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太極拳的哪些方面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太極拳是我們中華名族的傳統養生功法,練習太極拳有助於我們修身養性,那麼我們應該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淺談

  一是胸懷

  太極拳的動作要求為鬆、柔、圓、活。從外形看似行雲流水,其實是動是求靜,內涵深邃。長期修練,習拳者會變得胸懷寬廣,性格豪爽,正氣凜然。

  一個人如果有了博大的胸懷,豪邁的氣概,依照道家“無為而無不為”的處事原則行事,就能成就一番大事業,所以太極拳第一要練胸懷。

  在太極拳各項技法運用中,都可以體現出太極拳廣闊的胸懷。

  二是心態

  太極拳外形要求動作沉穩,速度均勻,舒展大方,開合自然,要求練習者要在一種十分平衡、穩定的心態下去動作。

  尤其是在太極推手中,只有凝神靜氣,心態穩定才能通過面板的接觸“聽”到對方的意圖,然後再隨曲就伸,因勢利導奪取勝利。

  練習太極拳的大忌就是急躁和盲動。久而久之,練拳者就會形成穩健老成、善於應變的心理狀態。

  太極拳注重慢練,這也是需要我們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

  在當今複雜萬變的社會生活中,只有具備了穩定的心理狀態,才能夠處理好在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突發事件。因此練習太極拳要追求心態的鍛鍊。

  三是智慧

  太極拳的推手和技擊都強調要以柔克剛,要用四兩破千斤,後發先至等等。總之,無非是要練拳者開動腦筋,善於謀劃,而不去硬碰硬。

  太極拳對待矛盾的態度就是要從側面入手,不去硬碰硬激化矛盾。如太極推手中的走化和引進落空都是這些動腦原則的具體體現。

  練習太極拳要掌握的奧妙在於動腦。就技擊而言,太極拳的境界是不戰而勝,因此需要一個具有高等智慧能力的頭腦去思考和謀劃。

  四是修養

  太極拳是文化拳,它的拳理深奧,涉及的知識面極廣。事實證明,對太極拳的理論認識瞭解到什麼程度,再通過下苦功夫才能練到什麼程度,否則只能是架子。

  所以要想弄通練好太極拳必須提高哲學、文學、醫學、力學、美學、音樂等方面的修養。如:太極拳的拳理拳論拳譜大都是前人所傳,不懂文言文,難於理解其中的含義,所以必須學習古漢語。

  太極拳的哲理深奧,不學習哲學難以理解陰陽。太極拳的行功、練功、太極推手中的引化拿發等均與人體的骨骼、脈絡、穴位、關節有關,不掌握醫學力學方面的有關知識就不可能把拳打好、打出內勁,就不可能提高推手的水平。

  現代太極拳作為表演專案很受歡迎,人體的協調動作與音樂的配合又都離不開對美學的音樂的瞭解。因此研練太極拳會使人不斷提高自我修養的水平,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

  五是健身和技擊

  健身和技擊是太極拳外露的有形的功能。然而,其它任何一種拳術都具有這兩個功能。只不過太極拳的鍛鍊老少皆宜,壯弱均可而已。

  太極拳的健身、技擊效能又是任何一門拳術所不能比擬的。僅就技擊術來講,太極拳的推手、散手、功法等,從理論、套路到訓練手段,從低到高。由淺入深簡單實用,自成體系,其它拳種無法望其項背。

  太極拳內功的修煉

  大家知道,在修煉太極拳時無非是練身和練心,直到練出功夫。練身方面主要表現在調身和調息,練心方面主要是 調神和調心。這四個方面做好了,太極拳 的內功就有了。

  調身主要就是改造身體

  通過伸筋拔骨的方法,增加身體內的體液,使骨骼肌密度均勻,骨關節的空隙增大,肌腱韌帶有彈性。同時調身還有一層意思,就是 按照拳的規律調整身法,比如拳經裡要 求的“虛實開合”、“立身正中”等等。

  調身這個階段是練拳中時間跨度最長、最難的階段,少則三、五年,多則十年幾十年。

  因此修煉太極拳者必須要堅持練拳,不斷修正,“練柔易在三九冬,練剛 易在三伏夏”,肌肉的練習要天天練。和你每天要吃飯一樣,天天練拳等於你每天給組織細胞骨骼肌肉輸送更多的氧。 不是有人說每天練這一套拳太單調、太枯燥嗎?那樣是練不好太極拳的。

  在調身階段還要注意慢練和快練的關係,平時以慢練為主,能慢儘量慢。在慢練的基礎上,再逐漸快練,快到一、二 分鐘練完一套拳,並且是完全放鬆、符合拳理的情況下練完。當然調身階段還要 有一些其它的練法,比如練樁功等。

  調息主要就是呼吸配合動作

  這裡有個前提,那就是拳的動作必須是準確連貫,勁路完整不斷勁,然後才能調息綿綿。呼吸和調息是不同的概念,在打拳時,呼吸不單是呼和吸,而是在調息。

  初練者不要過早調息,應自然呼吸***肺部呼吸***因為套路的前後左右的手 法、身法、步法的變換,弧形運動的大小轉動等等還沒有掌握,想要運用調息是不可能做到的,一定是先以自然呼吸為好。

