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磨難成功的古代事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成功之路,一定會有磨練陪伴著你。我們要正確地對待磨練,相信自己可以在磨練中不斷成長,能夠取得自己的成功!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

  漢朝的時候,有一位歷史學家叫司馬遷.他祖上幾輩都是國家的史官,負責記錄歷史.司馬遷年輕時立志繼承家業,寫出一部完整的史書.他離開長安,到各地遠遊,考察歷史古蹟,蒐集到了許多珍貴的史料,瞭解了英雄豪傑和人民群眾的動人事蹟.這使他更加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決心把那些豐功偉績記錄下來,給後代的人們。

  後來他父親去世了,他接著做了史官,想到自己的志向,就開始寫作.,沒想到這時候,一次政治事件把他捲了進去.司馬遷為國家著想,說了幾句真心話,得罪了漢武帝,被處以死刑.要免死只能出錢贖身或接受腐刑,司馬遷家裡沒錢.他萬不得已,接受了腐刑,以求活下去.腐刑是最殘忍的刑罰。

  篇2

  唐朝時期,有一位著名和尚,在一座寺院中從小出家。每天清晨,他要去擔水劈柴、打掃寺內衛生。做完早課,還要去寺後的市鎮購買寺中所需。每日勤勤懇懇、刻苦用功,就這樣在晨鐘暮鼓中,一晃十年過去了。

  有一天,小和尚有了一點閒暇時間,便和其他小和尚在一起聊天,他發現別人過得都很清閒,只有他一人整天忙忙碌碌。雖然別的小和尚偶爾也會被分派下山購物,但他們去的是山前的市鎮,路途平坦距離也近,買的也大多數是些比較輕便的東西。而十年來方丈一直讓他去寺後的市鎮,要翻越兩座山,道路崎嶇難行,回來時肩上自然多了很重的物品。於是,小和尚帶著諸多不解的心去找方丈,問:“為什麼別人都比我自在呢?沒有人強迫他們幹活讀經,而我卻要幹個不停呢?”方丈只是低吟了一聲佛號,默默不語。

  第二天中午,當小和尚扛著一袋大米從後山走來時,發現方丈正站在寺的後門旁等著他。方丈把他帶到寺院的前門,坐在那裡閉目不語,小和尚不明所以,便侍立在一旁。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現了幾個小和尚的身影,當他們看到方丈時,一下愣住了。方丈睜開眼睛,問那幾個小和尚:“我一大早讓你們去買鹽,路這麼近又這麼平坦,怎麼回來得這麼晚呢?”

  幾個小和尚面面相覷,說:“師父,我們說說笑笑,看看風景,就到這個時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這樣的啊!”

  方丈又問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後的市鎮那麼遠,翻山越嶺、山路崎嶇,你又扛了那麼重的東西,為什麼回來的早一些呢?”小和尚說:“我每天在路上都想著早去早回,又因為肩上的東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穩走得快。十年了,我已養成了習慣,心裡只有目標,沒有道路了!”

  方丈聞言大笑,說:“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標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鍊一個人的心志啊!”

  幾個月後,寺裡忽然嚴格考核眾僧,從體力到毅力,從經書到悟性,面面俱到。小和尚由於十年的磨鍊,所以在眾僧中脫穎而出,被選拔出來去完成一項特殊的使命。這個當年的小和尚,就是後來著名的玄奘法師。在西去的途中,雖水阻山隔,艱險重重,他的心卻一直閃耀著求法的堅毅之光。

  可見道路的艱難坎坷,並不是取得成功的最大障礙,而是在面臨磨難時,能保持一顆正確的心態,才是最關鍵的。只有我們充分認識到磨難是一種取得成功的助力時,我們才會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不斷克服一個又一個障礙,從而取得最後的成功。

  篇3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憑著自己國力強大,領兵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於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餵馬這些奴僕才做的工作。越王心裡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後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越王回國後,決心洗刷自己在吳國當囚徒的恥辱。為了告誡自己不要忘記復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堅硬的木柴上,還在門上吊一顆苦膽,吃飯和睡覺前都要品嚐一下,為的就是要讓自己記住教訓。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到民間視察民情,替百姓解決問題,讓人民安居樂業,同時加強軍隊的訓練。

  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越國變得國富兵強,於是越王親自率領軍隊進攻吳國,也成功取得勝利,吳王夫差羞愧得在戰敗後自殺。後來,越國又趁勝進軍中原,成為春秋末期的一大強國。

經歷磨難成功的人物故事
經歷磨練成功的事例
相關知識
經歷磨難成功的古代事例
經歷磨難成功的名人事例
經歷磨難成功的名人事例
經歷磨難成功的古今中外故事
經歷磨難成功的小故事
經歷苦難成功的名人事例
經歷磨鍊成功的名人事例精選
經歷磨鍊成功的名人事例
古代經歷磨難成功的人物故事選
古代經歷磨難成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