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話養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冬季養生的重要原則是“養腎防寒”。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腎氣旺,生命力強,機體才能適應嚴冬的變化。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冬季養生相關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冬季調養精神,要保證有充足的睡眠時間,老年人更要做到“早臥晚起”。此外,積極適宜的運動,如散步、慢跑、做操、打拳;或是養花種草,節假日結伴郊遊、爬山等,也會讓人精神愉悅,身心健康。飲食調養方面,老年人應遵循“虛者補之”、“寒者熱之”的原則。冬季天氣嚴寒,萬物伏藏,易感受寒邪,應少吃生冷瓜果食物,以免損傷脾胃的陽氣。可多食熱粥、牛肉、羊肉、南瓜、韭菜、蘿蔔、大棗、龍眼肉、大豆、牛奶等較溫熱性的食物,增加身體的熱能。

  有的老人愛在冬季進補,需要提醒的是,進補前要先辨明體質的“寒熱”屬性,再選擇適當的中藥材。“寒性”體質的老人適合“熱補”,如人蔘、黃芪、當歸、熟地、冬蟲夏草等;“虛熱”體質的老人適合“平補”,如沙蔘、麥冬、石斛、百合、銀耳等。而高血壓、高血脂症、痛風症等患者不宜進補,這類患者體質多屬熱性,補後往往血壓更高,對病情更加不利;胃腸機能不好的人,也要先把腸胃功能調節好再進補,否則不但不會吸收,反而增加腸胃的負擔。

  冬季養生有“八”大宜

  一宜 保暖冬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洩津液。故冬“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二宜 健腳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乾燥, 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溼效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三宜 防犯病寒冷會誘發心肌梗死、中風的發生,使潰瘍病、風溼病、青光眼等症狀加劇。患者應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鍊,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四宜 多飲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於2000~3000毫升。

  五宜 調神冬天易使人身心處於低落狀態。改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藥。

  六宜 通風冬季室內空氣汙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七宜 粥養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營養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適宜。

  八宜 早睡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要“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

  冬天如何養生

  1、多食禦寒食物,增加產熱營養素

  寒冷的冬季,使人覺得因寒冷而不適,由於體內陽氣虛弱而特別怕冷。冬季要適當食用具有禦寒功效的食品以溫補和調養,溫養全身組織、增強體質、促進新陳代謝、提高人體防寒能力,維持以保障機體組織正常功能,抗拒外邪、減少疾病發生。中醫認為,冬季應多食性溫熱能禦寒具補益之食品。羊肉、狗肉、甲魚、麻雀、蝦、鴿、鵪鶉、海蔘、枸杞、韭菜、胡桃、糯米等是為上品。

  冬季氣候寒冷,機體為適應外界寒冷環境,消耗能量相應增多,因此要增加產熱營養素的攝入量。產熱營養素主要指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多食富含這三大營養素的食物,多增加一些高脂肪食品的攝入,適量多食用一點點肥肉,炒菜時多放些烹調油等。

  2、維生素不能少

  寒冷氣候使人體氧化產熱加強,機體維生素代謝也發生明顯變化。增加攝入維生素A,以增強人體的耐寒能力。增加對維生素C的攝入量,以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食物,維生素C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等食物。

  3、固護陰精少出汗

  少冬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洩津液。故冬“祛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4、健身要健腳板

  健腳即健身。人們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乾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促進血液迴圈。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溼效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5、慎防病變

  冬季氣候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寒冷還會刺激心肌梗死、中風的發生,使血壓升高和潰瘍病、風溼病、青光眼等病症狀加劇。患者應注意防寒保暖,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還應重視耐寒鍛鍊,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6、補足水,礦物質要適量

  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少於2000~3000毫升。

  人怕冷與機體攝入礦物質量也有一定關係。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人體的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補充鈣可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牛奶、豆製品、海帶等。

  食鹽對人體禦寒也很重要,它可使人體產熱功能增強,因而在冬季調味以重味辛熱為主,但也不能過鹹,每日攝鹽量最多不超過6克為宜。

  7、多鍛鍊調精神

  冬季室內空氣汙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人們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冬天易使人身心處於低落狀態。改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藥。

  8、補充蛋氨酸,以粥調養

  蛋氨酸可通過轉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適應耐寒所必需的甲基。寒冷的氣候使人體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謝加快,而合成肌酸、脂酸及人體內氧化所釋放出的熱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籽、乳製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冬季火鍋養生之道
冬季花茶養生
相關知識
冬季話養生
陰虛體質冬季的養生建議
適合冬季的養生粥有哪些
適合冬季的養生湯做法大全
秋冬季節養生最適合吃什麼
秋冬季節養生的小常識有哪些
冬季的養生粥有哪些
秋冬季節養生的中藥有哪些
適合冬季的養生食物
秋冬季節養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