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螳螂拳三步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外功是鐵砂掌,內功是羅漢功。傳統螳螂拳練法一般分三個階段:順勁增力,習打積功,排靠運氣。小編根據此三階段進行具體介紹。歡迎閱讀。

  螳螂拳三步功

  一、順勁增力

  順勁增力即基本功練習,其中包括柔和功、執行功、樁步功三種。

  ***一***柔和功

  柔和功主要是針對腕、肘、肩、腰、胯、膝、踝等主要關節和腿部進行的柔韌性、靈活性的練習。

  腕部:有轉腕、甩腕、抓腕、翻腕、壓腕、扳腕、叼腕、擰腕、採腕等方法。練習時可空手,也可用棍棒。

  肩部:有壓肩、拉肩、吊肩、繞肩、聳肩、轉肩、甩肩等方法。

  腰部:有俯腰、翻腰、轉腰、甩腰、下腰、挖腰、涮腰、彈腰等方法。

  胯部:有壓胯、劈胯、揉胯、吊胯、擺胯、轉胯等方法。

  肘部:有轉肘、甩肘、拉肘等方法。

  膝部:有壓膝、伸膝、轉膝、扳膝、抱膝等方法。

  踝部:有轉踝、扳踝、壓踝等方法。

  腿部:有壓腿、扳腿、控腿、劈腿、踢腿等方法。

  這些關節練習要由輕到重、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並動靜結合、方法交替、方向多變。

  ***二***執行功

  執行功是螳螂拳基本拳法、掌法、勾法、肘法、腿法、步法、身法的練習。

  手法包括拳法、掌法、勾法及肘法。拳有衝、劈、挑、崩、圈、栽等法,掌有推、穿、抖、削、摟等法,勾有頂、啄、叼等法,肘有頂、掩、疊、架、挑、滾、推、格等法。

  每種手法都有各自的執行路線、著力部位和擊打技巧,技術要求不同,用力勁路各有特色。練習時要分清悟明,區別掌握。

  步法有上步、撤步、進步、退步、跟步、震步、蓋步、插步、行步、躍步、擊步等。步法練習耍做到乾淨利落,移動迅速。

  腿法常用的有彈腿、點腿、鏟腿、踹腿、踩腿、蹬腿、纏腿、撩腿等。練習時要左右腿兼顧,支撐腿站穩,發勁腿快而有力,多用低腿寸勁,並根據不同腿法使力達腳的不同部位。

  身法有閃、轉、俯、仰、吞、吐等。身法變化多主宰於腰,螳螂拳要求腰既柔軟又堅韌,柔軟則靈活,堅韌則有力,只有這樣身法才能變化,同時身法須與以上諸法協調配合。

  ***三***樁步功

  樁步功是指站樁和步形的練習。

  站樁主要有線形樁、拱手樁、四平樁三種。樁功練習的目的是靜心養氣,調節周身,增加氣力。練時應祛除雜念,頭頂、肩垂,掌指繃緊用力,兩腳用力踩地,練習時間逐漸增加。

  步形中除一般的弓、馬、僕、虛、歇外,常用的有玉環步和鉤步。練習步形主要的目的是養成正確的身體姿勢,使下肢穩固、勁力增長。

  順勁增力階段的練習目的是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學會螳螂拳的基本動作和基本方法,去僵勁硬力,學用順力運動,達到定形、明法、增力之效果。

  二、習打積功

  此功又稱技術訓練,主要由初合功、積成功、習打功組成。

  ***一***初合功

  初合功指組合動作練習,包括步形組合、手法組合、腿法組合以及手、眼、身、步、腿法綜合一體的組合。

  步形組合,將螳螂拳的幾種常用步形連線形成組合,要求一動一換,步形準確工整、姿勢到位。練習時可左右交替反方向進行,並體會步形轉換中的技術和用力方法。

  手法組合,幾種手法連線一起練習,先由單一的拳法或掌法組成,而後再把拳、學、勾、肘等法交叉組合,並由原地過渡到行進間練習,左右互換。要求出手脆快有力,方法連貫。

  腿法組合,把若干腿法連線組合在一起,由一腿一變到一腿多變,左右交替互換。要求支撐腿穩,發勁腿迅速有力,尤其要注意腿法中踝關節的轉換和變化。

  綜合組合,這是把手法、步形、腿法以及眼法、步法、身法等組合為一體的練習,具有動作完整、上下配合、內容豐富、變化多樣的特點。練習時耍兼顧手、眼、身、步的完整,體會動作與動作間的連線技巧。

  組合練習由於動作內容數量少、運動量小,又有極為明確的目的,故有利於習練者體會和研習動作的要領和方法,便於掌握動作問的銜接,能逐步提高身體的協調能力,為提高動作質量和套路練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積成功

  積成功是為了系統學習、領會、切磋螳螂拳的運動風格、特點及技擊方法所進行的重點動作和功法練習,包括玉環步、螳螂七手、胳臂勢以及踢打沙袋、鐵砂掌、摔貫、擒拿等。

  玉環步是組成螳螂拳的重要動作之一,在套路中佔有很大比重。練習中除要準確掌握動作要領外,還須體會其發勁特點,理解其攻防方法。玉環步練習不僅是下盤動,還是上下結合的組合法,由順風掃葉、如封似閉、翻車轆轤、鳳凰點頭、金雞啼鳴、葉裡藏桃、連環衝拳、黑虎掏心八動組成。

