血合理運轉,各個器官都能得到合理調理,練完後感到周身氣血和順,全身舒服,從而起到了均街陰陽、剛柔互濟、調和氣血、卻病延年的保健效果。

  凡是學練心意拳的人練到一定的層次以後,必須要盤練這套心意太極拳拳法和勁意,用以增強心意拳出神入化的功力。此趟拳法是心意拳從剛柔相濟的暗勁進入化勁的必修功夫,是練習心意拳“練虛入道”的階梯,是登心意拳上乘神明之境的必由之路。

  延伸閱讀: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基本介紹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是馮志強老師集畢生之研修、在其武功練達化境後而總結創立於世的優秀拳種,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形成體系,九十年代開始在國內外傳播。混元太極拳融合了陳式太極纏絲內功和心意六合內功之精髓,直接表達了太極拳的內涵真義。即以心意為指導,以丹田混元氣為根本,依太極陰陽之理,經太極十三勢的體用修煉,達到內外合一、混元一氣的上乘功夫。混元太極拳以混元內功為本,以拳械套路和單式操練為體,以推手和散手為用。在功法、拳法和用法上都有較大的提升與發展,形成了完備的體系。在修煉內容上形成了"內外俱煉,以內為主;動靜相兼,以靜為主;練養結合,以養為主"練功原則。混元太極拳將養生與技擊兩方面有機地統一在一起,既有極好的養生保健作用,又有極強的技擊防身功效。從而有效地克服了太極拳發展中出現的"體操化"、"外家化"和"紙上談兵"的弊端,恢復了太極拳的原本練法。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理精法密,內容豐富,體系完整,主要由"心意混元太極內功"、"心意混元太極拳械"和"心意混元太極推手"等三部分構成。

  這三部分雖各有修煉內容和特點,但又互為一體,密不可分。拳以功為本,功以拳為用,拳功一體,體用兼備,真正體現了太極拳的內涵真義和原本練法。
 

太極拳勁力的操作要求
太極拳的簡化套路
相關知識
心意太極拳的由來及特點
吳式太極拳的由來及特點
二十四式太極拳的由來及發展
二十四式太極拳的由來及發展***2***
二十四式太極拳的由來及發展***2***
女性練太極拳的好處及特點
陳氏混元心意太極拳的特點
陳氏混元心意太極拳的特點
趙堡太極拳的形成和特點
孫式太極拳的形成和特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