  當太極拳的動作做到圓活鬆柔,招勢熟練正確,呼吸逐漸也能做到深、長、細、緩、勻,能夠調節呼吸,控制呼吸的快慢,呼吸與動作就能結合在一起。

  當你由動作的初練到熟練,不管動作的快慢,幅度的大小,剛柔的轉換強弱,都能使練習者掌握呼吸的調節變化、適應和控制,不會因為動作與速度、剛柔的改變而引起氣喘現象的時候,才能進人調息階段。

  呼吸與肢體的動作是一對陰陽,調 息與動作是一對陰陽,瞬間發勁時,無意吸,有意呼,瞬間發勁後,繼續調息綿綿。調息是有意呼氣,無意吸氣,是一個很均勻、很緩慢的過程。

  內氣執行就是調息與動作的結合。調息也叫運氣,呼吸輕靈,呼吸變成絲線,就是運氣。有人講“開為 吸,合為呼”,如果機械地理解是錯誤的。

  太極拳練習者應該瞭解太極拳強調任何時候呼吸都要順其自然,千萬不要做刻意的呼和吸。雖然調息“意”重在呼,但要求必須自然。“開合”的“呼吸”也應自然, 所以在一開一合之中,要求開中有合,閤中有開,開中有開,閤中有合。

  開也可以呼,合也可以呼,開也可以吸,合也可以吸,這就是太極拳在“蓄、柔”的運動呼吸。當“開”發勁時或合發勁時必須是 “呼”氣。也是太極拳蓄髮相變、剛柔互用的太極原理。

  所以,要想練好太極拳必須是有序的結合。身體改造好了再去用,它一定是建立在改善好了以後。因此,練太極拳不能心急,這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必須是循序漸進。

  調神主要就是訓練反應速度

  當我們的身體都改造好了,功夫在哪裡?功夫在神經上,最後的功夫是神經,反應能力非常快。大家都知道虎、蛇、狼、貓等一些動物,如果你去觸控這些動物時,它們的反應速度是非常快的,你被咬了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這就是反應能力。人是高階動物,反應速度通過訓練理應也能變得非常快的,“一觸即發”,不加思索全身 迅速調動起來,這就是功夫。

  我們可以做個試驗,一位是初學者,一位是練習時間較長者,兩人互相搭手,當口令一發,很明顯初學者的反應速度慢。

  太極大師李雅軒先生說過:“練功夫第一要緊是提起虛靈的神氣來,一身的神氣要充滿,但又要收藏在內心不使外露鋒芒,又要以靈機灌注,不能呆板,神氣極穩,渾身是意,這才是好的練法。”

  可見,調神是在調身、調息做好的基礎上的練習方法,它離不開身體改造好的靈活性和內氣充盈調息綿綿之間的緊密關係。

  調心主要就是悟道

  這裡有兩層意思。第一是從拳理上講,就是“以意導氣, 以氣運身”,它是統領整個拳路的。陳鑫 在《拳論》裡說:“打拳心為主”,“妙機本是從心出發”,“運用在心,此是真訣”。“以心為主,而五官百骸無不聽命”。

  這裡的心,即心意、意識。心意讓肢體如何動作,肢體就如何動作,心是一身執行之主宰,在打拳時,一舉一動都是在心意的指揮下,將手、眼、身法、步法的協調動作和呼吸有機地結合起來,可見,心意、呼吸、 動作三者是緊密結合的,而心意又是統領的。

  心意要統領的好,心意必須是安靜的,不可使氣。一套拳能呼吸自然,調息綿綿,操固內守,注意玄關,輕輕執行,默默停止,都是在心意靜靜的情形下進行的。

  第二層意思從人得心靈上講是修身養性的,它能淨化人的心靈,成為一個到的高尚的人。我們都知道太極拳是性命雙修的,練拳就是悟道。“道”是至高至大的宇宙本源,它孕育了一切事物。

  我們在練拳時不知不覺改造了身體的同時,也改造著自己的認識論、世界觀。歷史上有不少太極大師的人品留下了極好的口碑,他們德藝雙馨的事例在民間廣為流傳,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品好也就是功夫好。

  綜上所述,太極內功是通過調身、調息、調神、調心高度協調統一形成的,也就是說功夫是調身、調息、調神、調心的集合體,它體現在每個階段,表現出不同的功夫,並通過不斷修煉,最終達到最高境界。
 

太極拳的練習要領和技巧
太極拳中的美感及其特點介紹
相關知識
學習太極拳的哪些方面
學習太極拳有哪些好處
學習太極拳的好處有哪些
練習太極拳有哪些好處
練習太極拳有哪些養生療效
學習太極拳的五要素
學習太極拳的要領
女性練習太極拳有哪些誤區
學習太極拳的三個不同階段
學習太極拳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