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之勇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匹夫之勇是指不用智謀單憑個人的勇力的意思。你們知道匹夫之勇的典故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匹夫之勇解析

  pǐ fū zhī yǒng

  [釋義] 指不用智謀單憑個人的勇力。

  [語出] 《國語·越語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也。”

  [用法] 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

  [例句] 你說盡一孤忠,上有寡母,下有嬌妻,倚托何人?不可使~,懊悔無及。***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三十三回***

  

  項羽雖然是一個失敗的英雄,但是司馬遷卻稱讚他說:當年秦國政治腐敗,百姓紛紛起來反抗,項羽在陳涉這個地方領軍對抗......前後只花了三年時間,就把秦國滅掉,然後將得來的天下分封給各王侯貴族,成為稱雄一方的霸主,雖然最後他失去了霸主的地位,但是他的功績偉業,是近古以來還沒有人能做到。

  劉邦做了皇帝以後,在洛陽宮擺設筵席宴請群臣的時候說:我之所以能成功,順利取得天下,是因為能夠知道每個人的特長,並且也懂得如何讓他發揮長處。然後他問韓信對自己的看法。韓信回答說:大王您很清楚自己各方面的才能與長處,因此您其實心裡明白,說到機智與才華,其實是不如項王。不過我曾經當過他的部下一段時間,對於他的性情、作風、才能,瞭解得比較清楚。項王雖然勇猛善戰,一人可以壓倒幾千人,但是卻不知道如何用人,因此一些優秀傑出的賢臣良將雖然在他手下,可惜都沒能好好發揮各自的專長。所以項王雖然很勇猛,卻只是匹夫之勇,做事不懂得深謀遠慮、三思而行。而大王任用賢人勇將,把天下分封給有功勞的將士,使人人心悅誠服。所以天下終將成為大人您的。

  匹夫之勇造句

  1. 蕭摩訶氣冠三軍,當時良將,雖無智略,亦一代匹夫之勇矣;然口訥心勁,恂恂李廣之徒歟。

  2. 而且這種勇敢必須是群威群膽,光靠某些個人的匹夫之勇,無濟於事。

  3. 楊烈雖是個寧折不彎的倔強漢子,卻並不是一個只知逞匹夫之勇的莽漢。

  4. 現在這個時代,政治***,法治興盛,雖然人治的特色濃厚,但還算是太平盛世,以匹夫之勇竊殺生之權,罪不容誅,根本容不得大俠出世!

  5. 大放厥辭,只是匹夫之勇,很快李若離就接受了眼前的事實,開始審視他的屬性。

  6. 我等豈不知那項羽的勇猛,但也不過是黃口孺子匹夫之勇而已。

  7. 大丈夫一劍可擋百萬兵,自需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仗體高力大徒逞匹夫之勇,這算什麼好漢!有本事燒雞分俺一半,看誰啃的乾淨!

  8. 這位打小就聰慧絕倫,知道權衡進退,從不會逞匹夫之勇。

  9. 武功為匹夫之勇,兵法乃萬人之敵。

  10. 小不忍則亂大謀,這時候逞匹夫之勇可不是什麼好事。

  11. 它和匹夫之勇有怎樣的區別?

  12. 做事不能逞匹夫之勇,要講求方式方法。

  13. 打仗要講究策略,光有匹夫之勇是不夠的。

  14. 這些年輕人血氣方剛,常喜歡逞匹夫之勇,滋生事端。

  15. 此種平日愛逞匹夫之勇的人,一旦有事,必先落荒而逃。

  16. 我看他少年老成,與時下好逞匹夫之勇的年輕人不同。

  17. 這種天氣出海是匹夫之勇的。

  18. 我常常有匹夫之勇的一瞬。

  19. 和歹徒搏鬥,不能只憑匹夫之勇,而要呼叫公安幹警或同周圍的人一起和其鬥爭。
 

屁滾尿流的典故
一馬平川的典故
相關知識
匹夫之勇典故
成語匹夫之勇的故事
匹夫之勇的典故
匹夫之勇的典故介紹
匹夫之勇是出自哪裡的
匹夫之勇是出自哪裡的
害群之馬典故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典故
結髮夫妻的典故
竹馬之交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