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與能力的三分鐘演講稿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責任本身就是一種能力。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希望能幫到你喲。

  【篇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責任勝於能力》。

  什麼是責任?責任是一個人份內應該做的事情,是做好應該做好的工作,承擔應該承擔的任務,完成應該完成的使命。切實履行責任,盡職盡責地對待自己的工作,才能完美展現自身的能力與價值。

  每個人對於自己應承擔的責任要勇於承擔。放棄自己應承擔的責任,就等於放棄了生活,也將被生活所放棄。有些事情並不是需要很費力才能完成的。做與不做之間的差距就在於——責任。簡單的說,按時上班、準時開會等一些工作上的小事,真正能做到的並不是所有的人。違反單位制度,說到本質就是一種不負責的表現,首先是對自己單位和職業的不負責,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責的人。責任承載著能力,一個充滿責任感的人,才有機會充分展現自己的能力,才能真正的體現我們的自身價值。所以我要說“責任勝於能力” !下面從兩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熱愛工作是責任的前提

  工作是一個施展自己才能的舞臺。我們寒窗苦讀來的知識,我們的應變力,我們的決斷力,我們的適應力,我們的協調能力都將在這樣的一個舞臺上得到展示。除了工作,沒有哪項活動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實自我、表達自我的機會。這段話讓我明白了工作的意義。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工作,我想工作應該是一種創造的過程,創造自身價值的過程,用愛去創造,在創造中尋找樂趣和意義才是工作的最高境界。

  二、為工作竭盡所能是責任的最好體現

  責任勝於能力,是因為責任比能力更重要!能力或許可以讓你勝任工作,責任卻可以讓人創造奇蹟。特別是在日復一日的瑣碎工作中,責任能讓我們把平凡的事情做得更好,進而彌補能力的不足;責任勝於能力,是因為責任感的缺失比能力不足的後果更嚴重。一顆道釘足以傾覆一列火車,一個菸頭足以毀掉一片森林;責任勝於能力,並非能力不重要,而是因為能力永遠承載於責任:責任心強,能力不足,可以通過積極主動的工作使潛能得到充分發揮,而能力強,缺乏責任意識則使能力失去了用武之地。

  工作無小事,責任體現在細節中,負責任就是從細節做起。為了這份責任,我們必須吃得起苦,受得起累,腳踏實地,勤奮苦幹地抓好每一件小事,在細節

  中體現責任,在奉獻中體現責任。我所從事的工作是一份費心費力的工作,既不會有叱吒風雲的氣勢,也不會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有的是日復一日的辛苦,有的是一點一滴的勞作。我身邊的很多同事扔下了病重的雙親、繁雜的家務,扔下了春日的踏青、秋天的效遊,扔下了丈夫或妻子的埋怨,扔下了兒女的哭泣,和我一道忙碌在這平凡的工作中。他們在奉獻中熔鑄責任,在奉獻中熔鑄忠誠!

  工作一年多了,在參加工作之初也曾經叫過苦喊過累,但逐漸被工人師傅們兢兢業業、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態度以及高度的責任心所感染。始終記得我的師傅那副認真工作的神情,針對每一個細節問題反覆論證反覆試驗的那股鑽研勁兒,這些都深深刻在我的腦海裡,時刻鼓舞著我,激勵著我。我們車間工作量大,任務緊,在這種情況下,我放棄了節假日,始終工作在生產一線,我跟著師傅們三班兩倒加班加點的趕生產任務。哪裡需要我我就去哪裡,因為多了那一份責任心,我在哪個崗位就愛哪個崗位,我在哪個崗位就力爭將其做到最好!

  最後,讓我用《三分能力七分責任》這本書中的一句話來結束我的演講:責任就是對工作的完成,就是對職位的堅守,就是對人性的昇華;責任意味著付出,意味著奉獻。讓我們一起在承擔責任的同時,一起感受工作的幸福吧!

