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神奇的溝通法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非暴力溝通》的書中給我們提供了,分別是觀察、感受和請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①只觀察,別評判

  觀察是客觀描述看到的事物,評判是非得***給對方一個評價。日常溝通中,評判可比觀察多多了,因為我們大腦習慣看到現象就立即分類和下判斷。

  假如你的朋友向你抱怨,說自己工資月月光,窮得很,你笑她說,誰讓你自己花錢總是沒有節制,大手大腳。就算你是為她好,可對方聽著卻很刺耳。

  換個說法,只說事實——我發現你最近花了幾千塊買衣服,對方會開始反思自己的消費,你點出了關鍵,人家也沒覺得受批評,丟面子,友情小船也不會說翻就翻。

  同理,同事不配合你的工作,你也別直接去批評對方,你可以問問他,你最近給他發了三封工作郵件,都沒收到回覆,是什麼情況。討論熱點事件也沒必要和人爭執,說出你反對的名人幹過什麼具體的事就行,要知道,事實永遠勝於雄辯。

  如果你經常使用 “從不”、“總是”、“經常”、“很少”這些詞,那說明你的評判比觀察多,別合計了,趕緊改。

  ②只說感受,不說看法

  說感受就是多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情感,聽起來簡單,可大多數人就是做不到,一張嘴就變成了看法,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感受卻是相同的。

  如果妻子和丈夫說,感覺自己嫁了個木頭。丈夫肯定不高興,要是妻子這樣說,最近你太忙了,我總是一個人,感覺有些孤單和失落,希望你多陪陪我。這樣效果會好很多。

  一個演講者上臺,和觀眾說今天第一次當著這麼多人演講,特別緊張,上臺時腿還有點抖,觀眾反而可能會更喜歡他,如實地說出自己的感受,有時候比氣勢磅礴排比不斷的開場白更打動人。

  只有談論感受,對方才能體會到真誠。

  反之,不把自己的感受說清楚,讓對方猜或者把不愉快遷怒給對方,都是低情商的表現。

  ③只請求,不命令

  請求是希望別人能滿足你的需求,是求助。很多人把請求說成了命令,得罪了人,自己還不知道。

  比如你覺得辦公室有點悶,和同事說,把窗戶開啟一下。對方不答應吧,好像顯得自己很小氣,這點小忙都不幫,答應吧,心裡又不太爽。

  這時你應該說,哈羅,可以幫我把窗戶開啟嗎?用問句,不用陳述句,給對方尊重和拒絕的餘地,這才是請求。

  請求和命令的分寸很難拿捏,如何避免讓別人覺得我們是在命令呢?

  需要注意三點:

  001 說清你的具體請求和請求原因,越詳細越好,讓對方真正瞭解要幫你做什麼。

  002 多問一句,我剛才表達的,清楚嗎?這樣一旦對方理解偏了,我們還有機會補充。

  003 就算請求沒有得到滿足,嘗試理解對方為什麼拒絕,幫你不是本分,是情分。溝通是雙向的,你也要考慮對方的感受和需要。

  以上就是溝通的三個黃金法則,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最後補充一句,溝通時多換位思考,儘量避免以自我為中心,效果會好很多,畢竟,你讓別人爽了,別人才會讓你爽啊。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願你擁有美好的一天。


如何有效地評估律師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律師
相關知識
三個神奇的溝通法則
交流與溝通技巧_11個親子的溝通
讓領導聽你的職場溝通法則
會議營銷中的溝通技巧與方法
職場上的溝通方法
最受歡迎的溝通技巧和方法
家庭教育中的溝通方法
社會溝通技巧_提升社交魅力的溝通方法
工作中的溝通方法和技巧
法務人員的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