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動作特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太極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那麼是什麼呢?下面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1、

  太極拳輕鬆柔和,不拘不僵,合乎生理自然。柔和的活動有利於身體放鬆和呼吸自然,適合不同年齡、性別和體質的人進行鍛鍊,不會發生體育性意外。尤其是對體弱和患有慢性病的人,更是一種較好的體療手段,所以柔和是太極拳運動的主要特點。

  太極拳運動宜慢不宜快,從慢上練功夫,這是太極拳運動的重要特點之一,慢才便於掌握要領,慢而不停的動作,運動量才大。

  太極拳的動作***上肢***,是以各種弧形曲線為基礎構成的,練起來靈活自然銜接和順,避免直來直去。動作圓活,不滯不僵,就要以腰為軸,太極拳論中強調腰的動作,謂之“主宰手腰”。所以圓活性在太極拳運動中非常重要。

  整套太極拳動作,都是緊密銜接,連貫一氣的,看起來好像行雲流水,綿綿不斷,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鍛鍊效果。

  太極拳運動要求“一動無不動”,而動時又要求上下相隨,內***意念、呼吸***外***四肢、軀幹***相合,故每打一勢都要有完整性,而從始至終更需要有完整一氣的特點。

  2、太極拳的起源

  太極拳的創始,目前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其中一種是,在抗日戰爭之前,全國各地的太極拳家無不尊張三丰為祖師。

  其原因是,張三丰建立了武當派,創始了內家拳。太極拳作為內家拳之首,尊稱張三丰為祖師,是一種自然歸屬。張三丰創立的太極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混元拳、玄武棍等,都是從道教經書中汲取了精華,引申而來。張三丰所創立的拳法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注重內功和陰陽變化,講求意、氣、力的協調統一,動作沉穩,姿勢含蓄,勁力渾厚,神意悠然。這些特徵無不與道家的清靜柔弱、淡泊無為的主張和道教的“三寶修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相吻合,內以養生,外以卻惡,可以說是留給後世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

  3、太極拳的好處

  3.1、提高平衡力。練習太極拳要講究左右、前後、開合等,能有效使我們全身得到鍛鍊,且需要呼吸控制、手眼配合等。

  3.2、延緩衰老。通過對比,持續6個月太極拳運動前後,中老年人血液中的主要免疫細胞***如T細胞亞群、NKT細胞等***的變化,以及練拳者的認知、情緒等心理指標的變化發現,體內免疫細胞的數量和比例均有所上升,免疫功能改善明顯,能延緩衰老,幸福感也更強。

  3.3、調控血壓。練太極會優化心血管中樞調節機能,改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功能等,從而有助於降壓。

  3.4、改善神經功能。研究已表明,通過6個月的太極拳練習,腦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姿勢控制能力有所改善,這可能與練習調節了患者的本體感覺有關。

  3.4、增加骨密度。練拳時,對肢體的靈活性、柔韌性、關節支配力量有很高的要求,通過鍛鍊能對骨骼產生很好的刺激,幫助中老年人提升肌肉力量,增加柔韌性。

  太極拳適合何種人群

  太極拳最適合的人群是有興趣的人群,只要想學都不嫌晚,但是相對而言,越早學太極拳好處越多,五十歲學太極拳是晚了點。六十、七十歲才學太極拳對想活動的人群而言是可以接受的。三十歲、四十歲能學太極拳是一種很好的運動。

  十歲、二十歲能學太極拳最好。景老師教過的學員超過1500人次,有趣的是無論中外男女老少,都有太極拳的愛好者。由於現代人不是很注重健康養生,對於有深度的太極運動、太極哲學或是太極藝術文化與太極武術,很難抽出時間來投入研究,專注的學習太極拳,所以一般人把最適合打太極拳的人群年齡定為退休之後的老年族群。

  太極拳心法

  太極行功,功在調合陰陽,交合神氣,打坐即為第一步下手功夫。行功之先,猶應治髒,使內臟清虛,不著渣滓,則神斂氣聚,其息自調。進而吐納,使陰陽交感,渾然成為太極之象,然後再行運各處功夫。冥心兀坐,息思慮,絕情慾,保守真元,此心功也。盤膝曲股,足跟緊抵命門,以固精氣,此身功也。兩手緊掩耳門,疊指背彈耳根骨,以祛風池邪氣,此首功也。兩手擦面待其熱,更用唾沫偏摩之,以治外侵,此面功也。

  兩手按耳輪,一上一下摩擦之,以清其火,此耳功也。緊合其睫,睛珠內轉,左右互行,以明神室,此目功也。大張其口,以舌攪口,以手鳴天鼓,以治其熱,此口功也。舌抵上顎,津液自生,鼓漱咽之,以潤其內,此舌功也。叩齒三十六,閉緊齒關,可集元神,此齒功也。兩手大指擦熱摺鼻,左右三十六,以鎮其中,此鼻功也。


練習三十二式太極劍的要求
太極拳的胯應該怎樣練習
相關知識
太極拳的動作特點
太極拳的八大特點
趙堡太極拳的功法特點和原理
八卦太極拳的風格特點
楊氏太極拳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太極拳的動作規範與要求有哪些
太極拳的總體特點介紹有哪些
太極拳的技擊特點有哪些
太極拳的動作要領技巧有哪些
練太極拳的動作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