  【篇二】

  提起“責任”和“能力”,想必大家對這兩個詞語都不會感到陌生,也都明白其含義,但是,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真正用行動詮釋了二者含義的人又有多少呢?

  在工作中,責任和能力二者究竟誰勝於誰,也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會說,在工作上,一個人首先要有工作能力,不然只有責任心也是無濟於事;有人會說,在工作上,一個人首先要有對工作的責任心,不然,只有能力對工作也起不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我們不能簡單地說孰是孰非,因為他們都有其自己的道理。

  什麼是責任?書中對其的定義是,責任,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責任就是對自己所負使命的忠誠和信守,責任就是對自己工作出色的完成,責任就是忘我的堅守,責任就是人性的昇華。什麼是能力呢?能力就是一個人具備的知識、智慧以及運用知識和智慧的水平的總和。它包括學習能力、工作能力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責任和能力二者之於工作都有著很緊密的聯絡。

  責任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在學校工作中,無論我們被安排在哪個位置上,都不要輕視自己的工作,都要擔負起工作的責任來。那些在工作中推三阻四,老是埋怨環境,尋找各種藉口為自己開脫的人,對這也不滿意,那也不滿意的人,往往是工作的被動者,他們即使工作一輩子也不會有出色的業績。他們不知道用奮鬥來擔負起自己的責任,而自身的能力只有通過盡職盡責的工作才能完美地展現。能力,永遠由責任來承載,而責任本身就是一種能力。缺乏責任的人,缺乏了工作的一種能力,在工作上也就缺少了成功的機會。

  能力永遠由責任承載。

  書中一個剛剛畢業到一家鋼鐵公司工作的大學生喬治的故事告訴了我們——能力永遠由責任承載。在喬治所在的鋼鐵公司,並不缺少工程師,但缺少的是負責任的工程師。喬治發現了那麼多有能力的工程師都沒有發現的問題,而且在他們不以為然的情況下找到了總工程師。不僅為公司減少了損失,而且讓自己在工作上獲得了成功,實現了工作後的第一次飛躍。喬治的故事證明,對於一個企業來講,人才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真正有責任感的人才。

  責任承載能力。能力永遠由責任來承載,也因責任而得到展現,只有我們勇於承擔責任,才能更好地展現我們的能力,從而讓我們在工作上不斷地取得成功。

  履行職責才能讓能力展現最大價值。

  在學校工作中,我們面對的是具有求知慾的學生。作為班主任,如果我們逃避責任,不僅是對學生的不尊重,更是對自己能力的踐踏,對自己開拓精神的扼殺。既然已從事了一種職業,就必須接受它的全部,就算是有困難,那也是這項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僅僅享受工作給你帶來的益處和快樂。

  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要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並勇敢地扛起它,無論對於自己還是對於社會都將是問心無愧的。人可以不偉大,人也可以清貧,但不可以沒有責任。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放棄肩上的責任,扛著它,就是扛著自己生命的信念。

  責任勝於能力。

  書中費拉爾和傑西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對工作充滿了責任感,才會在工作上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能力。

  當然,我們說責任勝於能力,並不是對能力的否定。一個只有責任感而無能力的人,是無用之人。一個有能力的人,只有同時具有了對工作的責任感,才能更好地展現其能力,用其能力在工作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篇三】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日我的演講題目是----責任勝於能力。剛才聽了大家的演講,覺得一個一個演講的那麼好,我的心裡感慨頗多,用一句話形容,就是,我的演講能力不如大家啊,但是我堅信責任勝於能力。

  第一、什麼是責任。

  我的理解,責任就是愛。

  近日網上有一篇帖子,題目是《我的父親是收棒子的》,這篇帖子感動了眾多的網友。講的是河北的一位大學畢業生大學畢業後,順利的進入一家央企。在沒有上崗的一段日子裡,跟隨父親四處收棒子的經歷,就是那段經歷,他深刻地理解了父親,理解了父親的職業。

  在這篇帖子的結尾,當他們在收完棒子,打算賣給收購站的空隙,這位父親破例和自己的兒子吃了一碗麵條,他寫道:父親不時地向馬路上停著的收滿棒子的車上張望,然後看看自己吃麵的兒子,前者是他一天的收穫,後者是他一生的希望......

