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柔在楊式太極拳中的含義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在楊式太極拳的學習中,我們需要把握當中的動作要領,即“鬆和柔”,這兩者都是太極拳的特點,所以說我們在練習楊式太極拳的時候,要貫徹好這兩個要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淺談

  楊式太極拳博大精深,技擊和養生效果顯著,我們想要學好,就要先了解它的風格特點。

  楊式太極拳的風格特點是緩慢柔和,式勢均勻,姿勢舒展,勁蘊內涵,形象優美。練好楊式太極拳關鍵是“鬆、柔”,鬆不是“癟”、“塌”,柔不是“軟”、“舞”。

  “鬆”是周身206塊骨頭關節能保持最大限度的靈活性,使之不僵化,好似一串珍珠項鍊節節貫串,產生一動無有不動的效果。

  可見,鬆貫穿於我們身體的每個部位,甚至每一塊肌肉,這樣才能增強我們太極拳練習的協調性。

  在盤架中,全身關節都處於沉長拔開、纏繞旋轉、吞吐開合、遙相呼應,也即是處於 “安舒”、“圓滿”的境界,像一個充足了氣的氣球,渾身下下都有鼓盪之氣。

  這樣身形才能“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靈頂頭懸”,抬腿舉手優美而瀟灑,沉穩而挺拔。

  “柔”的要求是肌肉、韌帶在行拳走架時,處於舒展狀態,不緊不硬、鬆弛自然,蓄放適度、無過無不及,提腿輕靈、動步沉穩,落地紮根、身發輕靈,兩膊相繫好似抽絲掛線,無輕漂浮滑之形,有渾厚之黏韌性,具有“虎背熊腰塔樁立,蛇行蛹動金絲纏”的神韻。

  太極拳的動作特點就是舒展大方,邁步如貓行,動作輕盈敏捷。

  鬆柔

  鬆柔不是練太極拳的目的,只是練太極拳的手段,是為了在盤架中由靜入手,由鬆入柔,以至著熟;進而積柔成剛,剛柔互運,以至剛柔既濟和合,漸悟懂勁;再進而剛柔渾然,知纏而進取,知依隨而進退,旋繞環化、蓄髮相變、奇正相生、陰陽合德、神氣因皆成自然,以至階及神明。

  因為,太極拳不單純是修身養性的“養身功”,它的靈魂是克敵制勝的“武功”。全身關節的大鬆,肌肉、韌帶的大柔,是為了迎敵時,全身四肢百骸、關節、肌肉、韌帶能迅速的緊密組合,制伏敵手。

  猶如軍隊打仗,根據戰略戰術需要,有時化整為零,有時組零為整,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這就是太極拳經過長期的艱苦修煉達到的“極柔軟,然後極堅剛”的上乘功夫境界——柔化剛發。

  神

  “神”的問題,是練拳時如何用意、明瞭每一招式的攻防作用的問題。武術界常說:“心中有,眼中有;眼中有,手中才有。”也就是內外相合,精氣神的高度統一。

  與人較技時,搭手化打,其“跟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一氣呵成。腳上有根,手上才有勁。我們說搭手要吃點,點就是勁點。若聽勁極為靈敏,則能沉浮纏繞,無為而無不為。

