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風的隨筆作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家風是一個家的道德標準,它就好像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校有校規,家有家規,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但一問到,你家的家風是什麼?家教是什麼?這些問題,同學們就會傻眼了。在我們家媽媽經常也對我說:“現在的生活多美好呀!我們一定要珍惜它。平常生活中,要節約用電節約用水珍惜糧食,還要尊老愛幼,在公交車上見到老人要讓座,見到需要幫助的幼兒要幫忙。”

  她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她正在用行動來教育著我。我們家有一個好習慣就是最後一個吃完飯的人刷碗。但是以前我總是吃完飯就把碗放在桌子上裡,這時爸爸走過來說:“你天天吃飯都磨磨蹭蹭,從今天開始,以後誰最後吃完飯,誰刷碗。”從那天開始,我不在是最後一個吃完的了,而且我還養成了吃完飯自覺把飯碗放到水池裡的好習慣。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

  【篇二】

  家有家規,國有國法;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些警示育人的詞彙是對教育的最基本體現。社會風氣的好壞,家風家規的樹立,都對整個社會的發展是有很好的幫助的。

  家風,是潛移默化的。具體的從小事做起,乘車讓座給老弱病殘孕,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從小教育的能時時做到,但是不好的教育也有不讓座還大打出手的例子也有。作為家長,從小教育孩子要與人為善,以跟為貴,為人誠懇,做事要認真,不能貪圖享受,不能與人過高的攀比,更不能超越法律道德的界限。經常告誡他們,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要關愛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遇人需要幫助時,要挺身而出,做敢當的人。遇見長輩要有禮貌,應該主動打招呼。做錯事的時侯,要勇於承認,不能撒謊。如果家長知道孩子“知錯不改時”,也應該做到“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道理告誡他們,不要等到無法收場時後悔莫及,讓他們從小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總之,無形中好的家風的養成,是正能量的傳遞,也是以後對自己教育的回饋,我們要世代相傳,引導給予孩子好的傳統教育,不要過度的寵育孩子。

  【篇三】

  無論大家、小家都要有一定的家風家訓,“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家風家訓是什麼呢?今天我就談一談我家的家風家訓吧。

  所謂的家風就是自己家裡的風氣,家裡的風氣好不好就會影響到子孫後代。我們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團結向上,孝敬父母。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的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鄰居之間跟睦共處。自小受家庭跟父母的影響,把勤勞、節儉的作風來規範自己的行動跟價值觀。我會努力去做,同時也會影響周圍的人,讓他們也做到。我現在還能主動向長輩們問好,同學之間搞好團結,有時跟同學鬧點小矛盾,是我的錯一定主動向同學道歉,不是我的錯也不追究,退一步海闊天空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才能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要運動,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個好的家風家訓能讓我更加了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讓我們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長大為國家做出更大貢獻。

  我希望我家的家風家訓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家風家訓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要從每個家庭做起,弘揚民族精神。

  【篇四】

  在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要牢記感恩我們的父母親人,他們曾經給予我們人世間最無私的愛,這種愛使我們的心時刻充滿著溫暖,我們應該對這種愛有所回饋,這就是我的家風之一:“孝”。

  記得我剛上學的時候,爺爺生病了,奶奶去醫院照顧爺爺,全家人忙的不可開交。放學後,我知道奶奶沒有時間來接我,我並沒有哭鬧,而是安靜的自己在教室裡寫作業,等待爸爸下班後來接我。回到家後,我幫媽媽收拾屋子、洗衣、做飯。奶奶從醫院回來後非常感動,誇我長大了,是個懂事的孩子。我想,懂事應該就是我“孝敬”的方式吧。

  後來,我轉學到了第二實驗小學,新的環境讓我剛開始並不適應。一次,因為跟新同學語言不跟,他打了我,開始我想還手,突然想起爸爸曾經告訴過我的一句話:“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這就是我的家風之二:“寬容”。我放下了抬起的拳頭,微笑著向那位同學跟解了。現在,我們是班裡最要好的朋友了。通過這個事情,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寬容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這就是我的家風,簡單而不平凡,我相信它會一直幫助我的成長,我也會努力做一個健康、品行端正的好孩子。

  【篇五】

  家風是一個家的道德標準,他就好像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家也有家風,它教育著我該如何正確的做人。

  從小我的父母便教育著我做人要守信,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隨便去答應別人,因為如果到最後你沒有辦到就會讓人失望,你也會失信於人,下一次便不會有人要你幫忙,也不會有人要幫你的忙。

  一次,老師讓我們去查關於魯迅的資料,我的同桌家沒有電腦,他不知道該怎麼辦,我自告奮勇要求幫他。但晚上回家之後我只顧著去打遊戲而忘了去查資料,到了到了第二天上課我才想起來,但已經晚了。我跟我的同桌被老師罰站了一節課,還被叫家長。媽媽聽說了這件事後第一件事就是教育我:做人要守信,辦不到就不要答應。辦不好就要承擔責任。

  自從那件事過後,媽媽的話就一直印在我心,我也從未再失信於人。

  守時是媽媽的口頭禪,她不光自己守時,還經常提醒其他人也要守時。每次跟人見面,媽媽總是早到的那一個,還經常教育我,做人要守信,守時。我也耳濡目染,每次跟同學出去時總要提前到十分鐘。而我也可以在這十分鐘裡幹許多事。

  一個家庭的家風總是引導著一個孩子前進的道路,也在影響著孩子的一舉一動。父母就是孩子的導師,也最能影響孩子。
 


關於清明節的祭祖隨筆感悟
我讀書我快樂的隨筆作文
相關知識
關於家風的隨筆作文
關於夏天的隨筆作文
關於親情的隨筆作文
高中關於理想的隨筆作文
關於寒假的隨筆作文作業
關於堅強的隨筆作文
關於生命的隨筆作文
關於春天的隨筆作文
關於軍訓的隨筆作文
關於青春的隨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