  這篇帖子之所以感人,是字裡行間包含的滿滿的愛。他愛自己的家庭,愛自己的孩子,所以不管工作多麼苦,職業多麼的普通,他必須付出,必須承擔責任,對自己的家庭負責,對自己的孩子負責,對自己的職業負責。他沒有做出多麼高尚的成就,但就是這份責任感,他收穫了每天一車的棒子,收穫了兒子一生的希望。

  回頭看看我們的職業,我們是幹麼的----我們乾的是水泥。幹水泥和收棒子,差距有多少,我認為,我們的職業比收棒子好不了多少。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和這位父親一樣,用心去做,用愛去做,用自己的責任去做,我們也會收穫每天一車的水泥,收穫自己家庭的幸福,收穫孩子一生的希望。

  我們愛企業,愛崗位,愛員工,腳踏實地幹好自己的工作,這就是責任,這就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目前,我們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大家也許會說,這不干我的事啊,這是老闆的事啊,我想,大家這樣想就錯了,事實上,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同樣,企業興亡,匹夫同樣有責,企業執行的好壞,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

  這種責任,不是口號,而是要落實到行動中去。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說的是國家的興盛和衰亡,每個人都有責任。明朝皇帝朱棣發動了靖難之變,在即將攻克南京的時候,有四個人選擇了不同的道路,這四個人分別是解縉、胡廣、王艮和李貫。解縉大家都知道是名人,就是那個編寫《永樂大典》的人,就拿高考來說,擱現在他相當於全國高考前20名,是清華北大的水平。但和其他三位比起來,解縉差的遠了。胡廣、王艮、李貫是當時皇帝朱允炆時期的高考狀元、榜眼和探花。在他們的老闆朱允炆即將破產的前天,解縉、胡廣、王艮在他們住所的隔壁開了一個緊急會議,會上,解縉陳說大義,胡廣慷慨激昂,唯有王艮一言不發,只是默默地流淚。當朱棣攻克南京的時候,解縉立刻投奔了朱棣,胡廣一召即至,李貫後來也投降了朱棣,而唯有王艮自殺殉國。

  這個事例說明了什麼?說明了真正的責任是落實到行動上,不是陳說大義,也不是慷慨激昂,而是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要敢於為國犧牲。

  既然我們說我們有責任,我們有愛,那麼,我們從現在開始,趕快行動吧。

  第二,什麼是能力。

  我的理解,能力就是辦法。

  現在出一道智力題,考考大家的能力。

  有一道小學二年級的題目,說的是有4個學生帶了7張餅一塊去郊遊,怎樣分餅才能讓所有人最滿意?有的人答,7除以4,答案四分之七。有的說幹嘛不帶八張餅,這樣分起來不就容易了嘛。這個問題難倒了一批家長和一批大學生。因為四分之七二年級學生沒學過,帶八張餅,還用的到你來分嗎?最終大家翻看答案是,把七張餅疊在一塊,一切四分,這個答案,大家就都很滿意。

  聽到這個答案,也許大家會嫣爾一笑。

  其實,這就是能力。

  一個蘋果掉在了牛頓頭上,牛頓由此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如果一個蘋果掉在了我們的頭上,我們會發現些什麼?如果要讓我們也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目前,我想,我們大部分人目前還沒有這個能力。如果,一個蘋果真的掉在了我們的頭上,如果大家說沒有發現些什麼,我想,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蘋果掉到農民頭上,他會發現,今年的收成可能不好;蘋果掉到工人頭上,工人會發現,今年蘋果可能要漲價,蘋果掉到經濟學家頭上,經濟學家會預言,今年會出現經濟危機。這也是能力。