  螳螂七手是由七個進攻與防守的動作組成的手法練習,是一種假設性的技擊散打訓練。其目的是熟練手法,訓練上肢動作的靈敏、速度、力量和應變能力,提高手、眼、身、步法的協調性。螳螂七手包括甩掌、插掌、貫拳、蓋掌、肋拳、砍拳、衝拳,要求攻防雙方配合嚴密,動作快速敏捷、勇猛有力。練習時先定步,後活步,再轉步;先上盤,再中盤;先左勢,再右勢。

  胳臂勢是雙人進行的一種較為別緻、有趣的臂功對練,共有八段動作組成,包括順手牽羊、力劈華山、金雞報曉、雙龍吐須、龍虎相鬥、鷂子入林、餓虎捕食、白虎洗臉。練習時要循序漸進,用力由小到大,雙方配合,磕碰部位準確。

  積成功中還有踢打沙袋、鐵砂掌、擒拿、摔貫等內容,也須習練者用心苦練,以熟練技法、增強擊打硬度。

  ***三***習打功

  習打功是指進行拳術、器械、對練等拳架和散打的學習和訓練,它被認為是螳螂拳訓練的最高形式。前面所習的基本動作與功法,最後要以拳架和散打的形勢展示出來。

  螳螂拳內容浩繁而豐富。拳架練習要由基礎性拳架到過渡性拳架,再到初級拳架,最後到高階拳架。螳螂拳練習應由徒手到器械,由對練到散打,逐漸提高加深。

  拳架練習要遵循象形取意、樸實明快、結構嚴謹、靈巧多變、七長八短,組合連發的運動特點。

  散打練習則應遵循固守待進、以靜制動、長短結合、短中寓長、迎正側擊、虛實轉換、剛柔兼使、以剛克敵、靠身短打、連環組發等技擊法則。

  習打功是練習螳螂拳的重要階段,要嚴格按照步驟、方法認真操作,切不可求多、求快。

  三、排靠運氣

  排靠運氣又稱專項素質訓練,包括排體功、靠體功、運氣功三種。

  ***一***排體功

  排體功又謂排打功、扎腰功,是通過打、按、擦、揉身體各個部位的方法,加強內臟器官的功能,達到強筋壯骨和提高功力之目的。排打主要是利用訓練器具,如木棒、木板、磚、鐵棍和一些現代器械,對身體有關部位進行排打,包括排打腹部、胸部、肋部、臀部等。排打時一定要由輕到重,在不損傷身體的前提下練習。

  ***二***靠體功

  靠體功是一種靠擊身體的練習方法,包括死靠和活靠兩種形式。螳螂拳有“七長之妙,八短之強”一說,八短指頭、肩、肘、肋、背、臀、胯、膝部位,要求這八短要堅硬、有力,並有技擊法。靠體功指的就是這八個部位的練習。

  死靠,是以固定的物體,如樹杆、木樁、沙袋為技擊目標,做頭撞、肩靠、肘擊、背打、肋撞、臀靠、胯打、膝擊等方法練習。死靠練習除增強功力外,著重訓練近身發勁的方法,因此練習時距離固定物不能太遠。

  活靠,是兩人以套路對練的形式對身體各部位進行訓練,主要目的是增強身體實力和靈活性。套路共分八段,包括肘靠、胸靠、肩靠、肋靠、胯靠、背靠、臀靠和肋背靠。活靠要求練習時雙人用力適當、部位準確、配合協調、方法互換。

  ***三***運氣功

  運氣功是一種意念集中、調息運氣發力的練習,此功常與樁功、靠體功、排打功結合習練。

  另外還有螳螂掌和鷹爪功。螳螂掌主要包括空砍掌、按掌、擊紙砍磚等練習方法。鷹爪功有青龍探爪、展翅飛翔、伏雞搏狸、ZNl,齊飛四個動作。螳螂掌和鷹爪功練習時都要求呼吸配合,運氣用力,使意、氣、力貫達手掌、手指。

  排靠運氣練習要講究方法的科學性,既要循序漸進,又要持之以恆,切忌一曝十寒。只有長期習練才能身堅勁足,氣達“三節”、“四梢”,力貫四肢“八短”,功到藝自精。

  螳螂拳在流傳過程中不斷吸收其他拳種的技法,逐步形成眾多流派,故有七星、梅花、六合、通臂、摔手、光板、八步等螳螂拳法盛行於世。螳螂拳手法密不透風、豐富多姿,步法迅速而穩健,腿法有力而巧妙,身法靈活而多變,因此對人體的柔韌、靈活、力量等素質要求較高。螳螂拳為象形拳術,是從螳螂運臂搏擊及轉頭閃身等動作中參出以短擊長之理,融入武術攻防技法而成。

螳螂拳防身自衛有哪些招數
少年武術集體基本功視訊教學
相關知識
什麼是螳螂拳三步功
什麼是太極拳三十七式祕訣
什麼是太極拳的技擊
什麼是大成拳養生樁
什麼是大成拳七妙法門
什麼是螳臂當車及其造句
什麼是愛情初三作文
什麼是太極拳流派之後天法
什麼是太極拳的勁
什麼是太極拳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