  楊式太極拳要求做到式正招圓。式是定式拳架,式式都是實用;招是式的相連,是銜接過渡動作。每一式與下一式之間,應該有似停非停、似展非展、勁斷意不斷的意境。

  練拳中要有心到、意到、勁到,敵倒之意。練太極拳純以神行,預備勢猶如處於“以級戰備”的狀態,待機而動。

  招式的相連不斷,就是應敵變化而動,人不知我,我獨知道人,前面無人當有人。這樣,目光能隨化打而遠視,專注一方,即“意之所至,眼神灌之”,自然精神抖擻,神采奕奕。

  要將太極拳修煉到神形兼備,必需要有名師的指點和言傳身教,再加上自身的艱苦修煉,恆專不驕,方能達到。功夫是練出來的,是悟出來的。

  太極拳鬆柔的五個基本要素

  學習太極拳的人都知道,太極拳的特點柔和緩慢,鬆柔是太極拳的基本特點,也是太極拳基本功。

  習練太極拳要求全身放鬆,用意不用力,這樣能使我們快速入靜,放鬆可以使身體變得柔和。

  首先,從意念上來講,思想要放鬆。只有大腦中樞神經充分放鬆了,肢體、內臟等,全身處處才有鬆柔的可能,這是鬆柔的最主要的前提。

  第二,從動作的靜態來講,太極拳要求是要穩,要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塌腰、屈膝圓襠和泛臀等等。這些要領,實質上反映了身體各處自然放鬆、自然鬆沉,從而形成了上下一條線,上虛下實的姿勢。

  練太極拳的鬆柔要周身協調一致,保持中正安舒,身體不能出現東倒西歪的現象。

  這個姿勢,貫穿於動作的全過程,無時無處都不能被破壞。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講,它是動作動態中的靜態,在動作中要自始至終,保持這個靜態。這就運用了物理學中的重心穩定原理。

  這一原理是說,在動作步法轉換的過程中,人體重心始終要落在底盤之中,人體才能穩定。因此,當提腿邁步或退步的時候,重心仍要控制在支撐腿上,當邁步或後退的腳跟或腳尖著地時,重心才能緩緩移動,這樣邁出或後退的腿,就能放鬆、輕靈,體現出“邁步如貓行”。

  同時,由於身體穩定,整個身體才能自然鬆沉。所以重心穩定原理,是保證靜態,達到放鬆的重要條件。

  太極拳運動是一種立體圓形,整個周身都在一個圓形內,每個動作的開始是圓的起點,收式是太極拳圓的終點。

  第三,從動作的形態來講,要求要圓,就是在腰脊的帶動下,螺旋運轉,決無直來直去。很多人都有這樣體會,沿著一條直線跑步到時候,要是突然改變了跑步的方向,就需要較大的力。要是沿圓弧改變跑步的方向,就感到很容易,省力的多。也就是說,在圓弧運動中改變方向慣性力容易克服重力,省力,放鬆和柔和。

  第四、從動作的速度上來講要緩慢便於放鬆。

  第五、從動作的用力程度上來講,要求要輕。太極拳不可能不用一點肌肉的收縮力,要是不用一點力的話,動作就無法維持。但是,動作中要用的力,只是用來克服各肢體的重力,而保證動作的執行,不至於用多餘的力,這樣用力輕,從而達到鬆柔。

  一是肢體的伸展放長、關節的靈活

  沉肩墜肘,鬆腰圓襠,開胯曲膝,神聚氣斂,身手放長。太極拳的練習,第一步就要去僵求柔,有意識的使全身關節、肌肉、整個骨骼鬆開、放展,使其韌帶拉長,忌僵硬。通過鬆開、放展,使全身有機地聯絡起來,更好地連結成一個整體。

  二是意念的放鬆

  太極拳是內功拳,應以心意為主,然後才求身勢。故鬆,應是先鬆心意後鬆身勢。行拳時首先要放鬆心態,這也是放鬆的入手點。李雅軒大師說:“鬆須鬆心,心為一身之主,心鬆周身各部莫不隨之而鬆。”

  三是周身貫通

  楊式太極拳的鬆,是鬆柔、鬆淨、鬆活、鬆融的那種有機的鬆,而不是鬆散、鬆懈和鬆垮的那種無機散亂的鬆。
 

太極拳祛病功效及健身機理
襠在楊式太極拳技擊中的作用
相關知識
鬆柔在楊式太極拳中的含義
襠在楊式太極拳技擊中的作用
鬆柔是孫式太極拳的顯著特色
陳式太極拳中的鬆和沉
楊式太極拳勁的拿捏
楊式太極拳腿的訓練方法
陳式太極拳中的鬆沉
陳式太極拳中的鬆沉
陳式太極拳中的養腰護臀
楊氏太極拳中的雲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