  現在,水泥行業總體執行不好,經濟效益開始下滑,這個蘋果終於掉到了我們頭上,我們應該會發現些什麼。我們發現,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度電是那麼的重要;我們發現努力工作,盡心盡責是那麼的重要;我們發現不出事故,少出事故,正常運轉是那麼的重要;我們也應該發現,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們的能力,創新工作方法,又是那麼的重要。

  如果大家都這樣想,大家就是都有能力。

  第三,責任勝於能力。

  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說過,把簡單的問題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在這裡,簡單和平凡,就是我們的工作,就是我們的責任。只要責任心到了,愛在心中,即使是平凡的工作,簡單的問題,同樣能做出不朽的功績。

  精衛填海、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精衛、夸父和愚公,他們的工作看起來沒有實際意義也同樣簡單和平凡,但只要愛恨情仇在他們心中,樹立牢固不破的信念,他們就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填海、追日和移山。精衛報了自己的仇恨,夸父看到了永久的光明,愚公終於搬走了大山。他們做出了不朽的業績,不愧於自己的神話,用一句話說,就是他們的責任和使命終於感動了上天。這是責任的勝利。

  人民的兒子雷鋒、大慶工人王進喜、環衛工人時傳祥大家同樣也聽說過,雷鋒、王進喜和時傳祥他們的工作同樣也是簡單和平凡,同樣因為他們有強大的責任心,對自己的工作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和愛心,他們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為人民做好事,為石油事業做貢獻,為北京的美麗做奉獻,人民記住了雷鋒,大慶記住了王進喜,北京記住了時傳祥。他們做出了不朽的業績,不愧於自己的精神,也用一句話說,就是他們的責任和使命終於感動了華夏大地。這也是責任的勝利。

  如果我們同樣樹立堅定的信念,樹立強大的責任和使命,我想,我們也會做出感天動地的業績。多跑現場,維護好裝置,調整好工藝,只要我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勤奮和勞動,我們的生產成本就會降下去,我們的產量就會提高,我們的效益就會加大,我們的收入也會水漲船高。我們的工作也是平凡的和簡單的,我們同樣也會做出不朽的業績,不愧於自己的天地良心。同樣,這也是責任的勝利。

  不愛自己的企業,不愛自己的崗位,不愛自己的員工,不愛自己的裝置,能力越大,也許損害也就越大。

  有一家企業的銷售經理,能力很大,每次考核的時候,他都是冠軍,收入當然也不錯。但是他缺乏的是對自己企業的熱愛,當有一天他覺得企業待他不公的時候,他開始謀劃跳巢。這時他不再努力工作,頻頻向自己中意的企業伸出橄欖枝。企業的銷售市場逐步萎縮,客戶逐步流失,企業因此遭受了沉重打擊。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他選擇了離開企業,投向了另一家企業的懷抱。在另一家企業的招聘中,企業老總對他的能力讚不絕口,當企業正準備錄用他的時候,他感激地向企業掏出了他的祕密,即他掌握的大量原來企業的客戶資源。這家企業老總當即決定,這樣的人不能用。這家企業的老總意味深長地對這個人說,你能背叛原來的企業,將來能保證不背叛我嗎?你對企業沒有感情啊。

  責任和能力那個重要,我想,責任更重要,責任勝於能力。那麼,我們不是不需要能力,我們需要的是有責任心的能力。

  當下,我們每個人究竟如何呢,我們是有責任,還是有能力?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將來,長期進行思考。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

猜你感興趣:

責任與能力的即興演講稿
早晨一分鐘勵志演講
相關知識
責任與能力的三分鐘演講稿
青春與責任的三分鐘演講稿
愛與責任的三分鐘演講稿範文
微笑的三分鐘演講稿_傳播正能量
與知識同行的三分鐘演講稿大全
以自信人生為主題的三分鐘演講稿
關於母愛的三分鐘演講稿
歌頌父愛的三分鐘演講稿
初中語文課前的三分鐘演講稿
小學課前的三分鐘演講稿